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是筆者在主持朗鄉采石場工作期間,針對鐵道部檢查組提出的階梯開采或平面開采,先剝后采,土石分離,提高破碎篩分能力,取消單面儲石庫裝車的要求。經上級批準,企業自籌資金,由筆者負責設計并組織施工,歷時四個月完成了全部工程,對改造工程的技術進行總結。
關鍵詞:采石;工藝;改造
朗鄉鐵路采石場在1953年建場,從原始的人工破碎到上世紀70年代逐步實現了機械破碎篩分。隨著鐵路建設的需要及鐵道部道碴新標準的實施,原有的生產工藝已不適應新標準的要求。鐵道部在2007年10月對我場進行了檢查驗收,并提出了改進要求。即:采用淺孔鉆機對山體實行階梯開采或平面開采,以確保安全,采用先剝后采,土石分離,更新破碎篩分設備,取消單面儲石庫裝車,以確保道碴質量,根據這一要求,我們結合本場的實際情況,以及未來鐵路建設對道碴用量的需求,對我場現有的生產工藝進行了全面改造,自2008年10月至2008年12月,歷時四個月,使整個改造工程全部完工,投產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果。
原有的生產工藝:
我場的生產工藝是1981年~1984年根據當時的標準要求分兩次對二個機組進行了改造。形成了2臺PE400×600顎式破碎機為一次破碎,一臺PEX250×1000細碎破碎機二次破碎,用SBZ2-1250×3000振動篩進行篩分,膠帶運輸機對未篩分物料進行輸送,用人力礦斗車運輸產成品及廢棄料,二個機組工藝相同,爆破工藝是山體立面開采,藥壺法爆破,火雷管導火線引爆,年生產能力8萬立方米。
改造后達到的要求:(1)采用淺孔鉆機鑿巖,電雷管微差爆破。(2)破碎前采用土石分離,確保質量達到部頒TB/T2140-2008道碴標準。(3)生產能力達到15~25萬立方米。(4)在保證鐵路道碴生產的前提下,兼顧生產建筑用各種規格石材要求。
1 生產工藝流程
工藝流程的設計是鐵路采石場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的工藝布置,良好的流程安排,適宜的設備配備,原有設備的充分利用,能夠降低改造的工程造價,減少占地面積,提高勞動生產率,改善勞動條件和工作環境,確保工人的勞動安全。使鐵路采石場的生產工藝逐步向成龍配套、自動化生產方面發展。
1.1 荒料開采
改原來的立面開采為平面開采,這樣既節省了林地資源的占用,又避免了立面開采高空作業帶來的安全風險。新購置3臺KQD-100淺孔鉆機,鉆孔深度平均15m,每次爆破量3000立方米左右,完全可以保證荒料的供應。
1.2 片石裝運
按路局的要求,片石規格一般為150~500mm,爆破后符合片石規格的一部分產品由挖掘機裝至自卸汽車上運到專用線站臺,由裝載機裝火車運出作為鐵路防洪用料。片石生產根據需求可達到1~2萬立方米。
1.3 道碴及付產品的生產
開采出的荒料(粒度<500mm→挖掘機→自卸汽車→振動給料機→破碎篩分輸送系統,生產鐵路標準道碴及付產品。
2 開采及運輸設備
2.1 鑿巖設備的選配
平面開采我們選用的是KQD-100潛孔鉆機3臺,2臺使用l臺備用。使用臺數按年產量確定。空壓機使用原有的4L-20/8,3L-10/8各一臺,用2臺鉆時用一臺20立方供風,用3臺鉆時2臺空壓機同時供風。
2.2 運輸設備的選配
荒料運輸用原有的2臺W1001挖掘機裝車,其中一臺備用,用原有的4臺自卸汽車運輸,2臺備用,根據生產需求可以同時啟動,確保生產正常進行。
3 破碎篩分輸送系統的工藝設計
破碎篩分輸送系統是鐵路采石場工藝設計的關鍵所在,它包括一次破碎,二次破碎,篩分,道碴輸送,廢棄料輸送,付產品篩分及輸送等工藝設計。下面是破碎篩分輸送系統的設備配置。
3.1 破碎篩分的流程
我場采用的是二段一次閉路,破碎篩分流程如圖1所示。
原料經過一次破碎進入一次篩分,篩分后符合道碴標準的用膠帶輸送機運走,大于63 mm的石料再進行二次破碎,破碎后返回一次篩分,小于25 mm石料送到二次篩分,進行付產品分類。
3.2 破碎篩分及輸送設備的配置
3.2.1 為了保證土石分離,均勻喂料,新購置一臺GZZ0936震動給料機一臺,一次破碎選用PE600 X 900鄂式破碎機一臺,原有的PE400×600鄂式破碎機2臺,對荒料進行一次破碎,破碎后用膠帶輸送機送到一次篩分,對超大規格再送到二次破碎,二次破碎采用原有的PEX250×1000鄂式破碎機2臺。
3.2.2 篩分設備的選用及篩孔的確定。篩分設備我們新購置一臺2YAH1848重型振動篩,有效篩分面積1800~4800 mm,提高了篩分效率。為了有效地篩分標準道碴(16~63mm新線25~63mm既有線)上層篩孔定為63mm,下層篩孔定為25mm(根據線路需求,確定篩孔的下層尺寸)。
3.2.3 膠帶輸送機的配置。配置的是固定式膠帶輸送機,運行速度為1.8m/S,共配置4臺,一次破碎到一次篩分為32m,長1000mm寬一臺,一次篩分到二次破碎為20m長650mm寬一臺,成品輸送為32m長650mm寬一臺。一次篩分到二次篩分為30m長650mm寬一臺。輸送帶的寬度是按輸送量等參數計算,同時考慮到滿足石料粒度要求的條件確定。
3.2.4 產品裝車。原有的裝車設備是單面滑坡的儲石庫,由于此庫建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年久失修,并且還影響道碴的級配,這次改造后完全廢止,新購一臺ZL50C裝載機,共享2臺ZL50C裝載機裝車,完全可以滿足每次40輛車皮的裝車任務,還能保證道碴級配的合格。
3.2.5 供電設備。這次改造的同時還將原有的架空電線路變成埋設地下電纜供電,共埋設電纜210m,解決了供電線路多年來沒能解決的安全隱患。加工制造5臺電器開關柜,供電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高,保證了用電器的安全運行。
4 付產品的生產
為了追求更好的經濟效益,在保證鐵路道碴供應的前提下,還要盡可能地開發路外市場。可通過調整一次篩分的篩孔尺寸生產建筑用20~40mm碎石,利用二次篩分生產5~10mm,10~20mm,10~30mm碎石,新購置2臺前翻斗內燃礦車運送小碎石,年產量可達1.5萬立方米,可增收60萬元。
這次改造是在上級的要求下,在資金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經全場干部職工的艱苦努力,克服各種困難,精打細算,修舊利廢,充分利用原有的場地和設備,自己動手,沒有向外發包,自行設計,精心組織施工,歷時4個月全面完成了工程任務。整個工程共投入資金120萬元,資金全部自籌,通過一年多的生產檢驗,整個工程沒有出現質量問題。現在看改造是正確的,也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從根本上保證了鐵路道碴的合格,使生產能力提高了一倍多。從運行一年多的時間看還有不足之處,還需要在今后的生產實際中加以改進,比如還缺少水洗設備,為保證特級道碴的生產,水洗設備非常重要,這只能在今后資金充足,市場需求時增建水洗設備,為鐵路建設提供特級道碴。
以上只是筆者在這次技術改造中做的一點工作,也可以說是積累的一點實踐經驗,有不當之處請領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