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對松材線蟲病的發生特點、癥狀、傳播媒介及途徑、流行特點做了詳細介紹,分析了目前松材線蟲病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相對應的解決對策,以期為松材線蟲病的防治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松材線蟲病;治理對策;傳播媒介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432(2014)-16-75-2
松材線蟲?。˙ursaphelenchus xylophiius)是我國19種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中最重要的外來林業有害生物。近來年,國家投入近10億元來治理該病,已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治理任務仍然艱巨,因此本文根據筆者從事森林植保工作經驗,綜述松材線蟲病的治理對策,為今后生產上防控和治理松材線蟲病提供理論基礎和現實依據。
1 松材線蟲病發生規律
1.1 發生特點
松材線蟲病發生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潛伏時間長。許多松樹感染松材線蟲病后,中前期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癥狀,加上缺乏科學合理的快速診斷技術,導致發現時已經造成大面積危害;二是擴散速度較快,該病一旦發生,通過松墨天??焖賯鞑?,通常成長距離跳躍性延伸,導致防治過程很難;三是癥狀類型較多。大多數受害的植株都為整株變青褐色枯死,一般發生時間為8月~10月,但是也有一些植株是在第二年春季和夏初枯死,但是只表現為枝條枯死,因此實際判斷很難;四是傳播方式復雜,通常松材線蟲病傳播媒介是松墨天牛,但也可以通過人為攜帶帶有病原的苗木和木制品進行傳播擴散。
1.2 發生癥狀
松材線蟲病的外部癥狀主要是松樹針葉由于青變菌的寄生,木質部變為灰綠色,失去表面光澤,隨后開始變黃,最后導致整個樹冠針葉呈紅褐色,植株逐漸死亡。而內部癥狀表現為蒸騰作用下降,樹脂分泌減少或停止分泌,這是典型可見的內部癥狀。通常植株在出現癥狀后1~2個月后就迅速枯死,只有少數抵抗力較強的植株可越冬至第二年春季枯死。因為松材線蟲病是一種危險性、傳播快的毀滅性病害,一旦植株受到侵染,將無法擺脫,直至死亡。
1.3 傳播途徑
松材線蟲病主要傳播途徑有兩種:第一種是人為遠距離傳播,由于松材線蟲移動能力差,而媒介昆蟲松墨天牛飛行距離較短,所以該病是依靠人為進行遠距離傳播,由攜帶染病的松科苗木,包裝箱、電纜盤、光纜盤、松木、松枝椏等木制品隨著鐵路、公路、海運等遠距離運輸渠道而傳播擴散。第二種是自然傳播擴散,有三種方式:一是通過病株相互交叉感染造成的。密度大的松林,通過病健樹根部接觸、愈合而傳播;二是通過松材線蟲本身移動進行傳播。前兩種方式極為少見;三是主要依靠媒介昆蟲進行傳播,傳播的媒介昆蟲很多,約有46種,其中天牛37種,在中國主要是松墨天牛。
1.4 流行特點
松材線蟲侵入寄主體內,主要是靠天牛成蟲取食松枝條而進入到松木體內。天牛蛹羽化成蟲后,體內帶有大量線蟲,當取食新鮮枝葉時,線蟲從天牛氣門散發出來,通過成蟲取食傷口侵入樹體,當線蟲進入寄主體內3~4周后,在寄主體內大量的進行繁殖,隨后感病樹木呈現感病癥狀,使樹脂減少,長勢衰弱。由于松材線蟲繁殖力強,在整個樹脂道均有分布,而樹體一旦被侵染,幾乎無法挽救。目前我國對于松材線蟲的防治取得一定的效果,病情指數大多維持在185~200 之間(見圖1)。
2 松材線蟲病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1 檢疫工作困難
一是我國森林植物檢疫由于起步晚、時間短,法規不完善,加上缺乏科學的檢疫手段,基本上檢疫流于形式,造成病原不斷從境外或境內進行擴散傳播;二是省際間的苗木、木材、木制品的調運檢疫不規范、不嚴格,電力、電信、廣播電視、高速公路、高鐵等部門從疫區調運的電纜盤、光纜盤等木制品,跨部門跨行業,隨意性大,最難管控,而且安全隱患最大。
2.2 治理難度比較大
一是松材線蟲病在感病的初期無明顯癥狀,潛伏期長,很難及時發現,當病害大面積擴散以后,人們才開始進行防治,但是這個時期的防治難度非常大;二是松材線蟲病發生后,繁殖速度很快,加上天氣條件適宜,短期內很難控制住疫情蔓延;三是在松材線蟲病發病,且林分為混交林時,不能采取皆伐除治,這樣健康木與感病木混到一起,既要清除枯死木,又要保留健康木,治理難度增大;四是治理松材線蟲病特點復雜,需要做好每一個環節的工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果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那么總體治理效果就不好。
2.3 防治技術含量低
我國經過幾十年對松材線蟲病的探索,防治技術上雖有取得一定成效,但目前林業基層技術人員對這些新技術重視不夠,積極性不高,所以很難進行推廣,例如,除害處理技術,這個技術對于發病的樹木就地采用溴甲烷熏蒸除害,操作簡單、便捷,效果好,還非常安全,也不會造成搬運病樹造成病害傳播,但是很多地方由于操作不當,或者夸大溴甲烷熏蒸給人體帶來的危害,結果導致人們積極性下降,從而使這項新技術推廣較慢。
2.4 資金缺乏
一是缺乏對松材線蟲病防控科研資金的投入,目前我國對松材線蟲病的應用研究投入資金不足,受到經費的限制,對該病研究一直小步伐進行,沒有進行推廣示范,所取的研究成果只是停留在理論研究層面,很難將成果直接應用到林業生產上,造成理論研究與實踐相脫節;二是治理病死木過程中,需要較大的人力和財力,而目前我國很多地方財政在這方面投入資金比較少,影響人們的工作積極性,治理工作難度很大。一旦資金缺乏,防控治理不到位,就會出現疫情反彈,持續擴散,惡性循環。
3 松材線蟲病治理對策
3.1 加強檢疫工作
一是采取有效的針對性措施,對公路檢查站有選擇性的進行全天值班檢查,發揮預防把關作用,嚴禁攜帶有病害的松科苗木、木材、木制品等及人為進行傳播擴散;二是定期對木材市場、木材加工廠等場所進行檢疫執法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銷毀并給予懲罰;三是嚴格控制松材及其制品檢疫證書的管理,對沒有當地檢疫和調運合格證的均不簽發。
3.2 加強立法
目前我國森檢法規還不完善,處罰規則比較寬泛,政府與林業部門職責還不明確,經費投入還不細致,因此要加快制定松材線蟲病特別防治法規,便于根據法規開展工作。
3.3 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基礎理論研究
目前,對松材線蟲病科研投入資金不足,導致研究只停留在表面,很難形成一套完整經濟有效的技術,來治理松材線蟲病,因此需要加強科研資金投入,一方面加強基礎理論和重點問題的研究,探尋發病主要機理,為防治提供有效依據。另一方面,要加強理論成果的轉化,在生產實踐中檢驗成果是否可行。
3.4 加強技術推廣
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要建立一套松材線蟲病預警和防治的規程,比如松材線蟲病疫區病木管理規程、松材線蟲病預測預報規程、松材線蟲病的調查標準等,所建立規程要科學、實用性強、簡單、便于操作。另外松材線蟲病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各個防治單位采取的措施也有所不同,因此要推廣和完善適合不同地區松材線蟲病的監測和防治方法至關重要。
3.5 科學普及,加強宣傳
首先,各森保專家和學者應該通過學術會議、文件向政府有關部門匯報,加大社會與政府對松材線蟲病的認識,加大投入力度。第二,要對從事松材線蟲病防治工作的人員進行技術培訓,提高專業人員的素質和敏感性。第三,要通過報刊、電視、廣播、印發宣傳材料等多種形式向公眾開展松材線蟲病的預防與防治工作的宣傳和科學普及工作,這有利于提高全民防范意識,能夠積極配合林業部門防治松材線蟲病工作。
參考文獻
[1] 丁勝.大蜀山森林公園松材線蟲病防治措施[J].安徽農學通報,2011,(15):160-162.
[2] 陳國平.松材線蟲病預防區監測現狀與對策[J].安徽林業科技,2011,(3):33-35.
[3] 于水,張健,李陽.松材線蟲病綜合防治技術研究[J].山東林業科技,2011,(3):32-35.
作者簡介:黃延安,廈門市同安區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工程師,研究方向:森林病蟲害防治與檢疫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