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勝利東二號露天礦南幫1#破碎站北部邊幫發生滑塌,滑坡區處在F68斷層帶與F68上盤4煤底板之上,根據數值模擬分析,滑坡為斷層帶泥巖弱層與煤層底板弱層組合的滑坡模式,滑坡機理主要為地層巖體受斷層構造的控制作用。
【關鍵詞】滑坡;FLAC;斷層
0 前言
大唐國際勝利東二號露天礦邊坡是由第四系、第三系、白堊系組成,成巖作用較差,為軟巖邊坡。由于煤層賦存較深,開挖會形成較深的礦坑和高邊坡,并且高邊坡上還將建設一些大型的采礦運輸等設施,因此邊坡穩定問題尤為重要,是露天礦安全生產和高產、高效的關鍵。
2011年10月13日,勝利東二號露天礦南幫1#破碎站北部996平盤邊幫發生局部滑坡,落體積約有9000m3。10月25日,該處發生二次滑坡,滑坡區長120m,寬30m,深度10m,滑落體積36000m3。滑體側方有羽狀裂隙(10~15m)并有延伸發展的趨勢。考慮到滑坡所在端幫上部南側有破碎站,故對其進行分析,以確定是否有進一步發展的趨勢,能否影響到破碎站等設施的安全。
1 滑坡地段工程地質條件
滑坡區域地層主要為第三系、白堊系,滑坡體巖層按從上到下排列為泥巖、砂巖、炭質泥巖、煤層。滑坡區主要構造為F68斷層,斷層走向N20°~55°E,傾向N35~70°W,傾角54°~67°,斷距54~210m,F68斷層與露天礦南幫斜交,斷層面已在此次滑坡中出露。煤系地層為NW傾伏的向斜構造,軸向與工作幫邊坡走向近于垂直。第三系含水層、6煤組含水層屬水文地質條件簡單的直接充水含水層。
2 數值模擬與滑坡機理分析
2.1 滑坡區邊坡穩定性數值模擬模型的建立
為盡可能反映滑坡區邊坡的穩定性,依據現場實際情況及對滑坡區邊坡的初步分析,本次模擬以滑坡區最嚴重處的滑坡前現狀邊坡為基礎。考慮到計算時應同時滿足精度要求及速度要求,將模型共劃分為20535個節點和15836個單元。
2.2 數值模擬分析
根據模型鉛直方向應力分布圖和水平方向應力分布圖(圖1)分析可以看出應力的分布主要受邊坡自身重力的影響,豎直應力在坡體表面向下,均隨著標高的降低而呈上升趨勢,在水平方向(坡外方向),由于弱層的作用致使坡體內應力分布不均,說明坡體內應力將沿著弱層釋放,即邊坡將巖弱層發生滑移變形;同時在弱層露頭的坡腳處應力分布亦未達到均勻分布狀態,說明此處邊坡處于不穩定狀態,容易出現失穩現象。
由圖2剪切應變增量圖可以看出,此處邊坡的破壞模式為剪切地表第四系、第三系、粉砂巖、泥巖及煤層底板處弱層相組合,并于煤層底板處擠出,形成塑性流變區域,即邊坡潛在破壞面。
2.3 滑坡機理分析
高角度正斷層F68是南幫滑坡區內發育最為顯著,活動最為強烈的巖石破裂面。一方面,F68斷層活動將區內巖體切割成規模不等的巖塊,破壞了巖石的整體性,使滑坡的產生成為可能;另一方面,斷層帶里的斷層泥在雨水的作用下極易膨脹、液化,從而潤滑斷層面,導致失穩的巖塊沿斷層面滑塌,而在發生兩次片幫之前,礦區都有較大的降水,降雨入滲成為片幫的誘發因素。
勝利東二號南幫地層內分布有各類軟弱結構面(層),其中白堊系地層間的軟弱結構面(層)具有塑性和膨脹性,延展性好,密度低,含水量高[1]。此次滑坡的次級活動面是4煤底板泥巖,呈層狀,膠結不充分,力學強度很低,最終導致滑坡體沿此處弱層面剪出。
另外,滑坡區下部,F68上盤4煤未及時清理,長期自燃,下部松散體又較多,邊坡過陡,坡體自身重力荷載等一系列原因共同作用下,加速了滑坡形成。
3 滑坡處理及影響
為不影響南幫的剝采工程,及時制定了清理計劃,預計在清幫后,邊坡角變緩,該區發生大規模片幫的可能性降低。雖然滑坡區周圍還存在裂縫,但滑塌范圍應會控制在30m內,由于破碎站與滑坡區警戒范圍距離為100m,暫時不會對破碎站造成影響。
4 結論與建議
影響勝利東二露天煤礦南幫邊坡穩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巖性、弱層和斷層、水的作用等,尤其是弱層和斷層的存在是邊坡穩定性最不利因素。因此,應針對以上幾方面進行邊坡治理。通過對常規滑坡防治方法的分析,可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對勝利東二號邊坡進行治理:
1)盡快建立完善的疏干排水系統,降低邊坡巖土體受動、靜水壓力的作用,降低滑坡風險。
2)通過改變開采程序而改變弱層揭露的時間和長度,對于預防滑坡或減輕滑坡災害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3)建議完善地表地下監測網,加強監測,通過監測數據分析,保證邊坡失穩有效地預測預報。
【參考文獻】
[1]劉大野,陳立云,等.內蒙白音華一號露天煤礦首采區南(非工作)幫邊坡穩定性評價[J].2010,22(7).
[責任編輯: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