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0年到2014年的14年間,中國已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外派維和警察最多的國家,彰顯了一個和平崛起大國負責任的全新形象。14年來,中國維和警察經受了血與火的洗禮,他們的身影往來穿梭于聯合國各個任務區之間,這其中不乏巾幗英雄。年輕的哈爾濱女警王偉,就有一段走出國門擔任維和警察的經歷。本文記敘的,就是發生在她那段經歷的故事。
實彈,“鷹巢”練兵
2002年9月,哈爾濱市公安局女警察王偉走進了“鷹巢”。
“鷹巢”的真名叫中國維和警察培訓中心,位于河北廊坊武警學院內,承擔維和警察、維和警察防暴隊、警務聯絡官和外籍警察培訓任務。截至2013年3月,這里已經培訓各類人員共計2163人次。
英語、駕駛、射擊,是聯合國甄選維和警察考試的三大項目,只要有一項不合格就會被淘汰。相對于英語和駕駛,射擊是王偉的弱項,除了在上警校時摸過幾次槍之外,這位來自冰城的女警察接觸槍械的機會并不多。
維和學員們分乘兩輛大客車被拉到廊坊郊外的一個野外靶場,大家10人一組,每次每人10發子彈,開始了射擊訓練。沒有輪到射擊的學員坐在小馬扎上,一邊看別人射擊,一邊細心體會動作要領。
看著戰友們喜笑顏開,王偉卻冒起了虛汗,心里一個勁兒地發慌。旁邊的戰友用胳膊碰碰她說:“想啥呢?輪到咱們組了,走吧!”
這項射擊訓練要求5秒鐘內完成開保險、子彈上膛、瞄準、擊發、上保險、把槍放回槍套的一系列動作。王偉手小,沒辦法像其他戰友那樣在單手持槍的時候用大拇指同時上保險,只能用左手幫忙,這一開一關,既不順手也很費勁兒,在規定時間內很難完成全套動作。
“停!”張教練的一聲喊嚇了王偉一大跳,但她還是下意識將最后兩顆子彈射光。這樣一來又拖延了一兩秒鐘,更別說關上保險把槍放回槍套了。
張教練把王偉叫過去,發給她100發子彈讓她單獨練習,并說:“別著急,注意要領,要做到心手一致,熟能生巧,練吧!”
王偉認真地練著,等打到40發子彈時,左手大拇指就紅腫起來。頻頻舉槍、瞄準、射擊,王偉的胳膊開始麻木酸痛。還剩十幾發子彈的時候,不爭氣的左手大拇指磨出一個大水泡。王偉試著用其他指頭開關保險,可5個指頭也只有大拇指能吃上勁兒,別無選擇。她只好用這個起了泡的手指去扳擊錘、開保險、關保險,每碰一下都鉆心地疼,不一會兒就磨出了血。
沒想到的是,張教練看了一眼王偉那只還在流血的左手,竟面無表情地說:“沒事兒,接著打!”王偉再也忍不住了,眼淚嘩嘩地流了下來,心里那個委屈就別說了。可現在怨誰都沒用,王偉忍著痛,憋足了一口氣,把最后的幾顆子彈打完,然后關上保險,把槍裝回槍套。這時王偉才發現,在她一口氣打完了這100顆子彈后,竟然可以順利完成5秒鐘速射的全套動作了。她長長地舒了口氣。雖然手上的血泡還在鉆心地疼,可教練“魔鬼式”的訓練,竟了卻了她的一塊心病,再也不用整天提心吊膽地擔心射擊訓練過不了關了。
日后,王偉每每想起這一幕,都會從心底里感謝張教練的嚴厲。若不是他用“維和警察不相信眼淚”的方式,讓她克服了心理障礙,給了她信心,練就了5秒速射的全套動作,那么,后來派駐科索沃執行任務遭遇搶劫時,自己就不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拔槍動作震懾住歹徒,化解一場危機。
夜行,拔槍威震歹徒
2004年,王偉成為中國首批赴科索沃執行任務的維和警察中的一員。
在科索沃首府,一天晚上8點多,忙完手頭的工作后,王偉走在回住處的路上。這段路算是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納的繁華路段,一溜有幾間酒吧,一到晚上就會傳出震耳欲聾的搖滾樂聲。正要拐進小道時,王偉突然發現前面路口站著一個人,向她這邊快速瞥了一眼,轉身消失在黑暗中。
王偉放慢腳步觀察四周,沒發現什么不對勁。她繼續往前走,突然聽到身后有腳步聲。她稍稍偏了一下頭,用余光一掃——沒錯,真的有人跟蹤!
王偉猛地轉身——一個手持匕首的男子已經撲到了跟前,距離她只有一兩米了!
接下來那一瞬間王偉的反應,成了這位冰城女警維和生涯中最傳奇的一幕。王偉一氣呵成地完成了那一套動作——拔槍、開保險、上膛、瞄準,同時怒喝:“What are you doing(你想干什么)?”
昏暗寂靜的大街上,王偉的吼聲顯得格外尖厲。那家伙一下子愣住了,舉著刀的手懸在半空中,整個人似乎被釘在了地面上,露出滿臉的驚訝和疑惑。兩人靜靜對峙了數秒鐘,男子的眼中閃過一絲恐懼——王偉知道,他已經清楚地看見了對準他的黑洞洞的槍口。
“當啷”一聲,那家伙手中的刀掉在地上,連連后退,嘴里嘰里咕嚕,意思大概說這是個誤會。
王偉死死盯著對方,雙手舉槍的姿勢依舊保持著,食指搭在扳機上,腦子里卻快速反復權衡:開槍?不開槍?
男子轉瞬間消失在黑暗中。回到住處,關好門,王偉順手把門鑰匙插在鑰匙眼兒里——這是王偉在科索沃的一貫做法,這樣可以防止有人撬鎖。剛才的一幕讓她越想越后怕,如果再晚回頭一秒鐘,那人的匕首就會刺進她的后背,或者她正好回頭時刺進她的喉嚨……
第二天,王偉一上班就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打電話把她的遭遇報告給行動部信息中心,提醒維和人員夜晚出行時一定要提高警惕;第二件事是到槍支管理處領來槍油,把槍拆開,徹底地擦拭了一遍。
此刻,王偉內心對“鷹巢”的張教練充滿了感激。
難忘,奉命招錄勤雜工
科索沃人口約200萬——和我們國家公安民警的總數差不多;面積10887平方公里,境內河流眾多,土地肥沃。按說,這樣的人口和土地資源比例是很適宜人類生活的,然而戰爭改變了一切。
王偉在科索沃工作期間,奉命組織了一次特殊的考試,為當地警察局招錄20名勤雜工,這讓她對科索沃當地的現實生活狀況有了進一步了解。
戰爭發生前,吉拉米和丈夫在喀達查尼查有一片菜地。白天吉拉米在家里打理家務,照顧孩子,丈夫就到集市上去賣菜。這是個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式家庭,讓全村的人很是羨慕。沒想到,這該死的戰爭毀了她的家。周圍的鄰居都急著逃往鄰國去避難,她就勸丈夫也快逃,可丈夫說什么也不走,說這正是豐收的季節,越是戰亂蔬菜越能賣個好價錢。她丈夫一向很倔,還說:“誰沒事兒會把炸彈扔到咱家這個破菜園子里?”
不料,有一天,丈夫正在菜地里干活兒,突然轟隆一聲巨響,一顆炸彈自天而降,就在她家菜地旁邊炸開了。炸起來的土塊砸在她丈夫的頭上,他當時就昏了過去,連震帶砸,丈夫的大腦神經受到損傷,從此變得癡癡傻傻的。吉拉米的生活一夜間全變了,用她的話說:“真像做了一場噩夢。”
一天,吉拉米不在家,傻丈夫丟下孩子,光著腳跑了出去,從此再也沒有回來。直到數月后,北約士兵在一次搜索行動中發現了她丈夫的尸體。到現在她都不知道丈夫是怎么死的。
面試時,吉拉米邊哭邊抹淚,她說自己好幾次都想一死了之,可就是放不下可憐的兒子。孩子太小,而她的許多親屬都在戰爭中死去,這可憐的孩子連個寄養的地方都沒有。現在,只有她和兒子相依為命了。
吉拉米一家的悲慘遭遇讓王偉難過至極。就是那么一顆莫名其妙飛來的炸彈,讓原本一個美好的家庭剎那間化為烏有,徹底奪走了吉拉米一家的希望和未來。
出于同情,王偉在吉拉米的名字下面畫了一個對鉤。這個對鉤,對吉拉米而言,就是拉了她一把。
參加面試的人有相當一部分是男人。生活的壓力讓他們不得不放下男子漢的架子,即便是“女人干的活”,他們也要爭取。
“請問你們想得到這份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女人干的活你們能干嗎?”王偉問。
“還有一大家子人需要養活。”男人們的回答幾乎如出一轍。
每當這時,王偉的心里便會一陣酸痛,惻隱之心驅使她給他們打了個高分,希望能幫助他們得到這份工作。
回國后,王偉一直忘不了在科索沃奉命為當地警察局招錄勤雜工的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