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玉
(山東省壽光市國土資源局信息中心,山東 壽光262700)
企業動態競爭情報系統及其運行
王美玉
(山東省壽光市國土資源局信息中心,山東壽光262700)
摘要:隨著競爭的國際化,企業越來越認識到競爭情報的成敗直接決定著企業競爭的成敗。本文從競爭情報及競爭情報系統的角度,分析探索一種競爭情報系統的框架及其運行機制。
關鍵詞:競爭;情報競爭;情報系統;運行機制
資金、技術、人才是企業的傳統三大競爭要素,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情報成為企業的第四大競爭要素。然而在信息迅猛增長的時代,要想從繁瑣的信息中識別有效信息(即情報)將是一件長期的系統工程。因此,企業要生存發展,重視做好情報工作是關鍵。
要想獲取有效信息必須經歷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利用的長期的連續的過程,并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美國海軍高級情報分析員埃利斯·扎卡利亞斯說:“情報的95%來自公開資料,4%來自半公開資料,僅1%或更少來自機密資料”。所以,隨著信息網絡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公開透明度的增加,企業生存的重點在于更加快速有效的搜集情報,為企業的生產決策提供幫助。
企業競爭情報系統(CIS)就是為了幫助企業快速全面獲取有效信息,提高企業決策能力的系統。本文旨在通過對競爭情報及其系統的分析,尋找一種能為企業快速高效提供情報支持的情報運行模式,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功效。
競爭情報(CI)可以理解為情報搜集過程也可以理解為情報搜集整理后形成的一種產品。國內學者普通認為,競爭情報的研究對象為環境、對手和策略。SCIP對競爭情報如此定義:“根據道德規范收集、分析和傳播有關企業環境、競爭對手和組織自身的準確、相關、特定、及時、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情報。”它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過程,是合乎道德規范的。
競爭情報系統是以增強企業競爭力為目標,通過人的智能和信息網絡的結合為企業工作人員提供決策支持和咨詢的系統,它是一種管理思想,一種分析方法和一種信息技術。從廣義上說,企業從底層到高層,從職員的簡單操作到高層決策無不需要情報的支持。因此,可以說企業競爭情報系統(CIS)應該是一個以輔助企業高層決策為最終目的,面向企業全體員工的綜合系統。

圖1
從情報來源的角度可制定如上競爭情報系統(見圖1)。該系統將情報機構分為企業內部情報機構和企業外部情報機構兩大部分。其中根據地理位置的不同,外部情報機構又分為本地外部情報機構和駐外情報機構兩個機構。各情報機構間可采取多種方式相互協調配合工作,在管理機制上相對獨立,即各情報機構立足于當地實際,根據任務特點、情報特點可采取不同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方式,但必須以完成共同的任務(企業情報需求)提供更有價值的情報為目的。為了便于各機構間的協調,企業高層中至少由一名領導決策機構人員主要負責情報工作,高瞻遠矚,統一協調領導各個情報機構。
3.1固定系統
科技既方便了企業的生產生活也威脅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科技大幅提高了企業的產量和效率,產品進入買方市場,供大于求。同時科技的發達造成產品模仿系數越來越高,各種成品都有類似的替代品。因此,只注重產品生產的企業是無法生存的,高度的社會競爭要求企業從整體上塑造形象,形成企業獨特的無法模仿的核心競爭力,形成產品可模仿競爭力無法學習之勢,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核心競爭力本質上就是容易感知而難以描述的企業文化。矛盾之處在于一方面知識經濟的快速發展迅速代謝著人們的有用知識;另一方面,激烈的競爭和緊迫的時間使人們難以通過傳統方式獲取經驗知識來解決新問題。基于以上分析,一個能時刻且長期為人們輸送新知識和現成經驗知識的相對固定的系統成為人們的必然需求。
3.2動態聯合
社會發展進入快車道,面對替代產品不斷涌現,競爭對手不斷增加,競爭程度愈演愈烈的現狀,企業的生存發展必須寄希望于情報競爭能力。即情報人員必須具有高度信息敏感性,能快速的從雜亂的以各種形式存在的信息中高效整理分析出有效情報,輔助領導層的決策。這就要求企業情報部門在結構和人員配備上能適應現狀,即結構簡單靈活,適于調整,人員多樣個性,能夠解析不同信息。結構簡單、人才多樣性這兩個特性要求企業建立企業動態聯合情報小組,能靈活調整重新組合直到任務結束,然后,根據企業需求重新成立情報小組。
3.3項目主導
一切按照特定規則組合起來的用于消除不確定性的物理符號都是信息,信息遍布在生活工作的時時處處,并以多種不同形式存在。怎樣從繁多的信息中分析整理出有效信息成為競爭情報工作的重點。為了易于縮小人們情報搜集范圍,明確情報搜索目標,節省人力物力,建立以項目為主導的競爭情報工作模式不失為一種更好的選擇。
根據以上分析,在固定情報部門(內部情報機構)的基礎上建立項目為主導的動態(項目小組)情報系統的實施機制為:
(1)內部情報機構通過企業內部網絡交流手段輔以面談、發調查表等方式深入挖掘企業潛在的情報需求。此外,為了鼓勵員工貢獻自身知識企業應建立相應鼓勵措施。內部情報機構通過將收集的情報需求及時向外部和駐外情報機構發出需求命令獲取外部情報。同時,外部和駐外情報機構應定期向內部情報機構提供獲取的情報。
(2)內部情報機構負責人應具有高度的信息敏感性,隨時在與高層決策機構包括部門關鍵人員的交流中分析發現情報及情報需求,形成情報項目,劃分等級。
(3)信息具有時效性,內部情報機構人員應按照先急后緩、先重要后次要的原則合理安排項目的實施順序。
(4)項目小組根據具體項目實施情報工作。
內部情報機構是企業情報工作的核心,負責總攬企業情報工作的大小事務。內部情報機構做好企業日常信息服務和知識培訓外,重點工作是深入了解企業高層決策機構和各部門關鍵人員的情報需求,設定工作項目,包括項目的保密程度、輕重緩急等,安排機構工作人員根據先急后緩的原則有序高效開展工作。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情報以各種形式存在于企業內外的各個角落,合理搭配的項目小組會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因此,內部情報人員首先要做好對企業員工的摸底建檔,做到知己,并做好相應的配套更新修改機制。這樣,在情報工作中能夠根據項目情況快速配備合適人員,做到高效快速,提高信息的有效價值。
項目小組組長統籌負責本項目的實施。如項目小組組長隨時與情報需求部門溝通,分析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搜集策略。
項目小組查閱分析企業內部現有的信息資料,討論制定情報搜集策略。
情報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公開的信息源如網絡、廣告、圖書館、展銷會等分析獲取情報,也可以通過非正常途徑如共同客戶和供應商、競爭企業的廢棄物以及競爭企業的前雇員分析獲取情報。
情報工作的各個步驟建議同步進行,即小組內各人員做好分工同步進行。但在人員緊張的情況下可以分步進行,即先進行搜集后整理分析。但任何方法都需保證分析結果。
項目小組根據情報的保密級別根據規定選擇不同的方式告知用戶。
為了便于情報機構的考核,用戶可向情報主管部門反饋意見建檔案,作為定期考核的依據。
針對情報系統人員流動性強的特點,企業應建立保密制度,與工作人員簽訂保密合同。企業競爭情報系統,是知識經濟發展的產物,它是企業的輔助工具,具有局限性,企業決策部門絕不能無限放大軟件系統在企業競爭情報系統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蜀.競爭情報的收集和加工[G].情報探索,2006(1)
[2]杰里.P.米勒等著;劉敏,盧平等譯.新千年情報:數字時代理解與實施競爭情報[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