
高校教師作為一個集教學、科研于一身的教師隊伍的特殊群體,其健康狀況不僅決定著人才的培養質量,也對其所在專業領域的發展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筆者對上海政法學院、上海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電機學院、東華大學5所高校教師的健康狀況展開調查,隨機抽選300名教師,共計發放300份調查問卷??傆嬍栈貑柧?98份,有效問卷295份,有效率約為98.3%。
高校教師健康狀況調查
職業性疾病調查
本調查把高校教師作為白領或辦公室階層標準來劃分,這類人群因為長期伏案、運用電腦與站立等,其職業性疾病發病種類典型地表現為二種:頸椎與腰椎類。調查數據顯示,出現頸椎性職業病狀的教師為28%,腰椎病狀的教師為12%,其中,頸椎與腰椎病狀都有的教師為8%;手肩腕等關節類。主要是因為某種長期定勢導致的肢體變形與某種疾病,手指腱鞘炎或手指變形的教師24%,其中以右手拇指、食指與小指為多?;加屑缰苎椎慕處煘?3%,手腕腱鞘炎與滑膜炎的教師為11%。
亞健康是一個人的身體狀況似病非病,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間,已經影響到了生活質量的一種表現狀態。當前上海市高校教師表現出來的亞健康典型癥狀有三種:一是飲食作息類。主要是表現為食欲下降或睡眠質量不高,這類教師有55%。其中極個別教師過于偏食,30%的教師每周都有失眠現象,93%以上的教師在半年內有過失眠現象。由此,造成精力不濟,惡性循環,身心疲憊。二是神經敏感與心理失衡類。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心理焦慮。58%的教師會對一些小事感到焦慮,甚至導致身體不適,如胸悶氣短與頭暈等;第二,人際關系惡化,有9%的教師愛發脾氣,對家人、學生與同事都曾有過言行過于敏感的現象。三是身體相關素質下降類。有兩種情況:23%的教師有過短期實力下降的情況;41%的教師出現周期性的身體乏力。
高校教師健康狀況的結果分析
從運動與健康的因果關系而言,上海市高校教師的健康狀況與其日常的生活規律與鍛煉情況有著直接的關系。
健身意識高與運動能力低。針對高校教師而言,健身意識高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教師們對健身鍛煉的認識性高。根據他們的文化知識水平,無論站在哪個角度,都能對健身的積極性與對人健康的良性支持作用,有著較于其他行業群體的高水平的認知。其二,樹立終身體育意識的比例高。與前者相應的是,他們都能認識到體育與鍛煉需要終身性的堅持,才能讓人體的技能在良性循環中得到不斷地優化。但從他們的健康現狀來看,他們的運動能力卻相對較低。一是場地適應能力低。主要是受制于場地、器材與組織形式等,他們不能像自己做學問那樣具有創新性。如在籃球場地不足的情況下,不能在其他的空地開展相關籃球技能運動的情況。二是項目切實性研發運用能力低。在其實際的工作中,他們大多不能把其在理論上的對體育知識的了解,轉化為現實的體育健身方式,如辦公室健身、走廊健身、行走的路上健身方式等。
體育欣賞多與運動活動少。隨著現代體育事業、體育賽事與傳媒科技的發展,高校教師能開展的體育欣賞活動較多。電視欣賞活動,如欣賞各種體育賽事、體育娛樂節目等;網絡欣賞活動,如體育新聞、日常、趣味性的體育視頻與圖片,以及其他的相關體育的各種資料;各種體育刊物的欣賞,如體育學術研究類刊物、體育時尚類刊物、體育人物類刊物等。在高校教師的學習習慣中,被潛在地支持著實現。但是,他們在盡情地投入、陶醉這些欣賞活動的同時,卻讓自己足不出戶、長時間地坐著,導致自己實際地參與運動的活動非常的少,直接地形成欣賞多與活動少的鮮明反向對比,盡管在欣賞活動中,他們獲得了大量的快樂,卻很少去在真正的運動實踐中,去獲得相應的體能優化快樂。
工作壓力大作息不規律。因為教師的職業性特征,既抓好教學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還需要搞好科研,運用自己的創新服務社會社會,而科研能力又是教師重要的考量標準,教師不光要積極地參與去申報課題,還要應對職稱評定中論文發表等指標,所以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了工作當中,作息沒有規律,工作壓力大,從而導致了教師整體健康水平一直處于滑坡的現狀。
對高校教師健康狀況調查的結果建議
開展豐富性的健身活動建設。高校作為一個有組織、有紀律的大集體,從自身的建設而言,需要學校發揮宏觀性的人文關懷,為廣大教師的健康創設良性與科學化的體育平臺,通過這一平臺的運行,實現對廣大教師體育健身活動的正確引導,也實現對廣大教師的教育與督促作用。
首先,積極研發趣味性體育方式與項目。即各高校以體育院系與藝術院系的教師為主,充分開發那些具有趣味性健身方式與項目,在發揮健身方式與項目自身魅力的基礎上,吸引廣大教師積極地參與運動及學習。在當前,各高校比較風行的健美操、健美舞、瑜伽、跑酷、街舞,以及其他的傳統特色體育項目的專項性創新,不僅豐富了健身項目的內涵,更豐富了校園文化的內容,為廣大師生的活動健身創設了自由、多彩與充滿創新的展示平臺。
最后,定期開展教師之間的娛樂化競技活動。在上述基礎上,學校既可以在院系之間,也可以在院系內部,組織各種形式的娛樂性競技活動。一方面來檢驗教師日常的運動鍛煉成果,另一方面對于那些很少鍛煉的教師,給他們創造一次能徹底放松與鍛煉的機會。當然,這種活動需要高頻率與常態化地開展,才能起到健身意識養成與健身知識的積極作用。
再次,加強教師的生命健康教育。重點是加強關于疾病預防、疾病康復、亞健康應對與其他的慢性常見疾病的運動治療方式的教育。例如:飲食科學與健康、作息規律與健康,以及其他突發性疾病的急救知識等。
加強處方性健身運動項目的研發。一是針對職業性疾病,研發運動療法??梢砸詡鹘y體育項目某些技能為主,如五禽戲、易筋經與其他武術項目等,從廣大教師所能熟知與熱愛的傳統文化性項目切入,引導他們加強學習與運動。二是針對亞健康狀況,研發體育康復方式。幫助有癥狀的教師,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最快的改善,進而引導他們開展更為廣泛的體育健身。如針對心理焦慮者,可以組織他們多開展群體性的娛樂活動,首先轉移他們注意力焦點,進而在身體機能優化的基礎上,逐漸地養成規律性的飲食、作息與體育習慣,促成不斷進步的良性循環。三是針對常見慢性病,研發體育康復方式。如根據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等患者的病態指數,開發具有循序漸進性的體育方式,讓他們在不斷積極地體驗中,強化與積累健身的好處,實現利導性的體育意識培育與體育能力培養。
學生文體社團向教師開放。高校學生文體社團,無論從其興趣培養與發展,特色文藝活動的傳播與發展,都對那些社團成員與其他學生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然而,由于限于學生身份,廣大教師只是作為指導者、觀察者,相對地游離在各種社團之外,即使教師對某種健身活動有著自己的興趣,也難以真正地融入到學生中去,發揮自己的影響與開展自己的學習。
根據高校的實際,這種開放可以采取兩種方式:一是日常活動開放。即作為高校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與興趣,選擇一個或幾個文體社團,經常性參加相關的文體活動。例如,教師可以參加花鍵社團,也可以參加學生的街舞社團等。二是加入資格身份開放。即學??梢怨膭顚W生社團向教師開放,把教師作為一個一般的成員引進來,通過這些社團成員的興趣與激情感染,推動教師積極地開展各種健身活動。在實際的操作中,教師要注意擺正身份,避免過多地干涉學生社團的自治性,多學習、多交流、多請教,少指導、少評論、少表現,讓自己以更謙遜的胸懷,為自己的健身與健康創設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