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準備]
1. 教師提出活動課題,將同學們分成若干課題小組,選好課題組長,給每個組員分好工,指導制訂計劃、分步實施.
2. 聯系好學校網管員,在活動期間指導大家上網查資料.
3. 聯系好派出所的戶籍警,指導同學開展訪談活動.
4. 指導訪談教務處老師,了解學籍號的編寫方法.
[設計思路]
1. 根據初一的知識水準和年齡特點,第一次開展課題學習時特別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包括合作制訂一個完整的課題實施計劃,對每一次活動(如上網、訪談、設計等)都須具體指導到細節方面. 同時評價要體現主體多元、過程多元、方式多元.
2. 主要過程可分三個階段:①調查與分析;②設計與創新;③交流與展示.
[活動過程]
1. 調查與分析(時間1周)
(1) 網絡搜集組:從網絡上搜集身份證的相關資料,如我國的身份證制度、歷史及身份證的編碼原則等.
(2) 實物收集組:從父母、親戚朋友那里收集不同時期的身份證(復印件),記錄收集到的身份證圖案及號碼設計.
(3) 訪談記錄組:采訪派出所戶籍警,了解我國的身份證制度、本地區的身份證號碼的識別等.
(4) 整理分析組:把各小組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分析,從整體上了解身份證制度及編碼方法,并編輯課題學習小報.
2. 設計與創新(時間1周)
(1) 根據第一階段所獲的信息,每個同學開展學籍號碼設計活動,要求能反映出每個同學入學年份、班級、性別等信息,使全校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相應的學籍號碼.
(2) 寫一份書面的設計說明,簡要地概括自己設計的學籍號碼的編制方法及優點.
3. 交流與展示(時間1課時)
(1) 身份證的歷史與制度
(2) 申請、換領、補領身份證須知
(3) 第二代身份證特點
4. 延伸與拓展
主要是對尚未解決的問題或產生的新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探究,讓大家帶著問題走向課外,走向生活,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問題的市場性.
課題學習是初中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在開展“身份證號與學籍號”課題學習過程中,同學們大膽走出學校開展網絡搜尋、調查、訪問. 綜合實踐活動改變了同學們的學習方法,進而帶來了巨大的學習動力,又由于我們選擇的是大家感興趣的課題,由此激發了學習的內驅力. 活動強調探究性學習、社會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操作性學習等多種實踐性學習方式,收到了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