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科大學醫藥知識產權研究所 南京 211198)
摘 要 本文通過分析我國創新藥品可獲得性現狀與影響因素,在理論上分析基礎上,比較左乙拉西坦(Keppra)在中美上市準入情況與數據保護強度,探究藥品數據保護與創新藥品可獲得性之間的關系。藥品數據保護制度可有效促進國外創新藥品盡快進入我國市場。建議我國盡快完善藥品數據保護制度,以期提高我國新藥可獲得性,保障公眾健康福利。
關鍵詞 數據保護 創新藥品 可獲得性 Keppra
中圖分類號:R95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6-1533(2014)17-0056-05
Study on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data protection system
on the availability of innovative drug——based 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keppra marketing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DING Jinxi**, DING Zhichen, XU Zhuohuan, REN Hongye, DAI Ruijie
(Pharmaceutic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98, China)
ABSTRACT The situation of marketing approval and the data protection strength of Keppra were compared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status quo of the availability of innovative drug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China, so as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ata protection system and innovative drug availability. We thought that drug data protection system could effectively facilitate the foreign innovative drug to enter Chinese market. A suggestion on the improvement of drug data protection system as soon as possible in China was proposed so as to enhance new drug availability in China and ensure public health welfare.
KEY WORDS data protection; innovative drug; availability; Keppra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TRIPS)39.3條規定的WTO成員國應履行的一種新型知識產權保護義務,指在一定時間內,政府監管部門既不能披露也不能依賴于新藥研發者提供的藥品試驗數據[1]。現有理論普遍認為,數據保護制度實質上通過賦予創新藥品一定時期市場獨占以回收研發成本,有效激勵廠商創新積極性,但同時也推遲了仿制藥上市,抬高藥品價格,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藥品可及性[2],這亦是我國深化藥品數據保護制度改革的主要負面因素。
然而,筆者通過研究表明,數據保護制度通過激勵研發可提高創新藥物可獲得性,進而提高公眾健康福利和生活質量。本文在明晰我國創新藥品可獲得性現狀基礎上,旨在探討藥品數據保護制度對創新藥物可獲得性的正向促進效應,并以左乙拉西坦(商品名:Keppra,優時比制藥公司)為例,對比其在中美兩國上市準入狀況,進一步論證數據保護強度與新藥可獲得性之間的關聯性。
我國創新藥品可獲得性現狀與問題
創新藥品可獲得性含義
可獲得性代表了藥品從無到有的過程,包括藥品研發、上市、生產、流通全程,可界定為患者獲得藥品潛在機會的大小[3]。2001年WHO提出,可獲得性與可支付性一起構成藥品“可及性”的概念,其中可獲得性是基礎,主要基于供給方角度進行分析[4]。
藥品可獲得性通常用于基本藥物層面,鑒于數據保護制度的作用對象,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創新藥品可獲得性。藥品可獲得性反映了藥物從物質狀態轉化為商品狀態的過程,體現出較強的社會效益。創新藥品雖然價格高,但其往往在某一疾病領域具有突破性治療地位,健康效用顯著。故提高我國創新藥品可獲得性,在合法市場上與世界同步或盡早獲得創新藥品,對促進公眾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創新藥品可獲得性現狀
藥品可獲得性一般可通過藥品上市數量與時間進行衡量[5]。據筆者統計,2000-2012年間,全球上市新藥(包括新化學實體和新生物藥品)共335種。其中,目前在我國上市僅130種,且大部分上市時間較晚。本文選取10種各治療領域典型新藥(表1),檢索其在全球首個國家和中國上市的時間差,以反映我國創新藥品可獲得性。
如表1,創新藥品在中國上市時間相較世界首次上市平均推遲10年左右,我國新藥可獲得性堪憂。其中,由美國輝瑞制藥研發的降壓藥苯磺酸氨氯地平,最早于1990年在英國被批準,上市后立刻成為重磅炸彈型藥物,而其到2004 年才在我國上市,但上市后持續占據我國降壓藥市場約75%的份額。可見苯磺酸氨氯地平在我國需求量極大,長達14年的市場滯后嚴重阻礙了高血壓患者健康水平的提高。
數據保護對創新藥品可獲得性影響理論分析
創新藥品可獲得性影響因素分析
考慮到創新藥品高技術、高利潤、強市場獨占等特性,上市情況成為影響其可獲得性的最重要因素(圖1)。即新藥何時能在我國上市,與先進國家比較,其上市時間差有多大?從上市角度分析新藥可獲得性,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制約:一是從申請者角度,即申請時間,企業決定何時在該國注冊上市;二是從審批者角度,即批準時間,政府的審批意愿與效率如何。后者主要取決于國家的國情、法律與審批資源配置等,本文不做重點分析。
對于申請者,影響其提交新藥上市申請時間的因素趨利性較強,且受國家藥品監管與扶持政策的驅動效應尤為明顯,主要包括預期市場需求(即患者群)和新藥市場獨占強度,兩者直接決定新藥的研發成本回收及收益情況。其中,新藥市場獨占強度主要取決于國家政府制定的知識產權制度[6]。
作為知識產權主流保護形式,專利制度在全球成熟度均較高,各國藥品專利保護周期和保護強度漸趨一致;而藥品試驗數據保護制度在TRIPS協議規定下各國細化方式不盡相同,且與藥品注冊審批制度緊密聯系。故除了激勵制藥企業提高創新能力外,數據保護制度更直接促進創新藥品在我國上市申請,使公眾有機會獲得高價值新藥[2]。
數據保護制度對創新藥品可獲得性影響機制
由于藥品試驗數據往往不符合專利審查標準,容易造成無償利用上述數據申請仿制藥上市的“搭便車”行為[7]。數據保護制度以“不披露、不依賴”試驗數據為宗旨,為鼓勵研發提供了新的激勵機制。與專利制度賦予新藥壟斷地位不同,藥品數據保護制度是一種行政性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各國藥品監管部門往往采取“不受理”或“不批準”仿制藥申請的方式來履行“不依賴”的保護義務,授予第一個提交試驗數據申請上市的新藥開發商一定時期市場獨占權,從而有效保障開發商從事創新研發的投資利益和積極性。
數據保護制度與專利保護制度并行不悖、相互補充(圖2)。且專利保護存在被挑戰的可能,專利保護期間仿制藥仍可上市;而藥品數據保護制度則通過在保護期采取“不受理”或“不批準”仿制藥申請的行政措施,設置了仿制藥上市準入門檻,保證了創新藥物絕對市場獨占狀態,保障上市后創新藥物能及時收回巨額研發成本,從而從市場層面引導企業加大創新藥物研發,或加快注冊申請工作。
圖2 藥品數據保護制度與專利制度對比示意圖
根據上述分析,數據保護強度與創新藥品可獲得性具有正相關性,保護強度越大,該國新藥可獲得性越高。借鑒Ginarte和Park等[8-9]對專利保護強度的衡量方法,本文選取“保護對象”、“保護期限”和“保護措施”3個指標評價中美歐數據保護強度(表2)。
可見美歐數據保護制度設置均十分系統,保護對象眾多,保護周期較長,保護強度大。而我國雖初步完成了TRIPS協議的國內法轉化,但因保護范圍模糊,保護期內對仿制藥處理模式不清晰,故制度可操作性較弱,從而讓創新藥物研發商在我國研發或注冊上市新藥缺乏充分市場預期和贏利信心,這是表1中體現的創新藥品在中國上市時間相較世界首次上市平均推遲10年的主要政策成因。
綜上分析,藥品數據保護制度是決定創新藥物可獲得性的核心政策因素,數據保護的全面實施可以更好地保護新藥知識產權,加速其在我國上市,提高公眾用藥水平與健康福利。
數據保護制度對創新藥品獲得性影響的實證分析
為了更直觀深刻地理解藥品數據保護制度對創新藥品可獲得性影響,下文將以Keppra為實證研究對象,分析其在各國申請上市時間情況,以期論證數據保護制度對創新藥品可獲得性的改善效應。
案例簡介
Keppra有效成分為左乙拉西坦,是一種作用于中樞神經的新一代抗癲癇藥物,19世紀80年代由比利時優時比制藥公司研究開發,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成人及兒童癲癇部分性發作和特發性全面強直陣攣發作型癲癇。Keppra具有副作用低、使用方便、具有獨特作用機制的優點,與同類藥物相比,無論單藥治療還是輔助治療對各種類型癲癇均有較好療效。
左乙拉西坦具有的臨床優勢以及世界范圍內癲癇患者數目的居高不下,使得Keppra取得了良好的市場收益與患者認可度。截至2010年,Keppra已在90多個國家上市,每年有超過600萬癲癇患者服用該藥。
焦點問題分析
Keppra作為癲癇治療領域的重量級藥物,提高其在本國的可獲得性,對改善本國癲癇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具有積極影響。根據前文分析,數據保護制度可通過促使藥品提交上市申請進而提高新藥可獲得性。由于生產Keppra的優時比公司位于歐洲比利時,故排除本地因素影響,本文選取Keppra在中、美兩國上市準入情況進行比較,并分析其與中美數據保護強度之間的關系(表3)。
根據表2,Keppra于1999年2月在美國提交新藥上市申請,同年11月批準,為全球最早上市的國家;而我國于2005年12月才受理Keppra上市申請,比美國晚將近6年。
縱觀影響Keppra申請時間的因素:從預期市場需求方面,據WTO統計全世界有5000萬癲癇患者,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不發達國家的癲癇發病率依次為5.0‰、7.2‰、11.2‰[10],癲癇用藥在中美均有較大需求;從專利保護方面,中美專利保護期均為20年,且左乙拉西坦在我國專利保護甚至比美國更遲到期;但從數據保護方面,Keppra在中美的數據保護強度則存在較大差異。
Keppra在美國不僅獲得最初的新化學實體數據保護,還通過新增適應證延長了數據獨占期,共有長達8年的數據保護,而中國由于數據保護制度不甚完善,Keppra未獲得任何明確的保護期限及措施,故其在中國上市動力不足。可見美國較強的數據保護力度的確有效保障了Keppra的市場獨占地位,對促進Keppra在美國盡早上市,提高藥品可獲得性起到了正向激勵作用。因此,數據保護制度強度是制藥廠商考慮向某國提交新藥上市申請的重要影響因素。
績效評價
數據保護期間,藥品監管部門通過限制相應仿制藥的上市賦予Keppra市場獨占權,保障優時比制藥公司研發投入的及時回收與豐厚收益,這也是企業積極促進新藥盡早上市的重要推動力與期望目標。下文統計了Keppra在中美上市后的銷售額上市情況,以期對Keppra數據保護效用進行績效分析,進一步論證制度對創新藥品可獲得性的促進作用(圖3)。
圖3 2000-2012年中美Keppra上市后銷售額
(資料來源:2001-2012年 UCB公司年度財報、米內網)
根據圖3,由于有數據獨占保護,Keppra在美國上市后銷售額持續增長,且在后3年新適應證保護期內增長速率更快,故美國完善的數據保護制度為優時比制藥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證明了其在美國盡早上市策略的正確性。而Keppra在我國上市后銷售額雖低于美國,但增長勢頭強勁,可見其在我國存在巨大的臨床需求,滯后上市大大降低我國癲癇患者的治療水平,表明我國亟需完善數據保護制度以提高創新藥品可獲得性,保障民眾健康福利。
對我國的啟示與建議
本研究表明,藥品數據保護制度通過賦予創新藥品一定時期的市場獨占,可有效激勵創新,并促進國外創新藥品進入本國市場,改善新藥可獲得性,提高公眾用藥水平。我國目前創新藥品可獲得性明顯低于發達國家,建議政府應及時轉變理念,開展并完善藥品數據保護制度。
政府應轉變相關監管理念,深入了解數據保護制度效應
在當前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大背景下,政府應盡快意識到數據保護制度不僅能激勵創新研發,同時還能顯著改善創新藥物可獲得性,與我國當前宏觀發展政策十分吻合。
健全科技創新的市場導向機制
據統計,我國2011年生物醫藥產業研發經費中企業自有資金總額為195.9億元,僅為同期美國醫藥企業研發投入的1/11;而我國政府科技投入占總研發投入比例卻高于美國,且仍持續增長(資料來源:2012年《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PhRMA 2013 Biopharmaceutical Research Industry Profile)。可見目前我國醫藥產業創新中政府項目推動處于重要地位;而發達國家則以企業為創新主體發揮主導作用,企業自愿投入大量創新資金與技術,并從創新成果中獲利,形成良性循環。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李克強總理指出應“通過深化改革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并注重“科技成果轉化與運用”,將創新研發方向、資源配置、成果評價等都放手給市場,充分激發各類主體參與創新活動的積極性,加快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11]。數據保護制度對創新藥品可獲得性的正向效應,提高了醫藥科技成果轉化率,充分體現出政策的市場導向機制,強化了醫藥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4.1.2 現代公共健康福利需求變化
藥品數據保護制度可能導致的藥價升高、健康福利降低是阻礙制度實施的最主要因素。然而隨著全民醫保水平提高,“廣覆蓋、高保障”目標逐漸實現,我國公共健康福利需求體系也相應發生變化:隨著部分衛生費用支付向醫保轉移,藥品價格因素被逐漸弱化,而藥品臨床療效與健康保障效果則更受關注,具有療效優勢的創新藥品需求快速增長。故數據保護制度通過提高創新藥品可獲得性,順應了現代公共健康福利需求變化趨勢。
加大數據保護強度,提高制度可操作性
入世以后,我國政府于2002年頒布《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和《藥品注冊管理辦法》修正案,初步建立了數據保護制度,但存在著保護范圍不清晰、實施程序不明確、缺乏成果認知標志等問題,使得數據保護制度尚未實現其保護創新藥物、激勵創新投入、提高新藥可獲得性的制度初衷。
根據上述分析,我國應堅定實施藥品數據保護制度的決心,并在TRIPS協議法律框架內完善關鍵制度。如明確藥品數據保護范圍,制定清晰的新化學實體界定準則;完善保護程序與期限,將數據保護制度與新藥監測期制度相融合;強化數據保護信息公開,借鑒美國“橘皮書”制度,明確保護成果認證標志。
總之,我國應盡快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數據保護制度完善方案,提高制度可操作性,以期切實改善我國創新藥品可獲得性現狀。
參考文獻
刁天喜, 武士華. 藥品數據保護的現狀與作用分析[J]. 軍事醫學科學院院刊, 2007, 31(2): 160-162.
吳鎖薇, 韓晟, 陳敬, 等.藥品數據保護對我國藥品費用及可及性的影響[J]. 中國新藥雜志, 2012, 21(20): 2353-2355.
龔時薇, 許燚, 張亮. 藥品可及性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 中國衛生經濟, 2011, 30(5): 72-74.
劉寶, 武瑞雪, 葉露. 論基本藥物的可獲得性和可及性障礙[J]. 中國藥房, 2007, 18(14): 1041-1043.
劉利群. 促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本藥物可獲得性策略研究[D]. 武漢: 華中科技大學, 2009: 12-19.
李海濤. 從供方角度探討我國藥品可及性問題[J]. 中國藥物經濟學, 2009(5): 73-76.
丁錦希, 羅茜瑋, 王穎瑋. 日本藥品數據保護制度評價及對我國的啟示——基于對日本創新藥物再審查政策績效的實證研究[J]. 上海醫藥, 2011, 32(12): 615-620.
Ginarte JC, Park WG. Determinantsof patent right: a cross-national study[J]. Res Policy, 1997(26): 283-301.
Park WG. International patent protection:1960-2005[J].Res Policy, 2008(37): 761-766.
WHO. Global Campaign Against Epilepsy[EB/OL]. [2014-03-20]. http://www.who.int/mental_health/neurology/epilepsy_frontpages.pdf?ua=1.
徐京躍, 顧瑞珍.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京舉行[N].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4-01-11(1).
(收稿日期:2014-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