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并非所有的國家都是走先開發后治理的環保之路。近日,中國鋁業在秘魯的一處銅礦開采被暫停。這次暫停的背后,是中資企業在秘魯受制于環保問題。
據法新社的消息,這處由中國鋁業控制秘魯中部的特羅莫克銅礦,為千萬噸級世界特大型銅礦,同時也是中國海外最大銅礦項目。因秘魯官方稱銅礦施工生產中破壞當地環境,被暫停。
中鋁2007年就收購了特羅莫克銅礦,但迄今還沒有正式產出1噸銅,原因何在?據秘中商會前會長埃杜爾多介紹,原因就在于,中鋁沒有馬上采礦,而是先從保護環境和保護水源做起。中鋁在秘魯非常注意環境保護和社區建設,尤其在保護當地水資源上花了很大力氣。比如,用兩年的時間建成了一座現代化的污水處理廠,還斥巨資,在銅礦附近居民造新城安置居民。
中鋁的表現獲得了不少認可。秘魯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馬丁內斯認為,中鋁在秘魯所做的工作讓他們看到一個新的中國形象。一位在中企工作的巴西員工指出,他覺得在中鋁工作與在其他外國公司工作沒有什么差別。“如果說有區別的話,那就是中國人很有耐心。”
在秘魯“遵照國際規范”和“有耐心”的中資企業不只中鋁。赴秘魯投資的中資企業紫金礦業、五礦和江西銅業都采取了與當地居民拉關系套近乎的措施。
然而即使這樣,在秘魯開礦要過環保關也是很難。這次中鋁在試生產階段局部剛露出污染苗頭,就被暫停開采。秘魯在法律上對環保有嚴格要求。2010年5月,秘魯國會通過了《原居民或當地人的事前會商權法》,公司必須在公聽會上介紹其采取的強制性環境影響評估,而當地群眾可以提問及表示異議,公司對這些提問及異議必須予以考慮。到了2012年,秘魯又實施《事先磋商法》,該法規定,公司在開發項目之前,必須同當地社區達成協議;該法還要求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護土著群體生存、尊嚴和發展等諸多權利,并提高其生活質量。
秘魯政府對環保的監管也非常嚴厲,該國的環保指數居世界前列。由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的地球科學國際中心對全球163個國家各自的環境保護政策所做的量化及分類研究得出的環境績效指數(EPI)報告顯示,秘魯的環保指數排名由2008年的60位提升到2010年的31位,居于世界前列,領先中國90位。
這里要說明的是,這個“環境績效指數”不是單純對環境質量的說明,而是衡量政府在環保上的努力程度。所以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朝鮮雖然工業并不發達,但得分仍很低,美國雖然科技發達,但是得分也不算太高。
看了這個環境績效指數,出乎意料的是像秘魯、古巴、哥倫比亞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排名那么靠前。它們也是窮國,但它們是怎樣做到的?像中鋁或紫金這樣的公司,在國內也會因環保問題被查,但“限期整改”期間企業照樣污染。中鋁在國內曾因拒不執行環保部門要求的公開污染物信息被環保組織曝光——它們在秘魯怎么就不敢亂來了?
@中國新聞周刊:你認為秘魯在環保問題上是否要求太高?
@騰訊今日話題:秘魯是個少雨國家,那里的自然生態很脆弱。但這么一個發展中國家,對環保也如此重視,真是值得我們反思自己的環保制度和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