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創意天地“拼布藝術”體驗沙龍
帶你走進女紅里的溫柔歲月
庸線懶針,文秀之美,女紅之魅,在其之精。
女紅,在舊時指女子所做的針線、紡織、刺繡、縫紉等工作和這些工作的成品,這些帶有“定制品”的標識是中國歷史長河里一道優美的剪影。在追求時尚個性的今天,當各類消費品紛紛走上流水線生產的時候,以“純手工制作、限量版、個性創意”等時尚概念的現代“女紅”流行起來。
2014年6月7日,一場以“拼布藝術”為主題的沙龍活動,在武漢創意天地進行,這是繼第一季“楚式漆器”、第二季“魅力皮影”后成功舉辦的第三季傳統手工體驗季活動。由楚新傳媒《TA生活家》雜志策劃組織,愛好傳統手工技藝的媽媽軍團相聚于此,“江城十大巧娘”之一的王銀女士現場教學,親身示范拼布做法,比賽拼布技藝,將活動推向高潮。
拼布工藝 滿載親人的美好愿景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舊時家中有子出門遠游,母親必會細細縫制幾件衣服裝在包袱里,怕的是兒行千里不能照顧好自己。小時候,媽媽把親朋好友送來的布塊進行拼接,結合刺繡、編織等手工藝,做成各種各種的裝飾品,還有陪伴我們長大的布娃娃。拼布,作為中國傳統手工藝術——女紅——之一,百年來,在這一針一線一剪當中,傳遞著溫暖淳厚的慈母之愛,也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滿載了家人的美好愿景,希望我們長命百歲,幸福安康。
作為“江城十大巧娘”之一的王銀女士,從小好女紅,尤其喜愛拼布,廢寢忘食亦樂此不疲。2005年,王銀成立“指舞線工作室”,從網上邀到有共同愛好的網友來工作室相聚,共同制作玩偶。經過一番常人所想象不到的努力,目前,工作室已吸納會員800多人,組織過40多場手工活動,每月舉行一次手工沙龍,年銷售收入達到幾十萬元。憑借著個人愛好,王銀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業。
王銀說:“我衷心的希望每個女性朋友都有自己喜歡的事業和幸福的家庭,‘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通過不斷地努力學習,才能收獲幸福、快樂、美麗和成功!讓我們堅持自己的夢想,努力創造自己快樂的生活!”
寓教于樂 纖巧指尖的舞蹈藝術
活動大廳被媽媽軍團包圍,媽媽們帶著自己的小孩,手把手的教孩子們用縫紉機縫制布料,這群00后的孩子們也被眼前這個從未見過的機器吸引住,好奇的目光一直在上面打轉,興趣十足。
為了更好的提高活動的趣味性,現場分為四個小組進行比賽,比賽作品由王銀老師評選,評選優勝者將獲得指舞線工作室禮品一份。老師教的細心,學生學的開心,這場寓教于樂的體驗活動完全激起了參與者的“好勝心”,大伙兒個個做的熱火朝天,樂此不彼。
當中也不乏一些年輕人,一名90后的女生說道:“小時候媽媽總是用家里一些碎布做成好看的布娃娃,這些布娃娃陪伴了我整個童年,是不可或缺的一段記憶。這次媽媽因為有事沒來,我帶著媽媽的心愿過來,體驗一把拼布的樂趣。”其他90后的大學生臉上帶著止不住的笑意,紛紛表示,現代家庭中很少看到縫紉機了,買的拼布娃娃也是成品居多,這種自己裁布、縫線、拼接的全身心體驗的方式很特別,也很好玩。
對于舉辦的這一系列手工體驗季活動,武漢創意天地招商總監孫巍表示,將傳統文化融入到現代生活中,并使它煥發出新的生機,這是一個契機,也是一種挑戰,作為武漢文化新地標,武漢創意天地希望通過舉辦這種圈層沙龍活動,讓大家了解到湖北的民間文化,將這些古老的工藝傳承下去,并在創意天地得到更好的發展。
創意新生 傳統文化的光芒綻放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舊時家中有子出門遠游,母親必會細細縫制幾件衣服裝在包袱里,怕的是兒行千里不能照顧好自己。小時候,媽媽把親朋好友送來的布塊進行拼接,結合刺繡、編織等手工藝,做成各種各種的裝飾品,還有陪伴我們長大的布娃娃。拼布,作為中國傳統手工藝術——女紅——之一,千百年來,在這一針一線一剪當中,傳遞著溫暖淳厚的慈母之愛,也被稱為“母親的藝術”,它滿載了家人的美好愿景,希望我們長命百歲,幸福安康。
作為“江城十大巧娘”之一的王銀女士,從小好女紅,尤其喜愛拼布,廢寢忘食亦樂此不疲。2005年,王銀成立“指舞線工作室”,從網上邀到有共同愛好的網友來工作室相聚,共同制作玩偶。經過一番常人所想象不到的努力,目前,工作室已吸納會員800多人,組織過40多場手工活動,每月舉行一次手
工沙龍,年銷售收入達到幾十萬元。憑借著個人愛好,王銀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業。
王銀說:“我衷心的希望每個女性朋友都有自己喜歡的事業和幸福的家庭,‘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通過不斷地努力學習,才能收獲幸福、快樂、美麗和成功!讓我們堅持自己的夢想,努力創造自己快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