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預防林業有害生物發生發展,筆者從引種繁育、造林設計、定植撫育、采伐歸楞、木材調運5大方面介紹了預防方法。
關鍵詞:林業;有害生物;預防
中圖分類號: S7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16-79-1
本文所提的林業有害生物是指為害森林、林木和林木種子正常生長并造成損失的病、蟲等有害生物。根據林業有害生物普查資料記載,吉林省林業有害生物種類高達2000余種。國家規定的20種檢疫性林業有害生物在吉林省分布和發生的有5種。務林人都清楚,預防林業有害生物工作是貫穿于林業生產各個環節的一項基礎性、復雜性、艱巨性工作,此項工作開展得好壞直接關系到造林成果的優劣。“預防為主,防患未然。”怎樣達到“有蟲無災”目標是林業工作者常常思考與探索的話題。
1 引種和繁育前的預防方法
為有效防止林木種苗攜帶林業有害生物,大力推廣使用良種壯苗,確保森林后備資源安全,應對新引入的林木種苗(包括種子、果實、根、莖、苗、芽等)實施嚴格的檢疫和復檢制度。
在苗木生產繁育過程中,必須執行相應的林木種苗生產技術規程和檢疫技術規程,要定期對所繁育苗木及時監測調查,林業有害生物剛一發生馬上處治。盡量不用化學藥物,防止藥害及殘留污染,確保造林苗木在林木種苗生產繁育過程中健康成長。
在林木種苗出圃前,對即將出圃的苗木實施嚴格的產地檢疫和調運檢疫制度,防止林木種苗攜帶檢疫性和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進行造林,確保造林苗木優質健康。
2 造林設計時的預防方法
一是對欲造林苗木進行復檢,再次檢驗是否攜帶檢疫性和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二是要盡量縮短苗木出土之后裸根外露時間,還可以對大量出土苗木進行假植;造林時,可將闊葉剪除大部分,防止失水;可剪掉部分須根,最大限度縮短緩苗時間。提高造林成活率;三是造林設計時,必須嚴格遵守“適地適樹”原則,盡量安排鄉土樹種。營造混交林,封山育林,促進林分成林后生物多樣性和維護森林生態系統平衡。充分提高林分抗御病蟲害侵襲的能力;四是營造混交林時要進行針闊葉混交、喬灌木混交,同時要適當栽種豆科或蜜源植物,不斷增強土壤肥力,改善貧瘠狀況;五是切記一點不應將“冤家”樹種混在一起。云杉和落葉松不能混交,防止落葉松球蚜轉主寄生危害;楊樹和落葉松不能混交,防止松楊柵銹病轉主寄生危害;柏樹不能與梨樹、山丁子、海棠等樹種混交,防止梨快銹病轉主寄生危害;營造紅松的林地要徹底清除林內及林緣的馬先蒿、東北茶數子,防止松皰銹病轉主寄生危害。
3 定植后撫育時的預防方法
撫育過程中要嚴格落實封山育林措施,防止人畜干擾和破壞,增加林分生物多樣性,讓林木在無干擾的自然狀態下健康生長,防止因森林生態平衡失調而誘發林業有害生物災害。
加強對林分的撫育管理,對造林后的林分及時除草、修枝、定干和管好水肥;在林分郁閉后進行撫育間伐,先伐除病蟲害木和被壓木,使郁閉度達到0.7左右,使林分充分通風透光,健康生長,有效增強林分生物多樣性,逐步形成混交復層林,全面促進森林的健康發展。
要全面加強對林業有害生物災害的調查、監測、預報,及時發現及時處理。應倡導并使用生物、仿生、物理和無公害化學防治方法,杜絕在此過程中對森林生態系統的破壞和對環境的2次污染。
4 采伐和歸楞時的預防方法
一般情況下,禁止皆伐和開“天窗”,要始終堅持對林分進行撫育伐,優先伐除病蟲害木和被壓木,優化林分結構,向復層、混交方向發展,不斷增強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進而提高抵御林業有害生物“侵襲”的免疫力。
對伐除的樹木要及時造林,加之一些風倒木、雷擊木盡快運到遠離林分的楞場,嚴禁采伐下的原木在林內過夏,以防林業有害生物的再次繁殖。
對運到楞場的帶有林業有害生物的原木單獨歸楞,統一進行除害處理。消滅蟲源。對健康的原木楞垛,若長期存放,也要對其施用無公害植物源型藥劑進行封垛,防止滋生新的林業有害生物。
5 木材調運預防方法
一是在原木木材調運時,必須嚴格執行國家出臺的林業檢驗檢疫法規。防止攜帶檢疫性和危險性林業有害生物沿途傳播或蔓延到目的地;二是對檢疫不合格的,要實施無害處理。處理合格后再調運;對無法進行徹底除害處理的,要停止調運,就地銷毀,防止林業有害生物蔓延。
總之,在林業有害生物防控方面,要堅持因地制宜、因蟲制宜、因時制宜的預防措施,堅持走以營林預防措施為基礎,生物御災為主導的防控道路,促進森林會越來越健康。
作者簡介:吳繼文,長春市凈月潭第二林場,研究方向:林業。
通訊作者:苗力,北方綠化中心,研究方向:林業有害生物檢疫、預測、防治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