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保定啟動“智慧環保”治霧霾
針對空氣環境質量重度污染問題,河北保定市委市政府早在去年10月8日召開《全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動員廣播電視大會》,市長馬譽峰代表市政府與各縣(市、區)長和市直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簽訂了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但由于大氣污染具有持續性、多發性的特點,防治工作自開展以來雖取得了一定成績,還未從污染源上最終得到控制與消除。
在政府主導與市場推動背景下,中康韋爾(保定)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聯合IBM、中科院深圳先進研究院、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科研機構在全省率先建立“智慧環保”云中心,利用合理布局的空氣質量檢測點,直接從計算機數值分析和計算中快速得到大氣污染的濃度數據,找到釋放源,這將為保定市科學治理大氣污染,在既定時間完成“兩個目標”、統籌把握“四個原則”、堅定不移地打贏“五個攻堅戰”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技術保障。
此項目位于保定市大學科技園,同時環保局、科技局、工信局、氣象局及衛生局等部門密切合作對接,為有措施、有步驟、有方法地改善及治理霧霾和生態環境,開啟全國領先的“保定治霾模式”提供全方位支持。
(劉艷麗)
湖北谷城人才中心 “五幫扶”活動收實效
近日,湖北谷城縣人才中心按照縣委“三進三聯”活動安排,以“走基層、惠民生、促發展”為主題,組織全體干部職工赴結對幫扶單位紫金鎮瑪瑙觀村開展調研、幫扶等活動。
為了切實把活動成果轉化為助幫扶促發展的正能量,縣人才中心重點提供五方面幫扶。一是提供資金幫扶,提供專項資金用于人畜飲水工程管道維護和購買水泵,確保人畜飲水和春耕生產無憂;二是提供科技幫扶,針對當地茶葉生產和養殖戶較多的特點,發放各類農業實用技術手冊;三是提供文化幫扶,為村民活動室提供各類書籍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四是提供就業幫扶,提供就業務工信息,推薦畢業大學生到該縣見習基地見習;五是提供項目幫扶,多渠道籌措和聯系,幫助該村擴大土雞、牛羊生態養殖規模和有機茶生產規模,做好“一線天”等生態旅游項目的招商引資工作,提升該村經濟“造血”功能,使幫扶工作實現由“輸血”到“造血”的質變。
在此活動中,谷城縣人才中心干部職工通過走基層、接地氣、出實招、獻良策,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為高位推進“三萬”活動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奠定了扎實基礎。
(尉基釗 陳猛 付曉勇)
四川江油把實用科技送下鄉
3月7日,四川省江油市2014年“科技之春”科普宣傳月活動在永勝鎮啟動,農業、畜牧、計生、文化、衛生等十多個部門的100多名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為廣大農村群眾送去了實用、有效的科技知識。
如今,“依靠科技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已經成為廣大農村群眾的共識,當天雖然下著小雨,活動現場仍然熱鬧非凡,除了由江油市各涉農部門編印的一批以生產實用技術、生活科學知識等為主要內容的科普資料、書籍受到熱捧外,計生家庭獎扶政策、農村常見病急救常識、禽流感病毒防控等宣傳資料、科技冊同樣受到歡迎。當天,共發放宣傳資料8000余份,向群眾提供咨詢服務1500余人次,義診疾病600人,接受健康咨詢400人次。
據了解,此次科普宣傳活動持續到3月底,以“科技創新驅動農村發展”為主題,旨在推廣科技成果、普及科技知識、提高農民科技素質,以達到依靠科技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繁榮的目的。同時面向社區、企業、青少年和公務員的科普活動也已蓬勃開展起來,從內容到覆蓋面都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劉和平 胡曉莉)
新媒體點亮第四屆南京青奧文化節
3月22—30日,以“青春的歡呼”為主題的第四屆南京青年奧林匹克文化節在南京正式拉開帷幕,這也是歷年文化節以來的“收官之作”。
與往屆相比,本屆青奧文化節亮點頗多。除了與3月25日至28日召開的南京青奧會團長大會和青年大使大會同時召開外,新媒體的充分參與也為本屆青奧文化節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有來自204個國家地區的奧委會代表團團長、104名青年大使共同參與。考慮到青少年的觸媒習慣,組委會在所有的活動環節都加入了微博、微信、人人網等社交媒體,實時發布活動消息,開閉幕式的晚會也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展現。此外,組委會還向社會各界征集 “精品項目”,聾啞兒童、殘疾畫家等弱勢群體也都在文化節上展現他們的才藝。文化節得到了各界支持,海內外華人和留學生成為此次文化節非常重要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青奧賽事文化教育活動項目首次亮相文化節,如“歡樂的青春”、“古城墻探秘”等青少年明城墻文化體驗項目。這既彌補了市民青奧賽時無法參觀的遺憾,又通過收集市民意見,確保每個項目以最完美的狀態呈現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
(顏紹波 黃竹巖 邢峰)
吉林延吉旅游主打朝鮮族品牌
今年,吉林省延吉市以建設“圖們江區域旅游中心城市”和打造“中國朝鮮族第一家園”旅游品牌為目標,以建設特色突出的高品位景區為突破口,加強旅游公共服務,發揮旅游的綜合帶動能力。
延吉市將以建設高品位景區為重點,繼續推進延吉夢都美綜合度假村項目建設,加快中國朝鮮族民俗園項目二期建設,搞好海蘭湖綜合旅游度假區項目建設;做好延吉海蘭湖民俗旅游度假區和延吉公園總體規劃,進一步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以入境游突破為重點,加大市場宣傳力度,針對俄羅斯市場進行深度促銷,爭取韓國、俄羅斯主要客源國入境旅游實現新突破。利用多個區域旅游合作平臺和航空、鐵路、公路交通優勢,廣泛開展客源互送和旅游包機專列活動。組織重大旅游節慶活動,謀劃中國朝鮮族上元節、中國朝鮮族秋夕民俗節、中國朝鮮族民俗飲食展、延吉啤酒節、延吉冰雪旅游節等節慶活動,進一步加大旅游宣傳促銷工作,整合旅游資源。
(王永范 劉慧冬)
湖北宜昌夷陵區傾力打造“生態茶鄉”
夷陵區橫跨三峽壩區,是全國優質農產品產業帶,該區去年種植茶葉21.26萬畝,產茶1.7萬噸,產值達到5.68億元,被評為“全國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
結合地理優勢,夷陵區開發以宜大、霧下、趙沙三條公路為“三線”,以低山區、半高山區、高山區為“三級”的“三線三級”特色產茶區域,采取“市場+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大力推廣無公害茶園種植和管理理念,打造生態茶葉生產技術集成中心,并重點扶持宜昌三峽國際旅游茶城建設,打造專業茶葉交易平臺,以平臺美譽度促進市場開發,實現產銷兩旺。
近年來,夷陵區先后出臺多項優惠政策,引導茶葉向優勢區域集中、向質量效益轉變。通過大力實施“一村一品、整村推進”項目建設,全區現有茶葉專業鄉鎮4個,專業村46個;建成茶葉加工企業230家,其中年加工能力在500噸以上大型龍頭企業12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2家,省級示范專業合作社1個。如今,夷陵茶產業不僅是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重要保障,更是夷陵強區富民的支柱產業。
(尉基釗 駱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