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重點對目前我國的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的現狀進行及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且提出了相應的對策途徑,以期為進一步搞好這項工作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監測問題
1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的現狀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實行的是“三同時”保護制度,同時它也是項目環境保護管理工作的基本制度之一。環境驗收監測保護的“三同時”制度也是項目工程環境保護驗收評價制度的實施以及項目環境驗收各項評價文件得以順利運行的重要保障之一。一般來說,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的內容主要包括: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執行國家相關環境保護規章制度方面的情況;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評價過程中項目器材、設施以及各項環境保護評價措施的保護和運行情況;建設項目周圍環境質量評估情況;建設項目工程施工的廢氣污水等污染排放的達標情況;工程項目的環境治理情況;國家所規定的建設項目工程施工的污染排放達標情況以及建設項目工程環境質量的監測評估情況等。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的監測報告書、項目登記表等表單數據是相關環境保護監測部門評估建設工程企業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狀況的重要技術保障,同時,也能為項目企業制定其自身的項目完成指標提供依據。也是企業能夠落實建設項目竣工的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評估文件等各項環境保護措施的保證。而在實際驗收監測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
(1)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檔案是保障建設項目各項環境保護規章制度順利落實的一種文字記錄。環境檔案文件的保存、管理、歸置等都直接關系到建設項目在執行國家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等是否得到落實。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檔案主要包括:建設項目主管部門以及地區環境保護職能部門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執行情況的檢查記錄、提出的意見或批復內容;建設項目環境保護驗收監測的批復意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的投資情況以及環保資金落實和執行情況記錄;建設項目工程實施的污染源以及環保治理設施的運行、維修記錄;建設項目生產材料的環保質量肩擦情況記錄;保障建設項目生產環保管理制度規定;環境保護監測執行制度;建設項目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環境污染事故源管理以及相應的應急處理措施記錄;建設項目施工過程中發生過的環境污染事故狀況以及處理辦法的記錄等。但是,從目前我國的發展狀況來看,部分企業并沒有建立完整的項目檔案資料管理制度,許多建設項目資料都是臨時拼湊起來的,給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2)我國一些企業雖然已經創建了建設項目工程方面的環境質量評估文件(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表、登記表),但是,企業并沒有專門設計建設項目方面的環境保護評估檔案文件,此外,由于許多企業領導人自身的環保意識并不是很強,他們更多地關心企業的經濟效益的高低,而對建設項目的環保治理方面卻不夠重視。
(3)環境影響評價在前,而初步設計在后。有些企業進行環評之前,就已做好了初步設計(類比其他企業),這樣應該來說給環評帶來了方便,環境保護設施不再做替代方案。而在實際監測時,環保設施沒有落實并且不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擅自更改。這樣沒有按相關的規定來執行建設項目的環境質量評估制度以及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等,這給建設項目竣工的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的開展形成了一些阻礙。
(4)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方面的設施、尤其是污染源防治等方面的設施建設沒有與項目的主體工程建設實行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及使用,影響了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工作的執行。比如《環境影響報告書》及其批復中規定,生產廢水循環利用,或者建防滲漏的沉淀池,企業為了節約經費,建一個簡單并且不防滲漏的大壩。
(5)試生產階段試生產沒按有關規定進行申報并經批準,有些企業生產一、兩年,在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監督下,才提出申請驗收。
(6)環境保護監測機構設立、監測人員和儀器設備的配置和日常監測沒落實《環境影響報告書》及其批復的要求。
(7)在建設中造成生態和植被破壞的建設項目,沒按照“環評”及其批復的要求進行生態和植被恢復工作;在建設中沒有造成生態和植被破壞的建設項目,企業的綠化建設沒有按照“環評”和《初步設計》的要求完成。
(8)根據建設項目初步設計(環境保護篇),所有應建的環保設施必須按設計建成竣工并同時與主體工程運行,有專人管理;相應配置的排水管網流量計量裝置、污水排口標志、監測設施、監測孔和監測平臺按國家有關規定設置;各種堆存場的建設情況及其相應的各種標志設置等。在監測中,有的監測孔不符合監測要求,環保設施運行及維修沒有記錄,固體廢棄物到處亂堆。
(9)有的建設項目本身為綜合性工程,由不同行業組成,污染物種類多,污水混合后由總排口排放,且各種污染物分別執行不同的排放標準,因此造成了對監測結果評價的困難,也增加了環保行政主管部門執法上的難度。但是有些企業跑、冒、滴、漏相當嚴重,又沒有適合監測流量的渠道,再者排入總排口的廢水又被稀釋,無法按權重計算排污口混合排放濃度,導致執行標準困難。
2 完善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工作的對策分析
2.1 相關主管部門要對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因素進行嚴格的把關,加強對建設項目的環境質量的檢查,積極根據建設項目的工期加強對周圍環境狀況的檢查。
2.1.1 在建設項目工程的前期,主要是對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進行預先分析,根據建設項目的設計方案來對其環境影響進行評估,按照國家相關要求來開展標準化的環境影響評估工作。
2.1.2 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應該根據《環境影響報告書》以及其相關批復意見等對項目建設的環境影響問題進行評估和分析,積極落實環境保護措施。對建設項目中對環境質量影響嚴重的各種水污染、大氣污染等狀況進行檢查,根據“三同時”原則對建設項目的工程主體設計、施工、投產等過程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
2.1.3 對試生產階段,主要檢查試生產是否按有關規定進行申報并經批準,環境保護監測機構設立、監測人員和儀器設備的配置和日常監測是否落實了《環境影響報告書》及其批復的要求。同時檢查試生產期間是否發生擾民或其它污染事故,以及污染事故處理結果、采取相應防治的有關辦法和為此制定和執行的有關規定。
2.2 項目建設企業迎難改積極提高自身的環保意識,努力加大環境保護宣傳力度。在項目建設的各個工序階段,應該嚴格按照國家相關的項目建設制度來完善其環境質量管理,尤其是不斷對《環境影響報告書》及其相應的批復文件內容進行擅自修改或刪減,如果必須要進行修改的,應該先報請相關環境保護部門。
2.3 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委托有相應資質的單位對建設項目設計、施工、投產各階段環境保護工作開展監測。監測部門嚴格履行各自的職責,在驗收監測工作中,針對建設項目的特點制定科學的監測方案,編寫出完整的驗收報告。同時在現場監測期間,強化人員的責任心,按技術規范進行采樣,嚴格進行環境管理檢查和工況核實, 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不能弄虛作假。
參考文獻
[1]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方法[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趙文平.建設項目環保設施竣工驗收監測時的環境管理檢查[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30-31.
作者簡介:殷華(1978-),女,籍貫:甘肅高臺,學歷:本科,現職稱:工程師,主要從事環境監測和質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