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為斯坦福人提供了經費和實實在在的課題,讓學生們容易找到合適的創業題目,加上寬松的環境為教授和學生的創業行動大開綠燈,良好的教育使得很年輕的學生也可以應付未來的各種挑戰。真可謂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這東風就是學校最后扶持一把。
我看過一則關于肯尼迪總統和美國導彈之父西奧多·馮·卡門的故事。1963年,馮·卡門被授予美國第一個國家科學獎,這是在美國人心目中比諾貝爾獎更高的榮譽,每次由美國總統授予。當馮·卡門在肯尼迪總統的陪同下走下白宮的樓梯時,這位81歲高齡的科學家一個趔趄差點摔倒,肯尼迪總統立刻上前攙扶。這時,馮·卡門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年輕人,當一個人往下走的時候是不需要扶的,當他往上走時恰恰需要你扶他一把。”
斯坦福大學無疑在扶持學生創業方面做得非常好。它對創業的教授和學生直接的幫助就是搭建他們和工業界之間的橋梁。斯坦福專門有一個辦公室幫助想創業的在校學生和在硅谷成功的校友,或者和斯坦福有來往的企業家、投資家建立聯系,尋找投資。
Google的佩奇和布林就是通過這種方式找到第一筆投資的。 1998年,在開發Google搜索引擎沒多久,這兩個創始人很快就用光了自己口袋里不多的錢和信用卡能借到的全部的錢。他們自己也曾努力尋找過天使投資,但是由于他們當時只是兩名普普通通的博士生,在硅谷多如牛毛的創業者中并不引人注意,開始找錢并不順利。這時他們通過學校這個幫助學生創業的辦公室,聯系上了太陽公司的創始人安迪·貝托謝姆。貝托謝姆雖然是計算機技術出身,但是對搜索引擎技術并不熟悉,以前也沒有用過Google的搜索。但是因為是母校介紹來的人,貝托謝姆還是在百忙中約見了這兩個只有二十五六歲的小伙子。據佩奇講,貝托謝姆很忙,因此把他們約在上班前見面,他和布林帶著自己的服務器到了安迪的辦公室,貝托謝姆當場搜索了一些東西,非常滿意,當即寫下了十萬美元的支票給了他們。
這就是Google 作為一家公司的開始。雖然這筆錢沒多久就用完了,但是廣告效應遠遠不止這十萬美元。之后有些投資者聽說太陽公司的創始人、工業界的領袖投資給Google了,也就相信了Google的水平。在Google最早的投資人中,包括籃球明星奧尼爾、電影明星和后來的加州州長施瓦辛格等根本不懂技術的天使投資人。這些人是通過一個天使投資團,跟著貝托謝姆糊里糊涂地發了一筆財。
可以想象如果佩奇和布林不是斯坦福的研究生而是其他什么學校的,他們很難有機會直接向一位工業界領袖推銷自己的發明。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在中國一位普通的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的研究生有沒有可能通過學校直接見到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斯坦福能做到這件事就是它了不起的地方。
雖然全世界所有的大學都有一個聯系校友的官方機構,可是很多都形同虛設。但是美國很多著名大學,包括斯坦福大學的這種機構是實實在在地、經常地和校友,尤其是事業有成的校友聯系。它們會有專人定期到各地向那里的杰出校友通報學校的情況,既分享學校的發展成就,也通報學校遇到的困難。遇到后一種情況,很多有錢的校友會傾囊相助,而斯坦福對慷慨的捐贈者將給予衷心的感激和很高的敬意。在斯坦福大學,可以看到非常多由校友捐助的大樓,比如說帕卡特(惠普創始人)樓,楊致遠樓等等。
正是由于有緊密的聯系,校友們才會在離開學校后不斷幫學校的忙,包括幫助自己的師弟師妹們創業。斯坦福大學有一個非常聞名的風險投資論壇——斯坦福企業家之角。雖然從名字上看它有點像中國的英語角,但實際上它是由工業界和著名大學教授輪流主講的論壇。經常來這里的人包括很多著名的風險投資家,比如KPCB的約翰·多爾;工業界的領袖,比如Google前CEO施密特和創始人佩奇、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以及哈佛商學院和斯坦福商學院的許多著名教授。這樣,斯坦福的師生就有機會接觸到世界級的投資人和工業界領袖。這不僅使得大家有機會找到投資渠道,更可以從著名投資人和工業界領袖那里得到創業上的指導,使創業的境界有很大的提高。
美國每所大學都或多或少有些畢業生能成功創辦各種小公司,但是能將小公司辦成主導一個行業的跨國公司則是鳳毛麟角。而在信息產業的主導公司中,由斯坦福大學校友創辦的公司可能占到一小半。
妨礙一個創業者成為業界領袖的原因很多,其中有兩條值得特別注意。第一是好高騖遠。關于這一條在前面已經多次提及,這里就不再贅述了。第二就是小富即安。很多人辦公司都本著撈一把的想法,而不是做一番事業,這些人歸根結底是創業的境界不夠高。而這種境界是不可能從課堂上學到的,只有經常和世界級的人物在一起切磋,一個人的境界才能有質的提高,他才能站在巨人的肩上。在世界上至今找不到第二所大學能夠像斯坦福那樣讓任何一個普普通通的學生不斷接觸到工業界和商業界的領袖。
斯坦福大學鼓勵創業的另一項具體措施是對利用職務發明創業的寬容。思科創始人的發明完全是與工作相關的職務發明,而在很多大學和實驗室,專利的所有者即雇主嚴禁個人利用職務發明來創辦公司。
斯坦福大學在這方面相對比較開明,只要大家坦誠地協商好將來利益的分配,它甚至鼓勵自己的學生和教授利用職務之便創業,但斯坦福要的股權一般都少得可憐。我們前面提到的亨尼西創辦的MIPS 公司,包括Google 公司都用了斯坦福的技術,而斯坦福則占有一點股份。
就如同低稅率可以刺激經濟一樣,從長遠來講斯坦福這種少占股份的做法是雙贏的,因為它可以鼓勵創業。作為對母校的感激,幾乎所有創業成功的人都非常慷慨地給予了斯坦福巨額的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