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是身體的“發動機”,如果不保養好,全身的健康狀況都會每況愈下。然而,不少冠心病患者在發生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突發事件之后,會深感意外,不解地問:我明明跟大家一樣,血壓、血糖、血脂都在正常范圍之內,生活上也挺注意的,為什么還會發病呢?
事實上,這種現象在臨床上并不少見。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很多普通百姓對一些健康指標已經熟記于心,比如血壓要低于140/90毫米汞柱、血糖不能超過6.1毫摩爾/升等。但要注意,這些“金標準”并非一成不變,很多時候要因人而異,特別是對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人來說。
冠心病的預防,一般分為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一級預防是指在沒有發生冠心病時,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盡量避免發病或者減少發病的風險。二級預防則是指對已經發生冠心病的患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從而緩解癥狀,防止病情進展和復發,改善預后。對這部分人來說,一方面要堅持持續可靠的藥物治療,另一方面要控制危險因素,保證身體健康達標。
血壓。一般情況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即可;對合并糖尿病、腎臟疾病的患者來說,要“寧嚴勿松”,血壓水平應盡量低于130/80毫米汞柱,從而降低患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延緩腎功能的惡化。
血脂。一般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DL-C)應不超過2.6毫摩爾/升;極高危患者,包括合并糖尿病、代謝綜合征、急性冠脈綜合征,或有吸煙等嚴重不良危險因素者,LDL-C最好低于2.07毫摩爾/升。
血糖。冠心病患者最好通過改善生活方式,使糖化血紅蛋白(HbA1c)降至7.0%以下,最好控制在6.5%左右;空腹血糖低于6.1毫摩爾/升,餐后血糖低于7.8毫摩爾/升。
體重指數(BMI)。一般來說,冠心病患者體重指數應不超過25千克/米2;如果BMI大于25,則要保證腰圍在允許范圍之內,即男性腰圍不超過90厘米,女性腰圍不超過80厘米。
(作者系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