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維莉
別拿腿疼不當回事兒
記者 趙維莉
總覺得腿疼、時不時的還抽筋,現在天氣涼了,總感覺腿腳似乎也沒有熱乎氣……你有這些癥狀嗎?是缺鈣嗎?還是老寒腿提前找上了你?運動不慎,下肢扭傷總不見好,走了多家醫院卻讓病情越發嚴重,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兒?沈陽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血管外科主任沈煥醫生提醒您,您可能患上的是血管病。

提到血管病,可能很多同學覺得聽起來既熟悉又陌生,冠心病、腦血栓都是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而當同樣的病癥發生在四肢等其他部位血管就是血管病了,比較常見的有糖尿病足、下肢靜脈曲張、下肢深靜脈血栓、淋巴水腫等,而在青少年中常見的就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其主要表現為下肢突然感覺疼痛、腫脹,尤其是在行走時加劇,“這些癥狀是不是看起來和扭傷或是缺鈣有些像?很容易被大家忽視,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沈主任說。
就在前不久,沈主任就曾接診了一位高三學生小李。最開始,小李突然感覺自己的腿部總是隱隱作痛,認為是缺鈣,后來開始腫脹,去了多家醫院也未見病情好轉,直到來到沈主任這里,被確診為“下肢深靜脈血栓”,并進行了積極的治療,目前病情已經好轉,但遺憾的是他已經錯過了今年的高考。
沈主任介紹,下肢深靜脈血栓主要病因有三種,首先是血黏度,其次是血流速度較慢,第三就是因外傷造成的靜脈壁損傷。而小李同學就是因為長期坐在書桌前、缺乏適當運動,使雙下肢長期下垂,造成血流速度緩慢,從而形成了血栓。“久坐辦公室的人、乘坐長途車、飛機的人都容易患上此病,因此這種疾病也有個別名叫做‘經濟艙綜合征’。”沈主任特別強調道。
在治療這種疾病時,主要是靠藥物溶栓來進行,但沈主任表示雖然通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病情得到緩解,不過并不能根治,在今后的日子里都需要定期的復查,并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用藥來進行預防復發,“可以說,這種病的復發率還是極高的,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視。”而對小李來說,雖然病情得到有效緩解,但在今后的生活中,他還會受到下肢腫脹、疼痛的困擾。在這里,沈主任建議大家不要長時間坐著,“每隔一兩個小時,要適當地進行活動,這樣就能有效地預防這種疾病的發生。”
沈主任接診的另外一位患者,體校學生、羽毛球運動員小楊,患病原因則是因為運動外傷造成的靜脈壁損傷而形成的血栓。提到這位患者,沈主任表示,與小李相比,小楊的病情更為危急,甚至因為“誤診”,差一點危及生命。“作為運動員,扭傷可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一次訓練扭傷并沒有引起他的重視,直到腿部腫脹擴散、疼痛加劇才讓他覺得情況不好,但因為這種病并不常見,且與拉傷癥狀相似,所以等他到我們醫院就診時,甚至已經因為腿部血栓的小栓質脫落,并移動到肺部,引發肺動脈栓塞,如果不是搶救及時,這條年輕的生命就非常危險了。”沈主任如是說。
在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后,是會逐漸發展,并向全身蔓延的,如果不及時發現治療,血栓會越堆積越嚴重,沈主任表示他們曾通過手術在病人體內“取”出過一米長、甚至有拇指粗細的血栓。而患上這種疾病的患者,從癥狀上來看,確實是與扭傷、拉傷混淆,這就需要通過彩超、專業血液化驗,以及醫生豐富的臨床經驗進行判斷,而這類疾病也是早發現、早診斷、早知道才行。此外,他特別強調,患上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患者,要時刻警惕栓塞進入肺動脈,在醫學界有句話說“病在腿上,險在心肺”就是最好的描述。
在采訪中,沈主任一直在強調對于下肢深靜脈血栓一定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但因為其癥狀與缺鈣、拉傷等有相似之處,極具迷惑性質,所以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就拿拉傷與這種疾病比較,早期癥狀非常相像,但是治療卻是南轅北轍,前者需要活血化瘀,而后者則需要抗凝治療。”他就曾接診過一個十幾歲的小患者,因運動拉傷被“誤診”為下肢深靜脈血栓,經過一系列抗凝治療,卻造成病情加重,所以在臨床診斷上,一定到正規、有經驗的醫院進行系統診查。
最后,沈主任要提醒各位同學,千萬不要“種”在書桌前,一定要進行適當的活動,來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運動拉傷后,要及時進行診斷治療,不要把傷“養”嚴重了。再有就是不要相信“小招貼”,要到正規醫院就診,接收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