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從情景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出發,以教學對象、教學環境為研究對象,探究在英語新課程教學實施中如何運用情景教學法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和交際的愿望,使學生持之以恒地置于濃郁的學習氣氛中,促進交流雙方互相理解,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英語知識,提高課堂效率,通過具體方式提出解決問題方法對策,為學生終身學習英語奠定基礎。
關鍵詞: 情境教學法;有效運用;方法對策
一、問題提出
德國學者有過精辟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面前無論如何你難以下咽。但當15克鹽放入美味可口的湯中,你早在享用佳肴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可見,知識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活力和美感。
傳統英語教學方式陳舊,教師照本宣科,教學沒有生氣。學生充當接受知識的容器,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機會太少;學習英語機械枯燥易忘。《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應該盡可能多為學生創造運用英語的情境”。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法”通過具體生動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學英語興趣,進行知識展現和傳達運用,指導學生在虛擬情境下,親身體驗情境所表達的信息和理解語言材料,觸景生情激活思維激發表達思想的欲望,提高運用英語綜合能力。
在新課程改革中,部分教師情境創設中存在形式化隨意性,目標不明確和喧賓奪主、效率低下等誤區和問題影響了學生學習。如何創設有效體現英語學科特點和學生年齡特征情境,調動學生的思維和積極性呢?值得我們教師研究探討。
二、情境教學法的理論支撐
1、概念界定。教師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遵循反映論的認知規律,結合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形象,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場境,以引起學生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心理機能得到發展,使抽象的語言形式變成生動具體的可視語言,創設盡可能多的英語語言環境,讓學生更多feel English、speak English、用英語進行思維(thinking in English)、用英語方式主導行為(behave in English)。
2、理論依據。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寫道:“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這反映了學生認識規律重要方面:直觀使抽象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有助于學生感性知識形成。情境教學法使學生身臨其境,給學生展示鮮明具體的形象使學生從形象感知達到抽象理性的感悟,激發學生學習情緒和興趣,使學習成為學生主動自覺活動。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心理需要,這種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青少年年齡特點是好奇心強、模仿性強、生性好動,有意注意持續時間短。情境教學法符合學生心理和情感需要,激發學習動力和熱情,使英語課堂“活”起來。
三、情境教學法運用策略
《新目標英語》教材編排教學內容體現真實性,考慮到中學生關注的人事件事物,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話題,提供符合真實生活的輸入信息,激發學生參與真實語言活動的動機,引導學生做真實的事,如寫應聘學校報刊記者的推薦信。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營造真實語言交際情境,為學生創設有效教學情境。
1、筆者創設有效教學情境在英語教學中運用。
第一,真實型教學情境在英語教學中運用。即客觀存在看得見摸得著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親臨生活實際,在社區、工廠、田間、野外等真實生活與場景中學習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致用。如八(上)Unit8How was your school trip?教師組織學生春游旅行活動,在旅行中為學生安排不同分組合作活動(有的組 Go fishing,有的組go hiking,go bike riding)有人困惑:如何組織英語教學?難道邊旅行邊上課?不是的。教師可用手機拍下活動照片制作ppt進行詞匯教學、句型教學、語法教學甚至寫作教學。學生體會學校旅行快樂的同時,又在情景再現的照片制成的ppt中提高了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既激發了趣味性,消除了學英語的恐懼厭惡倦怠情緒,眼睛刷地一亮激發了興奮點,同時也體現合作學習樂趣,遠比學生生硬背范文好幾倍,且記憶猶新一舉多得。
第二,運用仿真型教學情景。教學中受時間、空間、財力、物力限制,一些較難接觸學生不易真實接觸的學習內容用模擬現實環境來教學。教學“購物”交際項目,將教室布置成shop,利用學生文具進行買賣交易,兩人一組扮演shop assistant和custom,學生氣氛活躍,爭先恐后到教室前面表演。此法降低英語語言的難度,提高學習效率。
第三,提供資源型教學情景在英語教學中運用。即根據教學目標為學生提供豐富學習資源,由學生選擇學習、探究方式,發揮學習主體作用,在探究中學習求知,培養學生獨立鉆研獨立學習能力。我們應利用因特網去攻克課堂上以及生活中難以解決的難題。如八(上)When was he born?提到Deng Yaping.Michael Jordan. Beckham等名人,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查找名人出生年月,興趣愛好等,為本單元語言提供資料,為教學下一環節提供信息。
第四,問題型教學情境在英語教學中運用。即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教師所設計的以對某個問題探究為平臺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做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學生精神世界中尤為重要。”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自主質疑,發現問題,要靈活運用和處理創造性改編教材,選取趣味性素材,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欲望,開展探究式學習。在學習內容和學習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調”,把學習引入與問題有關的情境。這種“不協調”必須要質疑,把需解決的問題有意識地巧妙地寓于各種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情境中,在學生心理上造成懸念,促使學生注意記憶、思維凝集在一起,以達到智力活動最佳狀態。創設問題情境必須圍繞教學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且難易適中。
教學實際中教師采取以下對策實施問題型教學情境法:①直觀演示。如教學七(上)Unit 3用PPt給學生看Mary’s family photo, Mary’s family tree,把抽象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學生掌握 father, mother等詞匯和家譜關系圖。②以舊引新。如教學八上Unit 6 Period1通過情境和問題情境的設置,從一般過去時引到現在完成時,讓學生明白兩種時態區別,促使學生主動積極思考,在語境中學會運用現在完成時語法。③聯系實際。如教學九年級Unit 3 Period1關于掌握提建議句型“should be allowed to do sth”。讓學生運用此句式就生活實際問題及他們的內心困惑提問,教師解答。④利用故事型。即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故事性問題情境,鞏固所學知識,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欲望,拓寬知識面。對于語篇教學可以拓展到學生實際生活中設計開放性問題情境,標準答案可能不止一個,思考途徑也是多種多樣。學生從多角度看問題,感受更多的問題情境,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反思性思維。因此讓學生敞開心扉、各抒己見,形成一個充滿對話、交流甚至辯論、爭執的開放性情境是很有必要的。他人的不同思路可能正是自己應該開發而尚未發現的盲點,而自己的思路可能成為別人關注的焦點。教師圍繞教學內容有目的地提出問題,通過問題的解決,既突出教學重點,又培養和提高了學生語言的運用能力,拓展了學生思維的廣度。此種教學情境預設性強,利于調控,適用新授課,總結復習、應用拓展等多種課型教學。
第五,運用合作學習型教學情境。即為教學中的合作學習而創設的教學情境。合作學習有利于開拓學生思路,改善課堂氣氛,培養人與人協作的習慣于與能力,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交往、協作和競爭能力。它以小組合作為主要學習形式,課堂中建立合作學習組織,保證組內交流和組際交流時間與空間。實際在教學環節make a survey of something,give a report about something體現。具體步驟如下:①創設情境,明確待解問題;②獨立思考,嘗試解決問題;③梳理思路,準備小組交流;④小組交流,相互取長補短;⑤整理成果,準備匯報;⑥全班匯報,匯總歸納策略
第六、運用專題訓練型教學情景。即為新知識學習后及時鞏固拓展而創設的教學情境。無論是新課鞏固練習還是獨立練習課都需要在一定情境烘托下達到練習效果。此類情境適用于專題練習,如聽力訓練中教材的聽力練習需導入一定的對話聽說情境才能降低教材中聽力材料的難度。如寫作訓練最好多設計根據圖片寫作,讓學生形象感受情境有話可說有圖片情境可描寫。如語法專項訓練讓學生在描述夢想中學校時有效地練習定語從句for example,I like a school which has a big playground.此練習情境讓學生牢固掌握句型結構,教師擺脫枯燥語法講解。
2、創設情境應注意的問題。不貼切語境會占用課堂寶貴教學時間,干擾學生感悟和理解語言意義。實際中應該避免以下“問題情境”:①境不達意。有些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被“迷霧”籠罩令身臨其中的學生面對情境所呈現的知識如霧里看花般產生不確定的迷惑,這樣精彩的情境反成為妨礙學生掌握知識的煙霧彈,是不能幫助學生準確理解語言知識的。②喧賓奪主。情境教學必須服務于教學目標和內容,而不是讓學生享受玩的樂趣,過多強調情境而忽視知識,容易達不到預期教學目標。
四、成效與反思
1、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法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英語能力,提高了課堂效率,提升了教學質量。但也有不足之處,教師運用此法要結合學生年齡特點生活實際,創設豐富活動情境,增強語言真實感,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語言實踐活動和創造性地使用語言,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主體,是教學活動中心,教師組織活動要從學生需要出發,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服務,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教師要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實施個性化教學,使學生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體現學生主體作用,達到高效學習英語的最終目的。
2、情境教學法體現“教學過程交際化”“交際過程情境化”,符合新課標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情境教學途徑。它能夠營造良好語言環境,使學生獲得感性材料,能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英語教學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本質特征不是簡單地實物、教具等呈示給學生而是激發學生的情感,以此推動認知活動的進行。
3、“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情境的創設和利用沒有固定方法,教師要根據教學任務、教學對象、教學設施及本人素質,選擇適當的創設情境的途徑。
參考文獻
[1] 傅道春著.新課程教師行為的變化,2002,3
[2] 梁承鋒,應麗君.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55個細節.吉林大學出版社,2007
[3] 朱萍,蘇晨杰.英語教學活動設計與應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