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學科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他們以后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二十一世紀外語學校國際研討會的主旨是:探討外語教學怎樣深化改革,提高師生的整體素質和創新能力。據此,我們在中學英語教學中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呢?筆者認為:
一、營造良好的思維環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1.融洽師生關系,激發學習興趣。心理學家馬思洛(A·H·Maslow)認為:生理、安全、相屬關系和愛,以及尊重等基本需要得到滿足的人,才具有最充分、最旺盛的創造力。輕松、愉快、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和環境對學習者的精神面貌、學習動機、自我形象會產生積極的影響;而積極、肯定的情緒又會使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得到發展,學生的思維就會更活躍。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培養自身廣博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把真摯的愛傳遞給學生,用親切的鼓勵、信任和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學生體會到老師無處不在的關愛。這樣學生的主動學習和積極性就會更加高漲,善于思考、敢于求異學習心理出會逐漸形成。
2.尊重獨立人格,激發探究欲望。中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獨立人格意識,他們渴望在社會生活和活動中得到尊重,認同,以平等主體的身份參與各類活動。主體性的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交流的多邊活動,師生間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關系,能使課堂自由開放,更富有情景性,更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所以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培養其獨立獲得知識、創造性運用知識的能力。
3.給予成功的機會,激發創新欲望。人人都渴望成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為優等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機會,努力為學習困難的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嘗到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創新思維。如教師可在課堂中采用競賽激勵法。實踐證明,將帶有競賽性質的練習貫穿于教學的始終,不但對學生產生一種教學魁力,把他們牢牢吸引在教學磁場,更重要的是能夠滿足學生自我表現的欲望及好強、好勝的心理,從而激發創新欲望。
二、運用科學的訓練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語言從模仿到創造,主要是指語言的使用,特別是表達性交際,如說話作文等。這里的語言運用過程包含了認知、接受、改造和變化。這些活動密切聯系,一環扣一環,由認知而接受,由接受而改造,由改造而變化,因而創造就因變化而產生。
教師可在課文教學中采用多種方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1.創造性復述: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復述課文,來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及遣詞造句和布局謀篇的作文能力。教師可以在學生理解原文的基礎上給予一定提示,然后讓學生在復述時,創造性模仿原文遣詞造句。可采用以下幾種形式:
第一,連綴:找出文章段落中的關鍵詞,以此為線索。如:SEFC B 2A L3 Disneyland—課中可以找出下列關鍵詞:
company,films, Disney Parks,orders,clean, beards,smile,characters,the Sleeping Beauty Castle, coast,street,the Tomorrow Land, the Future House.
第二,提綱:列出文章的提綱,讓學生以此為線索,進行創造性地復述。如:SEFC IA L10 American English。①Differences lie between AE.and BE.②How did the differences come about?③Some spoken English changed.④Many words and expressions come from American English.
第三,圖文式:教師可利用簡筆畫及幾個關鍵詞,給學生提供課文復述的線索,不但可以鍛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可以訓練他們的看圖說話的能力,既鞏固了課文知識,也讓學生得到了創造性發揮。
第四,線型式:以時空順序或主要情節為主線。
2.活動式復述:中學課文題才廣泛,其中有不少戲劇。如:SEFC 1B L36 The Necklace,SEFC 2B L38 At a tailor's shop,SEFC 3A L41-42 The Merchant of Venice.
教師可以分角色讓學生表演課本劇,要求他們聲情并茂地把文中表達的或沒有直接表達的動作、表情甚至心理活動都表達出來。這不僅能滿足學生“愛表現”的欲望,鍛練學生開口說話的能力,還能創造出輕松活潑的學習氣氛,以此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培養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
中學生具有愛與人交往,好表現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計劃地組織他們討論,給他們提供思想磨擦與碰撞的環境,就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搭建更開放的舞臺。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集體合作,有利于其思維的活躍。創造心理學研究表時:討論、爭辯,有利于創新思維的發展。
1.變“個體學習”為“集體合作”。①角色表現:在對話課教學中,讓學生根據所學對話進行新編對話,既落實課文中出現的重要句型,又讓學生創造性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②信息處理:閱讀教學中教師提出一些有關課文的中心思想、作者的觀點與態度、人物的性格、文中暗含的意義等問題,讓小組進行討論,讓每個同學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在討論中,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SEFC 1A L42 Amercian Country Music一課中,提出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Amercian Young People? And what about today's Chinese young people?分組討論,整理后向全班匯報。又如:SEFC 2A L54 Satellites 提出 What kinds of satellite will you like to build besides the weather satellite and the broadcast satellite ?
2.突破難點時交流學習。在教學中,尤其在教學的重點難點處,若能組織學生集體討論,則有利于發揮個人的長處,使同學間相互借鑒、相互啟發、取長補短,形成立體、交互的思想網絡,往往會產生“1+1>2”的效果。而讓每個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動手動腦,更是發展其創造力的有效方法。如:對課文難句、長句,某個語法項目展開討論,以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①對課文標題、插圖等展開討論,以激發興趣和想象力。②對課文段落、細節、佳句、體裁、寫作特點等進行討論,以培養學生的鑒賞和概括能力。③對課文時代背景、作者的態度和觀點展開討論,以培養洞察人和事物的能力。
3.注重實踐,學會歸納。知識是通過實踐轉化為能力的。有了能力就可以獨立獲取更豐富的知識,只有具備了自學能力,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自學能力的培養是達到掌握運用英語的主要途徑,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基礎,只有親身體驗和經歷才有所收獲。教師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預習課文,正確快速使用字典以查閱生詞的意義,了解其基本用法,給課文劃分段落,歸納中心思想,理順語法關系。這樣一來,對于課文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都會全面理解,在實踐中愉快地學習。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學生的身臨其境,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使許多學生認識到實踐總結是學好英語的較好方法。在高二講解賓語從句中的動詞用“Should+do”,即用虛擬語氣時,筆者將適用于這一用法的十個動詞寫在黑板上,有一個學生把這十個動詞概括成四句話,簡單易記,即一個堅持(insist)、兩條命令(order,command)、三點建議(advise,suggest,propose)、四項要求(ask,demand,reguire,request)。當時我伸出大拇指,說了聲“Marvellous”。
總之,只要教師在教學中長期堅持創造性工作,不斷探索教育教學的策略和技術,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計劃、有系統地進行科學訓練,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就會扎實,英語的聽、說、讀、寫、譯能力定能得以提高,教育過程中所培養出來的合作精神,創新能力和良好的英語素質必將成為影響學生一生的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