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說春運買票難、就醫掛號難,有聽說報課外班搶名額難的嗎?最近,北京市少年宮繼新遷后又一次登上了各大媒體的頭版,原因是興趣班招生放榜后的第一天就迎來了上萬名家長的排隊搶號,更勁爆的是有的家長半夜就帶著棉被蹲守,著實讓人感慨良多。
一個少年宮報名為何就能擠破門檻?這與現今中小學生可以選擇的興趣班機構不多有很大關系。為了給學生減負,教育部門明令禁止中小學校舉辦興趣班,而校外私人機構辦的興趣班魚龍混雜,辦學質量并不過硬成為很多家長不愿意選擇的原因。而少年宮就不同了,它有著公辦機構的背景,所聘用教師多數在本領域內有多年教學經驗,就如北京市少年宮,中級以上職稱的教師占了大多數,教師資源優質,收費標準還低,與私人機構比起來可謂“物美價廉”。
如此比較,無怪乎北京市少年宮的門檻被擠破呢,但這種情景卻不由讓人憂思。北京市少年宮報名擠破門,體現了家長對孩子教育的強烈需求,折射出家長對藝術、科技和體育興趣小組活動的濃厚興趣,舍得對孩子智力投資。說明現代家長教育理念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家長不再盯著中高考的考試科目,而是同樣注重孩子綜合素質的提高。目前,教育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它離不開家長教育理念轉化,離不開家長的密切配合。少年宮報名擠破門說明教育改革獲得了最廣泛的群眾基礎,得到社會各界的極大支持。
但是,教育部門對興趣班的管理并不能止于禁止校內開辦,應該采取綜合手段加以引導。首先,要通過升學考試制度改革,建立把學生興趣、特長納入評價的多元評價體系,而不是只關注分數;要讓學生自主發展興趣、特長,而不是在加分驅動下被動接受培訓。其次,應大力發展公益性質的社會教育機構。通過增加投入,整合社區、學校資源等多種途徑,加大公共資源的建設和開放力度,面向青少年群體,推出各種興趣活動,吸引學生參加,既為他們課余、節假日活動提供了去處,也為社區與學生之間搭建起了交流、培養、發展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