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2月20日晚,由上海音協二胡專業委員會主辦的“錦瑟——2013中國音樂‘金鐘獎’上海獲獎選手(二胡)匯報音樂會”在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音樂廳隆重舉行。
“金鐘獎”比賽是目前中國音樂界最高規格的比賽,目前已舉辦九屆,其中每一屆“金鐘獎”二胡比賽都會涌現出一大批優秀二胡演奏人才,本屆比賽同時還舉辦了十六歲以下少兒二胡比賽(又稱“小金鐘”)。通過上海音協、上海音樂學院選拔出來的本地選手在本屆大小金鐘比賽中不負眾望,取得了優異成績,本場音樂會是回顧、匯報,亦是展望。
音樂會主持人由著名二胡演奏家、上海二胡專業委員會會長段皚皚擔任。段會長充滿深情的開場白拉開了音樂會的序幕:“首先,我們要向獲獎選手表示熱烈祝賀!在學習的道路上,他們付出了努力和汗水,二胡學會很高興為他們舉辦這場音樂會。人才的成長離不開老師的辛勤指導、家人的關心呵護、學校的支持培養,同時也需要社會各界為他們提供更多更大的舞臺,讓他們在實踐中更快地走向成熟。二胡學會就像一個大家庭,今晚我們相聚在這里,共同見證他們的成績,分享他們的喜悅,感受二胡事業在一代代傳承中所展現出的鮮活生命力!”
接下來的音樂會可謂精彩紛呈。首先上場的是上海音樂學院胡琴四重奏“四君子組合”,該組合由上音學生應怡婷、陸軼文、盧璐、梁楊子組成,她們獲得了本屆“金鐘獎”組合比賽優秀獎。四君子組合演奏的第一首作品是由著名作曲家金復載先生創作的《秋嶺楓紅》,樂曲靈動優美,使聽眾仿佛置身于楓葉瑟瑟的場景;第二首是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田景倫為四君子組合參加本屆“金鐘獎”比賽專門寫的委約作品《錦瑟》,樂曲采用現代作曲技法,以音色挑戰、突顯音響新鮮度為主。四君子組合配合默契,給觀眾以別樣的審美體驗,展現出二胡在新音色、新技法方面的突破。
唐郡、潘亦暉、楊靜怡三位業余組小選手用他們扎實的基本功、良好的樂感,為聽眾們呈現了《北京有個金太陽》《草原新牧民》《洪湖人民的心愿》等耳熟能詳的二胡經典曲目;蔡煜輝、葉春紅、凌晨三位上音附中的專業小選手則用他們精湛的技藝、從容的臺風演奏了《陽光照耀在塔什庫爾干》《第三二胡狂想曲》《喬家大院——情愛》三首現代二胡作品。
最后,上音的兩位研究生應怡婷、陸軼文為大家帶來了兩首首演作品:張夢的《賽乃姆隨想》和高韶青的《隨想曲五號——納西》。這兩首委約作品均是作曲家為她倆參加本屆“金鐘獎”二胡比賽而量身打造的,兩位選手專注動情的演奏令聽眾們一飽耳福,也把音樂會推向了高潮。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高韶青的《納西》,雖然“納西”這個名字并無“容納西方”的意思,但是無意間的巧合激發了作曲家的靈感,樂曲不僅在云南土著旋律中巧妙融入了華爾茲、爵士風格,更可貴的是開發了撥弦、雙音等二胡新技法,加之本屆“金鐘獎”二胡比賽銀獎得主陸軼文超群的技藝,近乎完美的演奏贏得了滿堂彩!
音樂會在經久不息的掌聲中結束了,上海音協秘書長郭強輝、著名二胡演奏家閔惠芬、上海音樂學院教授王永德等前輩紛紛上臺向獲獎選手們表示祝賀并合影留念。輝煌的時刻終將成為過去,新的一頁即將翻開,預祝各位二胡學子們在今后的音樂道路上不斷前進,為二胡事業的蓬勃發展創造出更多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