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普通人來講,腦容量總是有限的,記住這個就會忘掉那個。因此腦空間是非常寶貴的,而那些并不太需要時刻裝載的知識和信息,放進隨手可查的筆記中,無疑會大幅提升效率,降低大腦疲勞。當然,除了選用合適的工具之外,條理清晰的筆記系統(tǒng)的建立也同樣重要。
形而上的方法論
其實“如何構建自己的筆記系統(tǒng)”這本就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也無所謂優(yōu)劣之分,關鍵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而其實記錄和整理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因人而異。但是在構建筆記系統(tǒng)的每個階段,都會有困擾大家的難題。
1.知識儲備階段
當自己剛接觸某個領域的時候,必須要通過大量閱讀尤其是主題閱讀來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主題閱讀具體體現(xiàn)在讀書筆記和思維導圖。
而對一份筆記來說,首先要理清結構、歸納重點,并且要舍棄對自己無用的部分;然后按自己的理解進行整理和重新表達;最后則是根據(jù)結果進行調整和改進。如果學習的東西是一個專業(yè)性比較強的行業(yè),那么則還有很多額外的工作需要做:1.建立自己的專業(yè)名詞字典;2.定期做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3.大量閱讀本專業(yè)的期刊雜志和相關資料;4.記錄所有自己學到的東西和心得,并把遇到的問題和處理辦法單獨記錄,定期總結和分析。
而如果你處在已經建立龐大的數(shù)據(jù)儲備庫但卻發(fā)現(xiàn)開始越來越難掌握它的時候,下一步需要的就是知識庫。
2.知識提煉階段
或許你可以理解,現(xiàn)如今我們每日所面對的數(shù)據(jù)太過龐大了。除卻自己的工作,又有多少內容能讓你心甘情愿地花大量的時間進行細致的歸納、梳理、提煉呢?哪怕是工作本身,在效率的壓迫下,也無法一直保持這種狀態(tài)吧!
在每天大量的信息沖擊下,當有靈感的時候,把他記錄下來,三言兩語描述清楚重點即可,不論是記錄在GTD或者紙質本子上都可以。等有空閑的時候再對這個靈感進行深入的思考,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方便日后調用和修訂。
這些記錄下來的靈感會烙印在大腦中,當我們遇到新的問題的時候,相關的內容會從我們的記憶中蹦出來,這時再做更深一步的思考,將這些收獲做關聯(lián)。不斷地把自己的思考和收獲記錄在一起,這樣就建立了自己的知識體系。當然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引索表,更龐大的內容存儲在我們的大腦中。
這份工作很辛苦、很復雜,所以只對最重要的內容使用,不需要應用在普通生活或者瑣碎事情上。
而對信息的管理,能符合以下要求就好:1. 收集與整理盡量簡單化;2. 能夠快速索引查找;3. 可持久化,最好能實現(xiàn)云同步。
Tips
搜集資料貴在“精”而不是“多”。要實現(xiàn)資料質量的齊整,一定花精力研究信息來源。比如同樣是外國媒體,哪些是“大報”,哪些是“小報”?同樣是學者,哪些是“專家”,哪些是“磚家”?同樣是網站,哪些以訛傳訛,哪些粉碎謠言?在信息爆炸的時候,評估信源的能力決定了你對世界的看法。
資料搜集來以后,有的時候只是為了查閱,不需要細讀,但一定要快速地瀏覽一遍結構,大致知道說什么內容,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分類,也對其重要性做出初步評估。“占有資料”和“掌握資料”的區(qū)別就在這一步。
Tips
其實記錄和整理的方法多種多樣,然而如何將自己的知識與思考結果分類整理也是一個始終困擾筆者的難題。一般來說,筆記大都可以按下面兩種方式分類:一、筆記內容:如經濟、文學、歷史、政治、藝術、設計等等。這種形式整齊嚴密,但是較為犧牲效率。二、使用場景:如自我提升、工作、閱讀、資訊、旅行等等。這種形式效率較之前者有較大提升。不過隨著筆記系統(tǒng)的構建、知識體系的完善,慢慢也會自己總結出一套最適合自己的分類方法。
腳踏實地的工具類
進入APP時代后,開發(fā)者為筆記逐步增加了語音、圖片、GPS定位等新功能,并不斷根據(jù)用戶的使用習慣,設計新的界面、操作和記錄模式。從性能上說,筆記在智能手機上已經完成了一次蛻變,能更好地適應我們的需求。
印象筆記這款APP在2008年由一家硅谷創(chuàng)業(yè)公司開發(fā),它從瀕臨倒閉到現(xiàn)在接近5000萬用戶,一直以成為“人類的第二大腦”為目標發(fā)展,甚至現(xiàn)在還發(fā)展出了圍繞其的應用生態(tài)圈,是現(xiàn)在筆記APP當之無愧的老大。
為知筆記是一款由國人開發(fā)的筆記APP,最初是一款網頁抓取軟件發(fā),逐漸發(fā)展為集合筆記、時間管理、團隊協(xié)作的大型云端服務,它走了一條和《印象筆記》不同的道路,更要注重于外來知識的管理而不是個人想法的記錄。
One Note是由微軟推出的筆記APP,它屬于辦公軟件Office家族,功能非常強大,但是也很難用好。
有道云筆記是由網易推出的一款筆記APP,它在初期主要以模仿印象筆記為主,但是現(xiàn)在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風格,支持手寫筆跡保存及多種國內流行的社交網絡賬號,同時還集成了網盤的功能。
作家格拉德韋爾在《異數(shù)》一書中指出:“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xù)不斷的努力。只要經過1萬小時的錘煉,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堅持做一件事,從量變引發(fā)質變,從平凡變成超凡,構建筆記系統(tǒng)只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