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蘭州自來水污染事件的層層升級,飲用水的安全問題又受到廣泛熱議。毋庸置疑,水之于身體,就如同氧氣、日光般重要。那么,我們平時喝水喝對了嗎?每天究竟應該喝多少水,如何找適合自己的水喝?本期,筆者就來給你講講喝水的學問。
指標篇:喝水的基本要求
A.給喝水定個時間表
正常人每天喝多少水才算適量?一般而言,扣除三餐中由食物攝取的1000~1200毫升水分,人體至少還需要1500毫升水,相當于8杯水的分量。每天8杯水,聽起來很簡單,但很難堅持。因為人在忙碌之中,往往忙得顧不上喝水。為了讓你學會自律,這里首先給大家列一個“喝水時間表”,幫你輕松完成飲水指標。
6:30——經過一夜睡眠,身體開始缺水。起床后先喝250毫升水,可幫助腎臟及肝臟有效解毒。
8:30——清晨從起床到辦公室的過程,身體無形中會出現脫水現象。所以到了辦公室后,給自己倒一杯至少250毫升的水。
11:00——在辦公室里工作一段時間后,再給自己一天里的第三杯水,補充流失的水分,有助于放松緊張的工作情緒。
12:50——用完午餐半小時后,喝一些水,可以加強身體的消化功能。
15:00——喝一杯健康礦泉水提神醒腦。
17:30——下班離開辦公室前,再喝一杯水,增加飽足感,吃晚餐時自然不會暴飲暴食。
22:00——睡前1至半小時再喝上一杯水。不過別一口氣喝太多,以免晚上上洗手間影響睡眠質量。
B.喝水掌握六大原則
有了時間表,還要掌握正確的喝水辦法和原則。無規矩,不成方圓。給大家奉上最簡單卻最不可或缺的喝水原則。
一次喝完一杯水:指一次將一整杯水(約200~250毫升)喝完,而不是隨便喝兩口,這樣才可令水分被身體真正吸收使用。
喝好水:盡量避免常飲蒸餾水,其水性太酸,容易傷害身體,對腎臟較弱的人士尤為不利,不妨選擇優質的礦泉水。
飲暖水:冰水對胃臟功能不利,喝暖開水則有助于身體吸收。
空腹喝水:水會直接從消化管道中流通,被身體吸收。
能放能收:上班一族常常會因怕上洗手間而放棄喝水。長此下去,膀胱和腎都會受損害,容易引起腰酸背痛。
多種水交替:喝安全的飲水,還要有一個良好的飲水方式和習慣。不管是瓶裝水還是桶裝水,不能因為自己偏好某一種水的口感,而長期選定一種水飲用,這樣容易造成人體內礦物質失衡。喝水要盡量多樣化,不同的水交替著來喝。
看完這六點,你覺得你的水喝對了嗎?OK,下一步,開始反省自己吧!
水的角色像人體清道夫,參與新陳代謝和排出廢物。水喝得不足,身體的代謝作用會遲緩不順暢,廢物累積體內,會導致便秘、結石等問題,也讓人精神變差、容易疲累。
所以,正確的喝水是很好的養生保健之道,即使不覺得渴,還是要喝——下面的喝水方法不容錯過!
A.喝水的方式:
白開水是健康飲水的首要選擇!
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因為這是警告訊號。就像機器油已經不夠,零件已經磨損(身體毒素已經產生)。
每一口水都要先含著再喝下去,最好浸潤整個口腔。 這樣可利用生物回饋機制傳達口渴中樞,讓身體細胞知道有水分要進入身體,以便充分吸收。
從容不迫,小口慢嘗。體內像火爐,用水一澆馬上會冒煙(產生毒素)。應該讓身體有充分時間完成新陳代謝,把毒素排除物質。
喝溫水比喝冰水止渴。溫水對身體無刺激,身體不需額外反應就能完成較佳的生物回饋反應給口渴中樞,所以比較有助于身體吸收利用,也就比較解渴。
除非特殊健康問題,否則盡量不要用其他飲食的水分取代白開水。其他飲食水分是用來補充人體無感水分流失的(如呼吸、皮膚蒸發等)。
B.上班族需要遵循的三種喝水法則
排毒:清晨飲水。人體經過了一宿的代謝,體內的垃圾需要外力的幫助才能排出,水就是最好的“清洗劑”。此時的細胞像一個干燥的海綿,會捕捉喝進的水,并在40分鐘左右排出。這是個重要的排毒過程。淡鹽水、蜂蜜水、白開水都非常適合早上喝,溫度以40攝氏度左右為宜。
煩躁:多喝水。大腦制造出來的內啡肽被稱為“快活激素”,而腎上腺素通常被稱為“痛苦激素”。當一個人痛苦煩躁時,腎上腺素就會飆升,但它如同其他毒物一樣也可以排出體外,方法之一就是多喝水。如果輔助體力勞動,腎上腺素會同汗水一起排出,或者大哭一場,它也會隨著淚水排出。
減壓:做決定前喝杯水。英國東倫敦大學的研究發現,學生在考試前喝杯水,可以提高認知能力,使他們在考試中的表現更出色。而對于上班族,在壓力過大或需要做決定之前喝杯水,可以幫助頭腦變得清晰。
感冒:喝更多的水。《紐約時報》曾經撰文指出,感冒時多喝些水或純果汁,對于疾病康復很有幫助。這有助于沖走呼吸道上的黏液,讓人感覺呼吸舒暢。此外,如果發燒了,人體出于自我保護機能的反應要自身降溫,這時就會有出汗、呼吸急促、皮膚蒸發的水分增多等代謝加快的表現,需要補充大量水分。多喝水不僅促使出汗和排尿,而且有利于體溫調節,促使體內病菌迅速排出。
便秘:大口喝水。便秘的成因簡單地講有兩條:一是體內有宿便,缺乏水分;二是腸道等器官沒有了排泄力。大口大口地喝水,吞咽動作快一些,這樣水就能盡快到達腸道,刺激腸蠕動,促進排便。便秘的人在補充水分的同時補充些膳食纖維效果更佳,所以最好每天喝一杯高纖蔬菜汁。
肥胖:餐前餐后喝杯水。人體內的很多化學反應,都要在“水”里進行。有了足夠的水分,才能保證身體的代謝機制正常運轉。對于肥胖的人來說,可以在飯前半小時左右喝一小杯水,增加飽腹感;飯后半小時,再喝一小杯水,加強身體的消化功能,有助于保持身材。
嘔吐:喝點淡鹽水。嘔吐是人體吃了不潔食物后,自我保護的一種表現。為避免嚴重嘔吐或腹瀉后引起的脫水癥狀,可以適當喝些淡鹽水來補充體力,緩解虛弱狀態。
不開的水:飲用未煮沸的水,患膀胱癌、直腸癌的可能性增加21%~38%。當水溫達到100℃,這兩種有害物質會隨蒸氣蒸發而大大減少,如繼續沸騰3分鐘,則飲用安全。
千滾水:水經過持續或反復煮沸,水中的鈣、鎂等重金屬成分和亞硝酸鹽含量很高。久飲這種水,會干擾人的胃腸功能,出現暫時腹瀉、腹脹;有毒的亞硝酸鹽還會造成機體缺氧。
老化水:老化水中的有毒物質隨著水貯存時間增加而增加。常飲長時間貯存不動的水,會使未成年人細胞新陳代謝明顯減慢,影響身體發育;也會加大中老年人食道癌、胃癌的發病率。
自來水:水龍頭及水管中的自來水會與金屬管壁及水龍頭金屬腔室產生水化反應,形成金屬污染。自來水中殘留微生物及傳染病菌也會繁殖起來,嚴重危害人的健康。
久置的開水:開水久置以后,其中含氮的有機物會不斷被分解成亞硝酸鹽。飲用這樣的水后亞硝酸鹽與血紅蛋白結合,會影響血液的運氧功能。
喝水的時間要對,數量要對,質量也要對。其實,喝到好水的感覺,人自己最清楚。有專家曾歸納分辨好水的幾項原則:喝水之后,口水會增加且變得比較甘甜;舌頭、喉嚨較不干燥;眼睛感覺較明亮,或者疲勞、酸澀、干燥感減輕;同時有精神和體力變好的感覺。
純凈水——不含礦物元素
純凈水最大的優點在于其廉價并且安全。廉價是因為它對水源沒有特殊要求,可以以城市自來水為原料,大大降低了成本。而在加工過程中,純凈水去除了幾乎全部的雜質,因此不必擔心重金屬和有害微生物問題。其缺點是不含任何有益并且必須的礦物元素,而且水質呈微酸性。
礦物質水——含有食品添加劑
如果仔細觀察礦物質水的瓶簽,你會發現,礦物質水“配料表”一欄里有“食品添加劑”字樣。礦物質水就是在純凈水的基礎上添加食品添加劑制成的。其可以用城市自來水加工,因此價格比較低廉,迎合了相當一大部分人群的需求。
天然水——弱堿性、富含天然礦物質
天然水的水源必須是符合飲用水衛生標準的優質天然水源,絕不能使用城市自來水。這種水中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天然礦物質,并且水質呈弱堿性,是較為理想的生活飲用水源。 但是,由于我國目前的大型優質天然水資源嚴重匱乏,人們只能去深山老林里尋找水源,這就大大增加了天然水的成本。因此,市場上的天然水一般會比純凈水和礦物質水定價更高。
礦泉水——含一定礦物質
從地下深處自然涌出或人工開采所得到的未受污染的天然地下水,經過過濾、滅菌罐裝而成。含一定礦物質,且多呈離子狀態,容易被人體吸收。
富氧水——含氧量高
含氧量比較高的飲用水。普通飲用水的氧含量一般為每升10毫克左右,富氧水的氧含量能夠達到每升60~100毫克左右,對補充人體氧氣有一定的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