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系統地介紹了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的選擇,對輪作栽培、選擇品種、培育壯苗、應用配套技術、采用施肥技術等栽培技術措施進行了全面總結,對蔬菜的病蟲害綜合防治作了說明,對無公害蔬菜生產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蔬菜;提高品質;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16-04-1
1 選擇適宜的生產基地
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的選址問題,是無公害生產的前提條件,也是防止環境中有害物質污染蔬菜的關鍵性措施。據調查,目前對蔬菜生產的環境污染,主要包括大氣、水質和土壤等方面的污染;工業生產所排放的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的“三廢”污染,城市生活中污水、廢棄物、粉塵等污染物,以及農業生產中的農藥、化肥等引起的面源污染。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附近應杜絕各類污染源,必須遠離醫院、垃圾場和主要交通要道等易于造成污染的場所;要保持作物生長環境的空氣和灌溉水清潔。優良的土壤環境是無公害蔬菜基地選擇的重要條件,應優先選取排灌較為方便、土層深厚、土壤疏松、土質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塊,符合土壤環境質量的規定和要求。
2 合理輪作栽培
在前茬蔬菜采收以后,及時徹底清除掉枯葉、殘株和棚室四周的雜草雜物,采取集中深埋或燒掉的辦法,以減少殘株上病害蟲源傳染給下茬蔬菜。合理安排茬口是無公害蔬菜生產的重要環節,生產過程中應實行輪作倒茬栽培,根據市場需求情況和價格預期,適當合理調整播種期,盡可能地避開病蟲害高發時段,有條件的區域可采取水旱輪作等方式栽培。
3 科學選擇品種
要緊密結合栽培基地的實際狀況,根據土壤特性有針對性地選用優良蔬菜品種,比如,在地勢低洼的地塊,要選擇耐澇性強的蔬菜品種;對于土質肥沃的地塊,就應合理選擇喜肥、耐肥的蔬菜品種。根據不同生長季節和溫度變化情況,選擇適合當地栽培、高產、質優、抗病、抗蟲和抗逆性強的品種,而且,要圍繞提高綜合效益目標,結合市場調查和預測,選擇適銷對路的品種。
4 努力培育壯苗
育苗床土的科學選擇是培育壯苗的重要因素。要選擇無蟲、無病菌、無雜草籽的育苗床土,最好選用富含有機質、營養成分齊全的土質,土壤的保肥保水性好,還要具有較好的通透性,要對苗床土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消毒是關鍵步驟。苗床播種前,應嚴格篩選和處理蔬菜種子,最好采取溫湯浸種等物理的方法消毒。在冬春生產的季節,可選用電熱溫床育苗,而且苗期要嚴格控制環境溫度,加強苗期病蟲害防冶。
5 應用先進配套的栽培技術
應充分利用水、氣、熱、光等作物賴以生長的條件,通過選用地膜覆蓋、無土栽培、嫁接栽培等技術,對環境的進行合理控制,創造這樣一種環境溫度條件,使其不僅有利于蔬菜正常生長發育,而且還會控制病蟲害發生。生產過程中,溫室和大棚的透光、通風問題尤其要注意,冬春季節要預防或避免低溫高濕環境狀態,盡可能增加光照,必要時采取補光的辦法,適時補充更多二氧化碳氣肥,保證蔬菜正常進行光合作用。還要應用保溫被、設置蓄熱設施,有效保證棚室保溫、增溫;在高溫多雨的季節,利用遮陽網技術對棚室進行有效降溫。
6 科學應用施肥技術
為保證蔬菜品質,要限量施用含氯化肥、含硝態氮化肥。對城鄉生活垃圾未進行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料,不符合施用要求的無機肥料,含有化學合成的生長調節劑或激素的葉面肥料等禁止使用的肥料,必須杜絕施用。在具體施肥過程中,要采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根據土壤養分測定的分析結果,制定科學施肥方案,按需施肥。應合理配施營養元素均衡的肥料,以有機肥為主,其他無機肥料為輔助,盡量施用多元復合肥。
7 做好病蟲害綜合防治
7.1 開展農業防治
要對栽培環境進行綜合分析,根據蔬菜病蟲害發生規律和條件,采取科學方法控制環境因素,對水、溫、光、氣等進行有效調解和控制,還要采用抗病品種、合理輪作和安排茬口等措施,提高蔬菜的抗逆性能,從源頭上有效減輕病蟲為害。具體的農藝生產措施和方法是:結合實際科學選用抗病蟲優良品種;認真完成種子處理,搞好苗床消毒;根據本地氣象預報及蔬菜品種特性,適時提早播種,安排適宜播期;采用溫室或營養缽等進行育苗,高溫促生根,及時進行通風練苗,防止秧苗徒長,培育壯秧、壯苗,可有效增強抗病力;進行深翻整地,施足腐熟底肥,還可通過錯茬輪作、合理間作等方式,減少或消除病源、蟲源。
7.2 進行物理防治
采取溫湯浸種的物理防治方法,捕殺蔬菜種子攜帶的病源菌和蟲卵,也可以利用太陽能高溫消毒。充分利用北方的冷資源優勢,借助冬季的低溫殺滅病菌蟲卵,還能起到休養耕地、增加地力的作用。
7.3 做好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無公害蔬菜生產重要的生產措施,這種方法就是利用蔬菜害蟲的天敵和生物農藥制劑,來殺滅害蟲,從而實現以蟲治蟲、以菌治菌的目的,減少藥劑殘留。也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辦法,采用微孢子蟲等微生物殺蟲和苦參、雙素堿等植物源農藥防治多種害蟲。也可應用多抗霉素、農用鏈霉素等農用抗菌素進行防治。
7.4 合理化學防治
用高效、低殘留、低毒農藥品種,科學把握用量,確保蔬菜生產的安全性。嚴格執行農藥安全間隔期限,嚴控適合期限防治標準,保證蔬菜品種不受影響。注意觀察植株生長狀態,搞好預測預報,有針對性的達標防治。達到病蟲害防治指標的要及時用藥,提高防治效果。應綜合考慮病害的消長規律、分布狀況等因素,準確選擇用藥時間和用藥方式、劑量和次數,杜絕盲目加大農藥濃度和用量的情況發生。
作者簡介:張玉忠,中專學歷,磐石市農業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站,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