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埃博拉疫情發展至今,世衛組織已宣布“全球警戒”,美國拉響最高防疫警報,人類與這一致命病毒的抗爭進入關鍵階段。截至2014年8月11日,西非地區累計出現埃博拉病毒確診、疑似和可能感染病例1975例,死亡1069人。
四級病毒
埃博拉于1976年最先在扎伊爾發現,此后在加蓬、蘇丹、利比里亞、科特迪瓦和烏干達等非洲國家也先后發生。埃博拉的死亡率在50%~90%,足以與歷史上的鼠疫相比。
由于埃博拉的高致死率和可通過接觸傳播,世界衛生組織把埃博拉列為對人類危害最嚴重的病毒之一——第四級病毒。第四級病毒是指在實驗室里進行分離、實驗微生物組織結構時安全隔離分級的最高等級,它們給人類造成致命的疾病,并且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不可救治的,死亡率最高。除了埃博拉,馬爾堡病毒和拉沙病毒等也屬于第四級病毒。
埃博拉神秘無蹤,每隔幾年就要出來興風作浪,危害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尤其是非洲一些國家深受其害。2001年10月下旬,埃博拉出血熱在非洲的加蓬東北部奧果韋·伊溫多省扎迪埃州暴發,有30人發病,22人死亡。加蓬的埃博拉流行一直持續到2002年3月中旬,2002年又有35人染病,31人死亡。兩年中,當地共有65人感染埃博拉病毒,其中53人死亡,12人康復。2003年,埃博拉在民主剛果發生,截止5月底,有143人發病,128人死亡。發病和死亡者都是居住在遙遠的原始森林或森林附近。
瓦解器官
埃博拉的兇險不僅在于死亡率極高,而且在于其發病后致死病人的慘狀和病人極度痛苦的樣子。埃博拉可以通過血液、唾液、汗液、精液和任何分泌物傳播。埃博拉病毒的潛伏期從2~21天不等,在潛伏期后,病毒在患者體內迅速擴散,大量繁殖,侵襲各種器官組織,使之變性、壞死,并慢慢分解。半數病人在發病后第5天出現皮疹,大多數在第5~7天七竅流血而死亡。
埃博拉病毒沒有細胞結構,僅由一個核酸核心和一個蛋白質外殼組成。而且成熟的埃博拉病毒體內缺乏產生能量的酶系統,無細胞器,不能獨立進行代謝活動,只能寄生在活細胞內,依靠宿生(如人)細胞提供的原料和酶系統存活繁衍。而且病毒以奇特的方式繁殖,在宿主活細胞內以其基因為模板,復制出新的病毒,增殖速度極快,而且抗生素對埃博拉病毒不起作用。
埃博拉進入人體后,會攻擊血細胞,在血細胞中自我復制,于是血細胞開始變性、死亡,并凝結在一起,結果血凝塊阻塞血管,切斷全身的血液供應,接著,缺乏血液供應的器官組織開始變性壞死。然后,埃博拉病毒蛋白攻擊對器官組織起聯接作用的膠原組織。當病毒侵襲到肝臟、腎臟和心臟等內臟時,這些器官也變性壞死并腐爛瓦解,死亡的細胞組織慢慢充斥身體內部的空腔,臟器機能慢慢喪失。然后,由于血液凝固,所有臟器及大腦供氧困難,導致癡呆和癲癇發作。最后腐爛的各種器官組織像血流一樣從各種管道涌入體外,病人七竅出血,萬分痛苦。
未解之謎
迄今的研究難以解開埃博拉來源之謎。有的研究人員提出,鳥類作為埃博拉的宿主嫌疑很大。但是,在加蓬、剛果(布)、扎伊爾、蘇丹、烏干達等地流行的埃博拉又使研究人員推測,埃博拉的宿主是靈長類動物,因為這些地方的人有吃靈長類動物的習慣。
另外,一些研究人員發現,飛沫也可能傳染埃博拉。
期待疫苗
世界上迄今尚沒有治療埃博拉的有效藥物,因此對埃博拉目前并沒有特異性的治療方法。當然,對嚴重病人需要進行強化的支持性治療。病人往往會出現脫水,需要靜脈或者口服補液進行電解質補充,另外可向患者供氧、保持他們血壓穩定等。部分患者會在一段時間的治療后康復。
目前也有一些制藥公司正在進行治療埃博拉的藥物試驗,但這些公司的疫苗都還沒有進入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