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人口增長和社會、經濟發展,我國生活垃圾產生量不斷增加,生活垃圾污染引起群眾不滿和政府關注,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質量提高。目前,根據已有的循環利用生活垃圾的實踐經驗能夠看出,循環經濟是一種新型的經濟發展模式,而將循環經濟理念融入到生活垃圾的處理中去,也是一種重要的創新。不僅能夠有效地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同時也有利于未來新經濟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生活垃圾;環境危害;循環利用
1 前言
垃圾再循環處理是充分利用能源和保護自然環境最為有效的辦法之一。如果不想讓子孫后代生活在我們傾倒的垃圾所產生的有毒環境里,從現在開始就要行動起來,切切實實地改進垃圾處理方法。因此,實現生活垃圾中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以達到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目的,已成為必然的選擇。
2 生活垃圾的概況
2.1 生活垃圾的含義
所謂生活垃圾就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或者是在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生活服務的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廢棄物品,以及被行政法規、相關政策所認定的固體廢棄物等。
2.2 生活垃圾的分類
2.2.1 可回收垃圾。包括紙類、金屬、塑料、玻璃等,通過綜合處理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污染,節省資源。
2.2.2 廚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等食品類廢物,經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每噸可生產0.3噸有機肥料。
2.2.3 有害垃圾。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處理。
2.2.4 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采取衛生填埋可有效減少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氣的污染。
3 生活垃圾的特征
3.1 農村生活垃圾的特征
村鎮生活垃圾的主要特性為:產生源點多量大,組分復雜,布局分散,不利收集。村鎮生活垃圾特別容易受燃料種類、局部開發、節令變化、集市貿易等因素的影響,在產量和組分上發生較強的波動。
3.2 城市生活垃圾的特征
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城市人口在日常生活中產生或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務而產生的固體廢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視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體廢物(包括建筑垃圾和渣土,但不包括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根據垃圾的不同產生來源和性質,可以分為普通垃圾、食品垃圾和建筑垃圾。
4 生活垃圾的危害
4.1 農村生活垃圾的危害
占用土地,破壞自然生態。目前農村垃圾侵占了越來越多的土地,不僅直接影響農業生產,妨礙環境衛生,更可能破壞地表植被,破壞了鄉村優美景觀。污染土壤,降低土壤肥力。垃圾滲出液破壞土壤的生態平衡,降低土壤肥力,影響作物生長。污染水體,污染大氣。垃圾的直接傾倒和垃圾滲出液的流入必然導致水體污染。危害人身健康。垃圾所含的有毒物質和病原體,通過各種渠道傳播疾病,危害健康。
4.2 城市生活垃圾危害的表現
直接危害。垃圾中有豐富蛋白質、脂類和糖類化合物,在常溫情況下,微生物分解有機物過程中產生NH3、H2S及有害的碳氫化合物氣體,具有明顯的惡臭和毒性,直接危害人體。
間接危害。垃圾堆是蚊、蠅、滋生的場所。蚊子,尤其是淡色庫蚊喜吸人血,是瘧疾、血吸蟲病、乙型腦炎等病的傳播媒介。
附著危害。垃圾中的危害物污染空氣、土壤與水體,進而以空氣、土壤、水體、食物為媒體或載體將附著的危害物質侵入人體,使人受害。
5 生活垃圾的循環利用
5.1 城市生活垃圾的利用
“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這句話形象地道出了生活垃圾的價值。在現有的技術水平下,只要措施得法,變廢為寶完全是有可能的事。
5.2 生活垃圾循環利用的對策分析
垃圾焚燒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垃圾處理方式,它在減量、減容以及實現垃圾處理無害化等方面都非常有效。而在垃圾焚燒的過程中,充分利用焚燒所產生的高熱量來轉化成電能,這樣能夠使垃圾焚燒的過程更有價值,實現增加垃圾處理的產能。
堆肥技術是另一種比較好的垃圾處理方法,它比較適用于易腐蝕且有機質含量較高的生活垃圾。在垃圾處理過程中,可以采用分組處理,將相同質地的垃圾采用堆肥技術來處理,其投資效率比簡單的垃圾焚燒要高。但是,采用堆肥技術來處理垃圾,也有一定的限制,就是必須首先將垃圾進行分類,然后在對易腐有機質進行發酵處理,以此來真正實現垃圾處理的清潔化、能源化。但是,采用堆肥技術來處理垃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就是它不不能處理無可腐爛的有機質以及無機質垃圾種類。
5.3 生活垃圾處理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現階段,生活垃圾在回收、利用等環節中,也存在不少問題。
5.3.1 垃圾分類回收存在問題。對垃圾進行分類收集,主要是為了能夠提高垃圾回收的效率,方便后期的垃圾分類處理。隨著城市建設速度的加快,近年來,我國越來越多的城市的街道、社區內都設立了分類垃圾桶。但是,由于垃圾分類的普及化還不夠,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不強等,使得垃圾分類收集的效果仍然不是很好。
5.3.2 生活垃圾存在高水分、低熱值的問題。一般的生活垃圾都是高水分、低熱值,這就使得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大打折扣。水分是生活垃圾最大的組成部分,一方面是因為瓜果蔬菜是居民生活中消耗最多的食品,同時瓜果蔬菜的垃圾也是生活垃圾的主要來源。另一方面是生活垃圾的收集、處理的密封性不好,雨水很容易就進入生活垃圾之中,增加了垃圾中的水分。
5.3.3 垃圾處理的組織協調能力弱。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是一個極其復雜、龐大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如何處理好生活垃圾,就涉及到組織協調工作的開展。城市生活中的各類垃圾如何分類收集?垃圾收集后的存放如何?垃圾堆放地的選擇如何?生活垃圾的最后處理的方式選擇如何?這些問題都是需要相關組織和人員從中進行協調和分配的。除此之外,目前,我國城市垃圾處理系統的建設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在垃圾處理的組織能力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不斷加強組織協調能力的提升和發展。
5.4 生活垃圾循環利用的建議
5.4.1 強化垃圾分類回收利用。應盡快推進垃圾分類收集,以便提高城市垃圾資源化的程度和減少垃圾對環境的危害,提高回收利用率。要從實際出發,建立暢通的分類回收系統。在城區擺放不同顏色的垃圾筒,讓居民將垃圾分類后投入。對危險和有害的垃圾,如廢電池、熒光管等,由環衛部門專門回收,妥善處理。
5.4.2 改變生活垃圾收運方式。在對城市生活垃圾袋進行裝化收集的基礎上,要著力擴大城市接到、社區、居民住宅等地垃圾的收集范圍,增加垃圾收集點。盡可能地保持垃圾運輸的密封性,避免垃圾運輸過程中可能造成的污染。以此來改善和保護城市生活環境衛生。此外,垃圾運輸交通工具也要使用專業的運輸交通設備,使垃圾運輸能夠更安全、衛生。
5.4.3 逐步改善環衛設施條件。建議購置少量小型道路清掃車,投放道路清掃,減少清潔過程中的二次污染,提高垃圾清運率。進一步改善環衛工人條件,降低到馬路中間清掃的風險,減少環衛一線工人傷亡事故。
6 結束語
中共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加大環境保護力度,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為人民創造良好生活環境。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著力提高生活垃圾處理和循環利用水平,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增強生活垃圾處理和循環利用工作的科技含量,切實提高生活垃圾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水平。
作者簡介:權良賢(1976,10-),女,山西運城,助理工程師,本科,研究方向: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