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直接用自來水泡藥
自來水是經過化學處理的水,其中含有一定量的余氯,水質較差的地區余氯含量更大。氯是較強的氧化劑,可同許多有機物發生氧化反應。用自來水浸泡中藥,必然影響中藥的有效成分。建議用涼開水浸泡中藥。由于涼開水已煮沸過,余氯大部分已揮發,這就避免了余氯對藥材有效成分的破壞作用。同時,水在加熱過程中,其中鈣和鎂的重碳酸鹽分解沉淀,降低了水中鈣、鎂離子的含量,從而減少藥材中有效成分與鈣、鎂離子結合生成沉淀的機會,提高藥汁中有效成分的濃度。
浸泡水溫不宜高
浸泡中藥應以常溫水為宜,千萬不能用沸水或水溫較高的水浸泡,也不能直接煎煮沒有浸泡過的飲片。因為中藥飲片表層的淀粉、蛋白質等成分會因突然受熱而糊化或凝固,尤其是蛋白質會在細胞壁上形成一層不可逆的變性層,阻礙了水分的滲入,妨礙淀粉、蛋白質的浸出,也阻礙了中藥材內部可溶性有效成分的浸出。
浸泡之前不宜洗
中藥煎煮前,一般都要經過浸泡。有的人對入口的東西比較注意衛生,將買來的中藥放在水中清洗后再浸泡、煎煮。其實,這樣做是沒有必要的,水洗會影響療效。一些中藥的有效成分為水溶性,如多糖、苷類、酸、堿等,若用水洗,會因成分流失而降低藥效。有些飲片在炮制過程中會加入醋、酒、蜜、膽汁等輔料以增強藥效或降低毒性,而這些輔料都是水溶性的,清洗也會造成流失。再次,有些中藥呈粉末狀,如蒲黃,有的在配藥時被搗碎,如杏仁、桃仁、龍骨、滑石粉,一經水洗,會使藥物流失。車前子等很輕,會浮在水面上,容易被水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