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壤是農作物賴以生存的保障,是農業生產的基礎,土壤結構及土壤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農作物的生長狀況。機械化深耕深松對于改善土壤結構,打破犁底層,為農作物生長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機械化耕地已經成為農田作業的基本措施,尤其是深耕深松作業,已經成為農民普遍接受的機械化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
關鍵詞:土壤;農作物;機械化;深耕深松
中圖分類號:S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16-30-1
土地自古就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土壤為農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長基礎,由于過去長期的耕作方式,已經導致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犁底層變得堅硬,土壤自身蓄水能力不強,透水性差,透氣性也不高,這樣將導致作物的根系生長發育不良,同時也增加了農業風險,給農業生產帶來負面效應。而機械深耕深松技術可以打破犁底層,調整土壤結構,增強土壤蓄水能力,改善土壤通透性,為作物營造了良好的生長發育空間,有利于作物的生長,因此機械化深耕深松技術的推廣勢在必行。
1 深耕
深耕是當一塊田地在播種、插秧之前,先須犁田,把田地深層的土壤翻上來,淺層的土壤翻下去。
深耕首先應該體現一個深字,可見深耕技術的耕層較深,具有碎土的作用,同時對于松土、翻土和混土的作用不言而喻。深耕主要是改善了土壤結構,有翻土、松土、混土、碎土的作用。深耕首先能改善土壤結構,由于過去長期的耕作方式,導致目前土地的犁底層變得堅硬,土壤通透性變得極差,土壤自身蓄水能力不強,從而導致作物的根系生長發育不良,同時也增加了病害和蟲害的發生幾率,給農業生產帶來負面效應。而機械深耕深松技術可以打破犁底層,調整土壤結構,增強土壤蓄水能力,改善土壤通透性,為作物營造了良好的生長發育空間,有利于作物的生長。
具體來講深耕可以打破犁底層,疏松土壤下層,增強土壤的蓄水能力,農諺有云“深耕一寸土,多耐十天旱”。其次深耕的作用就是加強了土壤的透氣性,提高了土壤養分,促進根系發育,給作物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增加農作物的產量。另外通過深耕整地還可以起到消除病蟲害的作用,降低作物發生病蟲害的幾率,同時也可以消除雜草。
2 深松
機械深松的目的是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層,增強雨水入滲速度和數量,減少徑流,減少水分蒸發損失。
實施土地深松,有以下幾項好處:首先和深耕一樣,深松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打破土地的犁底層,犁底層被打破后,增強了土地的通透性,雨水可以有效的滲透到作物的根部,促進作物根部發育,同時加深耕作層,保證了作物健康生長發育。其次深松有一個好處,就是深松不打亂耕作層,卻可以改善土壤的透水、透氣性,改善了土壤的團粒結構,提高了土地蓄水保墑能力和抗旱除澇能力。另外通過土地深松的地塊,改善了土壤當中氣體的有效交換,增加了土壤的氣性微生物和礦物質的有效分解,可以培肥地力。深松的最后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降低農機作業強度,減少作業成本,減輕了農民朋友的負擔。
3 深耕深松應注意的問題
深耕深松要注意的問題主要有:一是深耕深松的深度;二是深耕深松的時間;三是在深耕深松的同時,應配施有機肥。
3.1 深耕深松的深度
一般來講,深耕一般耕深為20厘米~25厘米,再深一些也可達25厘米~35厘米之間。具體的深度要考慮耕作層的厚度而定。深耕深松技術一定要講究因地制宜的原則,原來耕層較淺的可以適當加深耕層,如翻耕后持續干旱,又無水源補償,則耕深適當淺些,鹽堿地也不能一次耕得過深,以免加重耕層土壤的鹽化。如果從中耕深度來講,通常為20厘米~30厘米之間就可以,深松整地為30厘米~40厘米之間。全面深松地塊深松行距一般為35厘米。
另外需要注意拖拉機功率應根據不同耕深、土壤比阻與深耕深松機具相匹配,并考慮耕作幅寬與拖拉機輪距相匹配,以保證作業質量與安全性。
3.2 深耕深松的時間
深耕深松技術的時間把握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來講,耕翻作業宜在前茬作物收獲后立即進行,也可以根據當地的雨季情況而定,可以在當地雨季開始之前進行深耕深松,因為這時耕地不僅可及時將地面的殘茬和雜草翻入土中,使它腐爛,減少以后的病蟲害和雜草繁殖,同時也有較多的機會充分接納降水和促進土層熟化。深耕深松要在土壤的適耕期內進行。深耕的周期一般是每隔2~3年深松一次。
3.3 在深耕深松的同時,應配施有機肥
深耕深松進行之前,農戶可以適當的準備一些有機肥料,在深耕深松的同時,相應的施加一些有機肥。施加有機肥是為了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活動,保證土壤養分,加速土壤肥力的恢復速度,給作物營造良好的生長氛圍,促進作物生長發育,為作物高產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秀芬,董桂波.機械化深耕深松技術[J].吉林農業,2008,(10).
[2] 仇長禮,吳平,張秀萍,王玉春.大力推廣土壤深耕深松技術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J]. 科技致富向導,2011,(14).
[3] 劉興波.深松機械化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意義[J].現代農業,2011,(03).
[4] 張春平,王麗.試論深耕深松機械化技術[J].農業技術與裝備,2008,(02).
作者簡介:曲玉亭,大專學歷,公主嶺市朝陽坡農機推廣站,工程師,研究方向:農機技術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