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國剛
摘 要:施工風險管理直接影響施工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因此,我們必須樹立全面風險管理意識,強化風險防范能力,提高風險管理水平。文章作者結合多年來的工作經驗,對高層建筑土建施工的風險管理進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高層建筑;土建施工;風險管理
工程的當事人風險意識淡薄,工程不確定性多,風險復雜多變,風險識別困難;工程項目具有不重復性,忽視工程施工資料的整理,造成工程施工數據的積累有限;風險評價的誤差大;風險管理手段的落后,風險手段只有風險回避、風險自留和風險轉移,種種原因制約工程風險管理的發展。
1 高層建筑土建施工風險管理的特征
高層建筑的建設風險更大,風險發生的概率更高,其特點總結為:(1)前期投資大,前期資金運營風險比較大;(2)施工周期相對較長,比普通項目層數多很多,有很大的工程量;(3)火災在高層項目上已經上升為主要矛盾;(4)工程風險的責任承擔者相對較多;(5)土建施工的垂直運輸量很大,高空作業多,吊裝作業風險高,且在調試和安裝垂直運輸設備時安全風險大;(6)工程施工的協調工作難度大,作業的種類繁多,波及的范圍大,且工種和工種間的交叉配合很多;(7)結構復雜,施工和設計不僅量很大,技術難度也很大;(8)場地相對限制條件比較多,施工環境、施工的自然條件都比較復雜。
2 高層建筑土建施工的風險管理過程
針對高層建筑土建施工的風險管理,實施步驟可以分為四步,從風險識別到風險估計,然后是風險評估,再到風險應對,最后是風險控制。其中風險估計和評價可以看作是一個步驟,統稱為風險評估。
2.1 高層建筑土建施工的風險識別
依據項目的工程概況、項目規劃、工程項目常見風險種類、歷史經驗對高層建筑土建施工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進行識別。選擇核對表法和德爾菲法聯合的方式對風險因素進行識別。首先對風險因素通過專家討論,形成初始的風險指標,制定初始風險核對表,然后再對初始風險指標進行專家匿名討論,形成最終的風險核對表。
2.2 高層建筑土建施工的風險評估
高層建筑土建施工的風險評估分為風險估計和風險評價兩大部分,風險估計是在風險識別的基礎上,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法對建立的風險指標進行風險概率的計算和估計;而風險評價則是在風險估計的基礎上,對風險指標進行嚴重程度的計算,用科學的方法評價出風險損失度從大到小的指標排序。
現有的風險估計方法雖然很多,但大致可分為兩大類: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現實中類似的工程項目實例和歷史數據是很難得到的,所以專家調查法、主觀測驗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辦法。
采用德爾菲方法進行風險估計,首先進行風險指標的概率估計,通過專家打分,得出每個風險識別指標的綜合概率值。
再對項目風險因素發生后產生的后果及其嚴重程度從施工工期、施工質量和經濟損失三個方面的維度來衡量。施工工期的影響權重占20%;施工質量的影響權重占20%;造成的經濟損失權重占60%( 以上權重都是假設值,在具體每個工程中,權重會有相應變化) 。根據此評判標準,進行問卷調查,將專家們的回答歸納統一,得出高層建筑土建施工的風險因素發生后果嚴重程度度量表。
接下來要對所有的指標層各指標進行歸一化權重處理,指標層指標權重與準則層指標權重相乘,得到指標層指標的綜合權重值。在計算出各風險因素的綜合評估值之后,將項目風險按其綜合評估值的大小劃分為A 類、B 類、C類三種。各類風險因素的劃分標準為: A= ( 1,+] ),B= ( 0.5,1),C= ( 0,0.5)。A 類表示主要風險指標,B 類為次要風險指標,C 類為一般風險指標。分類的目的是可以看出哪些風險因素對工程項目整體風險管理目標影響大,而根據不同的歸類可以使項目管理者關注這些主要的風險指標,隨時監測這些風險因素的發展變化,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
2.3 高層建筑土建施工的風險控制
A 類風險是高層建筑土建施工的主要風險指標,它們將對高層建筑的施工順利產生重大影響,所以應重點控制,使這些風險降至最低。
B 類風險是高層建筑土建施工的次要風險指標,僅次于主要風險指標,也需要進行嚴格控制,因為一旦風險發生,產生的嚴重后果將對整個項目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C 類風險是高層建筑土建施工的一般風險指標,是評估值最小的一類風險指標,不需要很強的風險控制力度,但是也需對風險指標進行跟蹤,隨時監督和檢查各指標的異常情況,一旦發生偏移計劃的現象,立即進行相應的處理。
3 風險管理在應用中注意的問題
3.1 保險不能替代施工風險管理
保險是施工企業為了轉移和回避風險的主要途徑之一,但保險并不能替代施工風險管理。
3.1.1 保險業只承辦由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損失,而目只承辦其責任項下的業務,其他損失不屬于理賠范圍,保險人均不予賠償。
3.1.2 保險業務的擴展完全不能與施上生產的發展同步,保險條款難以全面反映施工過程中施工風險的存在和發生的可能性。
3.1.3 施工企業負責風險管理的人員更應了解本工程施工的內外環境,能制定和實施比保險人更有效的處理方案。
3.1.4 保險單中的許多條款都給施工企業限定了不利的條件。因此,施工企業不能完全依靠保險公司來解決風險問題,必須實行企業內部的風險管理問題。
3.2 加強施工合同的風險管理
施工合同作為施工過程當事人的行為準則,具有法律效力。施工過程就是施工合同的履行過程,所以要慎重分析和研究各種風險因素。在合同談判和簽汀時,要盡量避免承擔風險的不利條款;在合同履行中要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風險的發生。對于不可避免的風險,要采取有效辦法分散或轉移風險,盡可能降低因風險造成的損失。預測和識別風險,并制定相應的對策,并不意味著風險間題的解決。在錯綜復雜的合同實施過程中,還必須進行風險跟蹤,進行風險動態管理,才能更好地解決風險問題。
4 結語
本文將高層建筑土建施工的風險管理分為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控制三個階段。對十八類風險因素按其綜合評估值的大小分為三類風險,并提出了相應的控制原則,可以為加強高層建筑的施工管理提供參考。施工風險管理直接影響施工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因此,我們必須樹立全面風險管理意識,強化風險防范能力,提高風險管理水平,以減少施上_ 風險帶來的損失及不良后果。只有這樣,我們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 邱苑華.現代項目風險管理方法與實踐[M].科學出版社,2003.
[2] 周直等.建設項目基本風險空間研究[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1997 (3).
[3] 肖維品.工程建設項目投資風險分析的實用方法[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1997(6).
[4] 顧連勝.大型工程投資決策中風險管理的理論與應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
[5] 吳恒杰.建設工程合同風險分析及對策[J].哈爾濱建筑大學出版社,20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