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變電站集控運行管理模式的研究對于變電站的管理意義重大,文章對監控和操作分設模式實施過程中需要關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探討,簡要介紹了監控信號的規范和變電站接入方案,希望能為變電站的管理提供參考性意見。
關鍵詞:變電站;集控運行;管理
前言
國家電網公司的大力支持使得各省市電力公司制定規?;碾娋W發展計劃,目前,我國的電網發展已經進入大電網互聯的新局面。根據新電網規劃,許多地市供電公司的電網規模也在擴大,變電站數量也加倍增長,因而,變電運行管理、人員調配方面也都面臨著更多的壓力。雖然運行管理部門采取了很多措施來增加人員數量,但是由于原人員的老齡化和新人員的運行知識匱乏,運行工作效率并未得到提升?;谶@種形勢,集中控制的管理是變電運行管理唯一的出路。
1 變電運行專業資源配置形勢
1.1 無人值班規模化
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監控系統、遠動工作站的可靠性也隨之提高。監控信號趨向于集中化、可監視化和人性化,監控人員的工作量大大減少。一次設備穩定性以及可靠性的提高使得設備停運檢修的操作量也隨之減少。在管理模式中加入狀態檢修和集中檢修等,單一變電站日常操作規模化減少,少量的工作過人員即可滿足多站操作等工作。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變電站都是采取無人值班的形式進行管理,并且已成規模化發展,如何更好地利用這種規?;鉀Q目前存在的問題,已經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
1.2 專業高度分化和協同是流程再造的重點
多數供電企業機構都是按照傳統專業設置,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資源共享度低、工作界面空白的問題。如今,變電站總量和輸配電總規模日益增多,傳統的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更加顯著。其一,可以通過逐步重視一線技術力量的配置,解決技術和管理上的問題;其二,可以通過提高資源共享的方式向“流水作業”推進。針對傳統化設置,推動流程再造,向專業高度分化的方向推進;其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以“外援”的路線到達減負和節約成本的目的。變電站在建設過程中,可精準梳理路線,總結和反思例行工作。例如,大型工作的操作準備流程化和精益化,細化和量化例行工作內容等。電網的建設速度日益加快,現代企業正逐步向專業高度分化和程序復雜化方向發展,必須第一時間更新傳統的管理思維和手段,變電站運行管理也需要跟上這一步伐。
1.3 降低成本,提高運營安全可靠性
電網建設的重點是變電站的建設,在傳統理念指導下,變電站需要大量的人員配置以及其它配置資源,其比其它專業涉及的具體問題更具廣泛性。之所以,降低成本,提高運營安全可靠性是變電站面臨的主要問題。針對電網實際情況和電網建設發展規劃,對于無人值班的變電站建設安排,結合本地變電站的實際情況,計劃性地安排變電站的綜合自動化改造,力爭形成新型運營模式雛形。在過渡過程中,減少重復性的投資改造,最大可能減少改造浪費,逐步培訓一線人員,以盡快適應新型工作模式。
2 變電站集中控制運行模式
目前,變電站集中控制運行模式可以分為監控與操作一體化、監控與操作分設化以及監控管理區域化。
2.1 監控與操作一體化
監控與操作一體化模式對每個運行值班員素質要求較高。機制空置中心值班人員除了需要做好日常操作、巡視工作以外,還要兼顧變電站其它工作,例如環境衛生保護工作。監控、操作一體化模式缺點是工作較為復雜,集控管理下的變電站日常工作管理和單一的變電站管理沒有太大的本質區別。除此以外,監控、操作一體化模式適合于少量變電站集中控制,如果變電站較多,需要分設集控中心,這樣所需要的人員數量較多。
2.2 監控與操作分設化
全部變電站遠程監控控制工作由統一的集中監控中心負責,與此同時,集中監測中心還負責操作和聯系職能,例如在后臺進行設備之間的部分操作,轉達操作預令、處理緊急事故等。可以以區域化的模式管理運行操作班,就近負責變電站的操作以及事故的處理等。監控與操作分設化模式對于明確職責劃分效果顯著。統一設立變電站集控中心,變電站人員數量增加,這種運行模式達到一定規模,減人增效的特點更加凸顯。
2.3 監控管理區域化
實現監控和調度一體化,實現管理人員在監控范圍內的監控調度,而變電站運行人員負責操作、巡視等工作的進行。監控管理區域化模式集監控和調度為一體,利于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工作上的協作管理,縮短了工作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也利于電網的安全運行。其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對監控和操作分設化的延伸。但是,這種模式和國家電網調度模式有一定的沖突性。
3 變電站集控運行管理模式實現方法
3.1 智能化技術的應用
變電站智能化技術以“一高一低”,即高效率、低能耗為原則,智能化技術在變電站建設中的運用可以有效幫助變電站集中控制管理模式的實現。變電站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包含了先進的數字化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光電傳輸技術,數控技術。變電站智能化技術的運用有效地減少了傳統變電站日常維護成本,而光纜的廣泛應用更加提高了變電站的工作效率,同時為集中控制提供了實現的可能。在電壓控制技術和電流控制技術基礎之上,選用較為先進的傳感器來代替傳統的互感器,其將GIS控制設備與計算機網絡監控系統結合,采用光纖端口傳統的線路保護裝置和回路裝置進行信息傳輸。在變電站的各層分別采用不同的技術設備用以進行變電過程中的信息收集工作、電能的輸入和電能的輸出以及設備的連接。計算機監控技術和計算機信息監控、處理技術被應用于變電站,它的主要特征在于高度信息共享、智能化控制以及集成化設備裝置。智能化技術在變電站中的應用是實現集控運行管理的有效途徑。
3.2 電力集控站的建設
在變電站無人值班、集控站集中監視控制的運行模式下,必須在集控站設立集控站監控系統,監控系統能夠準確、實時、有效的反映各個受控無人值班站的運行情況,能夠有效正確的進行倒閘操作。由于無人站站內無人值班,集控站監控系統成了對子站運行狀態進行監視控制的唯一手段,如果出現故障,子站將失查失控,系統的安全運行將受到極大威脅。所以有以下要求,集控站監控系統要有極高的穩定性,要求功能完備,能對變電站實現四遙甚至五遙,系統最好能有雙機冗余功能。集控站與無人值班子站之間的遠動通道要求抗干擾、通訊速率高,最好能有雙通道冗余機制。無人值班子站的采集裝置、控制裝置、保護裝置,能夠準確實時發送、接收和轉換各種遠動信號。由于集控站需要處理的數據和需要完成的功能大大多于傳統的常規站當地監控和調度自動化系統,所以,集控站監控系統要有極高的處理容量和處理速度,要有能全面滿足當前電力企業運行管理要求的強大功能。由于集控站需要監視多個子站的運行情況,而各站的電氣接線和電氣設備型式不盡相同,集控站監控的安全防誤操作就更為重要。
4 結束語
變電站集控管理模式是緩解目前電網中存在的矛盾的有效管理方法,這種模式成功實現了減員增效的目標,提高了運行人員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和社會意義。然而,在考慮使用這一管理辦法時,應當切實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優化管理模式,減少人力、資金的投入,從而節約資金。
參考文獻
[1]王培波.對變電站集控運行管理模式的思考[J].中國科技縱橫,2011(24):67.
[2]鄭志煜.福建超高壓變電站運行管理模式研究[D].廈門大學,2009.
[3]王修龐,羅虎,李朝陽,等.變電站集控運行管理模式探索[J].繼電器,2008,36(8):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