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工林的發展對整個林業的發展是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的,對人工林生態采運理論以及作業技術進行更好的分析,能夠更好的對以后的林業發展情況進行研究,同時也能更好的促進林業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林業資源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是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的,同時對人們生存的環境也是有很大影響的,為了更好的保護人們生活的環境,對林業資源的發展情況一定要進行重視。
關鍵詞:人工林生態采運;問題;對策
森林生態采運是為了更好的在生態過程中用科學的森林經營管理方式,進行森林保護。在生態平衡的條件下,將采伐的目標進行改變,在進行采伐時主要針對天然林進行采伐,現在可以對人工林進行采伐,對森林資源以及生態環境都能夠進行維護。在保證生態平衡的前提下,對采伐方式進行改變,林業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加強對林業的學習與管理,加強生態安全防護措施的改進。對人工林進行開發也能更好的解決木材供需中存在的矛盾情況,在進行生態建設時也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人工林在進行分布的時候主要都是集中在山地丘陵地區,因此,在進行人工林采運時要對其環境條件以及河流水源進行保護。人工林采運作業是森林培育中非常重要的工序,對林業發展也有很大影響,因此,一定要對采運作業方式進行慎重的選擇。
1 人工林生態采運研究意義
近年來,我國在發展林業時,對產業政策進行了調整,對天然林實施了保護措施,因此,在進行林業生產時,主要依靠的是人工林采伐。森林按照其用途進行分類可以分為生態林和商品林。現在,我國現存的天然林都被劃分為了生態林,是不允許進行采伐。人工林中除了少數的一些生態林,其他的都是商品林。人工林在進行種植時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對出現的矛盾進行解決時,通常是進行混交造林,這樣能夠更好的提高造林數量。對傳統的天然林和人工林進行采伐時,采伐的技術需要不斷改進,因此,減少采伐時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2 人工林生態采運存在問題
2.1 林地地力衰退,生產力下降
在對山地人工林區進行采伐時出現了不正確的采伐方式和工藝設備會導致土壤出現嚴重破壞,在情況比較嚴重時會導致土壤侵蝕以及水患問題。人工林在進行種植時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多代連載的方式,這樣對生產力是有很大影響的,土地的生產能力出現衰退的情況和很多因素有關,其中,樹木在生長過程中,在營養元素循環方面存在著非常薄弱的環節,同時,在進行栽培時和相關措施也有很大的關系,采伐方式的不正確以及管理方式的不健全都是會導致土地出現水土流失的情況。在栽培周期方面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在通常情況下,對短期的人工林進行采伐時,植被在生長過程中是會出現發育不健全的情況,這樣也是會導致林地的養分在進行積累時出現過少的情況,因此,必須加強管理。很多的林地都是在山區,這些地方地形條件都是非常復雜,而且,在進行采伐的時候,對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也不夠重視,這樣導致林區的地表出現破壞比較嚴重的問題,同時也會出現水土流失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進行恢復就是非常困難的。很多的大型采伐機械在使用時功能比較單一,但是,在價格方面卻是非常昂貴的,這樣就導致了生產成本出現了過高的情況,同時,在生產過程中也會出現生產效率過低的情況,因此,在山地林區中是沒有很大的發展優勢。
2.2 經營方式不當,結構不合理
森林采伐方式的改變對生態系統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在進行了大面積的森林采伐以后,對人工林進行更新,能夠更好的保證以后木材的供應。人工林生態作業方式都比較粗放,同時,在措施方面也存在著不恰當的情況,因此,在作業過程中會出現用地和養地出現失調的情況,在很多的人工林中是存在著群落結構,在這種情況下,對土地進行維護是極其重要的。在對人工林進行種植時是會出現密植問題,這樣在進行采伐時對中幼林郁閉度不足的林木不宜采伐,這樣對林木的生長以及林地的營養元素循環都有很大影響。在人工林生態系統中,杉木非常脆弱,是非常容易導致林地生態環境出現惡化的情況,同時也會出現病蟲害蔓延問題。
3 人工林生態采運研究對策
3.1 改革傳統經營措施
降低對林地干擾強度對傳統的人工林采伐和營林措施進行相應改革,以降低對林地干擾強度。合理確定采伐方式。對陡坡和江河兩岸一重山常綠闊葉林應盡量予以保護,并采用擇伐作業進行更新; 皆伐作業應嚴格控制在一定的面積范圍內,若條件許可,應采用全懸索道原木集材,以減少集材過程對林地生態環境的破壞。對面積較大的闊葉林皆伐跡地,必須每隔一定距離保留一定面積的采伐跡地,盡量采用不煉山,而把剩余物散鋪或帶狀堆腐,人工促進天然更新方法恢復常綠闊葉林和人工營造混交林。盡量避免采用規格較高的整地方式,特別是在坡度較大的地區,宜用小穴整地。幼林撫育保證及時郁閉。
3.2 采用合理更新措施,增加林分物種多樣性
生態系統結構復雜性和物種多樣性程度直接影響該系統的穩定性與功能發揮。要加大間伐強度,降低人工林的密度,促進形成喬灌草結合的人工群落;造林中保留一些空曠地,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物種、生態系統和景觀多樣性,且能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場所等;在立地條件中等的采伐跡地上營造杉木林時,可套種綠肥,以增加地表蓋度;營造針闊混交人工林時,應以枯枝落葉量大、細根量較多或深根性為主,且杉木與闊葉樹混交方式宜采用帶狀或小塊狀鑲嵌混交為宜。
4 人工林生態采運研究前景
4.1 人工生態林擇伐與更新技術的系列研究
以發揮生態效益為主要目的人工林林區應實行擇伐。按照林業可持續發展要求,今后考慮生態的人工林擇伐及更新作業技術系列研究, 應改變“以空間代時間”的傳統研究方法,通過建立固定樣地進行長期跟蹤研究,尤其是考慮生態的人工林擇伐及更新作業技術的研究。應以原生針闊混交林為模式,將人工針闊混交林與其進行結構特征比較,按自然干擾原理與經營目標,確定擇伐木、擇伐周期及伐后空間格局,研究人工針闊混交林擇伐機理;以森林生態采伐學為指導,進行不同強度不同方式擇伐作業試驗,觀察林地主要生態因子變化,研究不同的擇伐作業方式對人工林林地生態環境以及植被恢復的影響。
4.2 人工商品林生態采運理論及其作業技術
人工商品林生態采運作業技術系列研究,應把采、集、運三者作為一個系統,從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進行系統地分析研究。以森林生態采伐學為指導,開展不同資源條件、不同立地、不同集運材方式的皆伐和擇伐作業實驗,觀察林地主要生態因子變化,研究其對人工商品林林地生態環境的影響與恢復。
5 結束語
近年來,人們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問題非常重視,因此,在進行林業開采時對采伐的方式以及采伐的目標都發生了變化,對天然林的保護問題非常重視,這樣就使得林業在發展過程中要對人工林的開采問題進行重視,這樣能夠更好的促進林業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日跑.福建地區人工林生態采運問題與對策[J].貴州林業科技, 2011(3).
[2]周新年,陳輝榮,巫志龍,等.山地人工林擇伐技術研究進展[J].山地學報,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