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博,楊雪嬌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 100192)
北京高校電子屏“云平臺”建立可行性研究
董 博,楊雪嬌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北京 100192)
將“云”與電子顯示屏結合,在北京高校間建立電子屏“云平臺”,給高校間的信息交流、學術往來提供新平臺,增進高校間信息聯絡、友好交流、共同發展。電子屏“云平臺”建立可行性,將通過調查高校電子屏使用情況、師生信息接收方式等,進行可行性分析。
北京高校;信息交流;電子屏;“云”技術;文化
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大到國家領導人出國互訪、國際會議的召開,小到微博上的轉發點贊,交流無處不在。北京是國家的政治文化中心,文化生活豐富,是信息發布的第一平臺,坐落在學術氛圍濃郁的北京的各大高校,享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使得北京市高校可以更好互通有無,是我們現在研究的主要內容。經過調查,目前北京高校的交流方式主要集中在教師座談會議、跨學校講座、學代會、聯誼邀請。高校間是否可以有新的交流方式讓文化往來更加可視化,更加貼近在校師生,使信息更好的傳遞?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提出了北京高校電子屏“云平臺”的設想。
什么是電子屏“云平臺”?運用“云”的思路,從中提取資源的集合、操作的中心以及共享功能,將其結合到電子顯示屏上,以此建立一個云聯網平臺,將北京高校中的電子屏信息收集、匯總、發布、掌控。采用遠程控制的技術,以云平臺一個控制端為總服務器,操控各大高校終端顯示屏。其將收錄各大高校優秀學術信息、活動內容,加入到此平臺的高校可自主選擇共享內容,其建成意義在于達到高校信息及時發布、高校媒體同步、高校學術內容共享等效果。
手機媒體交流方便快捷、宣傳公告欄歷史悠久電子屏相對于手機平臺、宣傳公告欄來說有其自身優點,亮度高、圖像清晰,打破了常規噴繪廣告的靜態束縛,給人一個視覺感官,更好吸引人的眼球。除此之外,電子屏功耗低、壽命長,流動性強、時效性強,也使其大受歡迎。在北京各大高校中,電子屏有廣泛的使用。不論是教學樓內的單色顯示屏,還是戶外大型的彩色顯示屏,都成為各大高校信息發布的重要窗口,得到校方的青睞。
經過調查研究,當今的技術已經可以完成電子屏“聯網”,有了硬件上的支持,想要建立電子屏“云平臺”,我們還需要調查北京高校師生是否有更多的學術交流需求,加入“云平臺”的高校是否愿意進行信息交流。針對以上設想,我們采取了對北京各大高校進行走訪、分發問卷發放,本次調查我們共發放了1000份問卷,接受我們走訪調查的有北京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等13所高校。
通過此次調查,我們充分了解了各大高校文化交流現有方式、在校師生信息交流需求、校園電子屏信息及使用現狀等情況,針對以上調研資料的分析總結,得出了電子屏“云”平臺建立的可行性分析,同時也得到了各大高校師生對于電子屏“云平臺”的更多意見和建議。本次調研集中在電子顯示屏信息收錄、師生信息接收現狀、高校間信息交流方式、電子屏“云”平臺概念接受度等四方面。

圖表1 從本校電子屏獲取哪些信息
經過實地調查,所受訪的高校都有電子屏設置,主要投放的地點是教學樓內外、校門口、食堂、學生宿舍等地也有投放。電子屏所涉及到的的信息見圖表1。
電子顯示屏使用互聯網技術的學校占受訪的一半,而79%的受訪者認為學校的電子顯示屏有聯網的必要性。這里可以看出電子屏聯網的呼聲較大。各學校控制以及提供本校的電子顯示屏信息發放的部門以學校宣傳部居多,占78%的比重,也有部分高校電子顯示屏的信息發放由各學院或政府部門管理。電子顯示屏信息較多在師生就餐及休息時間受到關注,課間、上課前等閑暇時間是其投放信息較多被接收的時段。受訪者認為電子屏發放信息存在的問題為廣告商業化、分散注意力較多。

圖表2 學校發放信息的渠道

圖表3 您對以下哪些信息感興趣
在師生信息接收方面,學校信息通知發放渠道見圖表2,可以看出電子顯示屏并非師生接收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其排名最末。但在調查學校電子顯示屏信息投放中,學校通知占到其全部內容的83%,這其中的懸殊差距主要是因為電子顯示屏雖然起到公示作用,但其并沒有通過手機或網絡進行信息傳播方便快捷,而師生的信息接收習慣也主要以網絡為主,調查中通過互聯網獲取最多信息的受訪者占調查總人數的87%。由此可以看出學校要想使電子顯示屏真正物盡其用,那么其信息投放重心需要轉移,如圖表3所示,受訪的師生較學校通知更加希望從學校方面接收到本校文化及學術信息,招聘信息。

圖表4 目前學校與他校的交流方式

圖表5 假設您所在學校加入電子屏“云平臺”您希望能更多的獲取以上哪些信息
在高校間信息交流的相關問題中,85%的受訪者認為高校間有必要進行學術資源共享,80%的受訪者愿意通過電子顯示屏分享本校文化及學術資源,81%的受訪者在理解了電子屏“云”平臺運行方式后認為其能否達到更好的信息傳播效果。從這些數字我們不難看出,人們對本校的文化、學術資源的分享有強烈的愿望,想要選擇更好的渠道發送接收欣喜,“云平臺”是一個好的渠道。
由圖表4可以看出,目前北京高校間的交流還停留在教師、社團等座談會議,講座、論壇以及組織間的聯誼這樣的一般方式。教師間的座談交流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交換教學經驗,但是不利于傳遞學生的想法。而講座雖可以一覽他校名師風采,但準備時間長、講座間隔久、互動性弱、選題片面等問題的存在,使這個方式不能很好起到高校間文化真正無障礙溝通的作用。互聯網社交網絡間交流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并且這個方式越來越受到歡迎。
電子屏“云平臺”凝合互聯網高校信息傳遞的理念,也將成為高校文化交流的重地。此外,政府信息的傳遞也可以使用“云平臺”的遠程操作功能,將信息同步化傳達給各大高校。
綜合以上調查,在北京高校間建立電子顯示屏“云平臺”有很大可行性。在硬件建設階段,電子顯示屏在高校使用中較為普及,其信息的收取與制作、播放與監控也有專門的部門進行運行。可以看出,在校師生獲取學校通知的渠道大多都是通過互聯網和移動終端,電子顯示屏在此方面沒有優勢,而“云平臺”主打的是高校間的學術交流,通過調查師生對電子屏的期待也比較集中于學術交流方面,這樣一拍即合證明電子屏“云平臺”如果可以成功建立,那么會有比較好的群眾基礎。
可以預想到,在北京市高校間建立電子屏“云平臺”,不僅使高校交流多了一個可視化、大型化、先進化的信息交流平臺,也將進一步增加北京高校學術往來的機會,優秀的文化只有通過高效的傳遞才能更加有價值,只有高校間的信息聯絡更加暢通、文化交流更加頻繁,友誼才能進一步增進,以得到共同發展。
[1]風笑天 社會學研究方法(第三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2]佚名 戶外大型LED顯示屏廣告有哪些優勢[EB/OL].[2014年7月22日].
[3]佚名 高校學術交流的問題、對策和建議[EB/OL].[2014年7月22日].
由市教委“PXM2014_014224_000079本科生培養-大學生科研訓練(市級)”經費支持。
董博(1992—),女,漢,山西人,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