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一定不是死于新的物種競爭和搶食,而是死于體格過于龐大,大腦離四肢太遠,當環境變了,從神經細胞傳遞到腦需要時間,轉身更需要時間……
讓無數膠片攝影愛好者和懷舊者垂淚的柯達,就死于此,死于自己發明的第一臺數碼相機……
與互聯網公司相比,聯想集團這樣的傳統公司在用戶關注度、快速反應、響應用戶需求、員工創新、運營效率等方面都處于落后狀態。集團中國區總裁陳旭東就曾表示,這樣的處境正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機。”
這家中國IT領域最成功的商業企業將迎來30歲生日,這意味著在29年前誕生于中關村一所小平房中的小公司正在迎來歷史上最輝煌的時刻。在進入三十而立之前的最后幾個月里,聯想集團“全球PC之王”的加冕禮與危機出現的信號卻雙雙叩門。
但是,聯想不會讓柯達式悲劇也發生在自己身上。
2013年7月份,市場調研公司IDC和Gartner同時宣布,聯想成為全球出貨量最大的PC公司。歷經多年來與惠普和戴爾貼身肉搏,這無疑是聯想自創業以來最為重要的一次勝利——上一次全球PC座次變化還是在6年前。
去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銷量排名,聯想位列全球第三,僅次于蘋果和三星。但正致力于PC+戰略的聯想當時卻并未對此大肆宣揚。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楊元慶表示,從PC向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電視等新型設備業務擴張的PC+戰略是一個長期戰略,聯想的理性告訴自己絕不會一蹴而就。
聯想的謹慎態度并不意外,全球TMT產業正在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變革,諾基亞、摩托羅拉這樣的龐然大物,稍有差池就轟然倒塌;英特爾、微軟這樣的巨頭,亦只因疏忽市場風向,就在新興領域上陷入被動。
與聯想纏斗多年的惠普、戴爾和宏碁等PC廠商盡管也在幾年前開始轉型,但卻未能突破原有格局,聯想幾乎是主流PC廠商中唯一能在新趨勢下順利轉型的幸存者,但成績越大,楊元慶的危機感就越強,楊元慶承認,距離成為PC+時代的全球領導者這一長期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聯想啟動移動互聯早期轉型開始,面對那場多元化的革命,聯想賭了一把,被迫退出了多個市場,即便當時手機虧損得厲害,但楊元慶從技術和財務多種角度分析,都堅信手機是聯想需要投資未來的“種子項目”。
在方向和技術上強調賭性,是聯想能夠迅速轉型的原因之一,但在市場與制造上強調理性,也是聯想不可或缺的優勢。
沒有多少人知道,2008年聯想就做出了自己的手持計算設備Beacon(燈塔),這款產品的鍵盤與兩年后樂phone的專用鍵盤幾乎一樣,同樣的例子還有被視為平板與筆記本完美融合的Yoga產品,這款產品的轉軸設計也都是幾年前的研究產物。
在方向和技術上強調賭性,是聯想能夠迅速轉型的原因之一,但在市場與制造上強調理性,也是聯想不可或缺的優勢。
為了鞏固產品的產量,聯想還不斷加強自主生產制造的能力,已經建成投產的成都、合肥、巴西和北卡制造廠,以及馬上即將投產的武漢移動互聯產業基地,都進一步完善了制造布局,保證了生產的穩定。
更為理性的例子是,在越來越多的市場上,在歐洲、日本、巴西等地,聯想放棄了一城一地的爭奪,改以資本的方式進行整合,現在,并購已經是聯想實現增長的戰略之一。
柳傳志曾在一次活動中講了一個希臘神話故事:小孩與巨人搏斗,兩個人的力量懸殊。但小孩有一個優勢,大地是他的母親,每親吻一次大地,小孩就變得更強壯,最終小孩依靠大地母親戰勝了巨人。
柳傳志的意思是蘋果為巨人,聯想集團則是小孩。“我們的客戶、我們的合作伙伴、我們的政府領導,就是我們的大地母親。樂Phone賣不過蘋果iPhone就是失敗。”
聯想注定不會滿足于平庸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