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煤柱合理寬度的確定是影響綜放沿空掘巷圍巖穩定性的重要因素。文章通過理論分析和數值模擬相結合的方法,確定了深部礦井沿空掘巷的煤柱合理寬度為6m,現場試驗表明,留設6m煤柱時沿空幫移近量最大為184mm,實體幫移近量最大為95mm,頂板下沉量最大為78mm,底臌量最大為134mm。巷道圍巖整體變形量不大,表明煤柱寬度留設6m是合理的。
關鍵詞:深部;沿空掘巷;煤柱寬度;數值模擬
引言
保留煤柱寬度與回采巷道支護、維護成本、安全生產以及煤炭資源回采率密切相關,煤柱寬度選擇的正確與否,對保證巷道穩定至關重要[1]。我國目前部分煤礦仍存在依靠經驗來確定煤柱寬度,缺乏科學性和針對性,往往不是造成煤炭資源的浪費,就是巷道在掘進和回采過程難以維護,甚至出現冒頂等事故,如何兼顧資源回收率和巷道穩定,合理確定煤柱寬度,一直是眾多學者關注的焦點[2]。
目前,確定綜放沿空掘巷小煤柱尺寸采用的經驗類比法,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局限性。因此,如何合理、科學地確定綜放沿空巷道小煤柱的尺寸,對于綜放開采安全生產具有重大意義[3]。文章以巨野礦區某深部礦井沿空掘巷為工程背景,采用理論分析、現場實測的研究手段,確定深井綜放沿空掘巷合理煤柱留設寬度,期望對工程實踐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 礦井概況
礦井平均開采深度1000m,回采煤層厚8.50~10m,平均9m,普氏系數f=1.59,密度1.36g/cm3,傾角2°~13°,平均傾角5°,具有弱沖擊傾向性。煤層賦存穩定,結構復雜,中間夾0.10~0.35m厚的泥巖或炭質泥巖。煤層直接頂為粉砂巖,厚19.87m,裂隙發育,具水平層理;基本頂為細砂巖,厚4.2~4.5m,整體性強;偽底為泥巖,厚1.45m;直接底為粉砂巖,裂隙發育;基本底為細砂巖,厚3.35m,主要成分為石英長石及暗色礦物,硅質膠結;覆巖的最上層為數百米的表土層。
2 沿空掘巷煤柱留設原則
小煤柱是綜放沿空掘巷圍巖結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穩定性決定綜放沿空掘巷的穩定性,采用錨桿支護時小煤柱寬度應滿足以下幾個原則。
巷道處于應力降低區。當巷道位于應力降低區時,小煤柱及巷道的穩定性均較好,所以應將巷道布置在應力降低區。
小煤柱內部有穩定的區域。上區段工作面開采和巷道掘進,使小煤柱兩側出現破碎區,錨桿錨固在破碎煤體中的錨固力小,錨桿支護作用降低,巷道維護困難,因此,應保證煤柱寬度能夠將錨桿錨固在穩定煤體中。
有利于巷道圍巖穩定。煤柱過窄,不但煤柱破碎、頂煤及實體煤幫也破碎,巷道圍巖整體性差、承載能力小。因此,并不是小煤柱越小圍巖越穩定,小煤柱寬度有一個合理的值。
采出率高。煤柱越小,采出率越大,在滿足巷道圍巖穩定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小小煤柱寬度。
3 煤柱寬度確定
3.1 煤柱寬度理論分析
要保持綜放沿空掘巷的穩定性,煤柱的穩定與否是關鍵。
根據極限平衡理論,合理的最小煤柱寬度:
B=1.15(x1+x2) (1)
其中,B為煤柱寬度,m;
x1為錨桿有效長度,m;
x2為上區段工作面開采在煤柱中產生的塑性破壞區寬度。
(2)
其中,M為上區段平巷高度,m;A為側壓系數;C0和?漬0為煤層內聚力和內摩擦角;k為應力集中系數;H為巷道埋深,m;?酌為巖層平均容重,MN/m3;P0為巷道的支護強度,MPa。
由現場地質條件及實測數據可知,錨桿有效支護長度x1=2m,上區段平巷高度M=3.2m,側壓系數A=0.4,煤體的內聚力C0和?漬0內摩擦角分別為2MPa和30°,應力集中系數k=2.0,巷道埋深H=800m,巖層容重?酌=0.025MN/m3,巷道的支護強度P0=0.25MPa。
將上述參數代入式(1)和(2)可以求得:深井綜放開采過程中,上區段開采在煤柱中產生的塑性區破壞區寬度為3.08m,合理的最小煤柱寬度B為5.8m。
3.2 煤柱寬度數值模擬
利用FLAC3D數值軟件,根據工作面工程概況,取典型地質斷面和實際地應力進行建模計算,分析上工作面回采后,煤體內側向支承壓力分布規律。
整個模型尺寸寬×高×厚為200m×120m×8m,模型上部邊界施加的載荷按采深800m計算,底部邊界垂直方向固定,左右邊界水平方向固定,地應力根據實測地應力進行施加,豎向地應力為23.4MPa,X向水平地應力為20.6MPa,Y向水平地應力為35.8MPa,模型上部施加經應力補償得到的豎向均布面荷載,補償值為23.2MPa。
采用摩爾庫倫本構模型進行計算,各地層巖性材料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各地層的材料參數
數值模型在初始地應力平衡之后,進行工作面的回采,工作面開采尺寸為寬×高為96m×8m,回采過程一次完成。
從表中可以看出,側向支承壓力分布可以分為應力降低區(0~10m),應力升高區(10~56m)和原巖應力區(56m以外)。由數值模擬分析可得,沿空掘巷應布置在應力降低區(10m以內),結合沿空掘進巷道斷面尺寸,建議煤柱留設寬度在6m內。
根據理論分析和數值模擬結果,確定沿空掘巷煤柱留設寬度為6m。
4 現場試驗
根據前文的研究成果,留設6m煤柱寬度進行沿空掘巷,采用高強高預應力錨桿支護系統對順槽進行支護。每隔100m設置一個監測斷面,監測巷道掘進期間巷道圍巖變形量。巷道掘進過程中,監測斷面距迎頭30m范圍內,巷道表面位移變形速率較大,幫部的圍巖變形速率達到50mm/d;之后圍巖變形緩慢增加,監測斷面距迎頭120m后圍巖變形逐漸趨于平緩,巷道幫部的變形速率僅為5mm/d。至掘巷完成時,沿空幫移近量最大為184mm,實體幫移近量最大為95mm,頂板下沉量最大為78mm,底臌量最大為134mm,。巷道圍巖整體變形量不大,表明煤柱寬度留設6m是合理的。
5 結束語
根據理論分析和數值模擬結果,最終確定小煤柱的合理留設寬度為6m。現場試驗結果表明,留設6m煤柱寬度時,沿空幫移近量最大為184mm,實體幫移近量最大為95mm,頂板下沉量最大為78mm,底臌量最大為134mm,。巷道圍巖整體變形量不大,表明煤柱寬度留設6m是合理的。
參考文獻
[1]常聚才,謝廣祥,楊科.綜放沿空巷道小煤柱合理寬度確定[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06,28(2):226-230.
[2]奚家米,毛久海,楊更社,等.回采巷道合理煤柱寬度確定方法研究與應用[J].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2008,25(4):400-403.
[3]聶建偉,王慶牛,徐俊峰.深井孤島工作面沿空掘巷煤柱寬度的確定[J].煤炭工程,2012(6)11-13.
作者簡介:劉敬斌(1984,12-),男,助理工程師,大學,研究方向:采礦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