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翔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不斷改革與完善,各項基礎設施也在逐步建立健全。而基礎設施的建設必然離不開建筑工程的施工。因此近年來全國各地的各項建筑工程項目也是層出不窮。鋼筋混凝土結構是目前各項建筑工程項目中建筑結構的主要選擇類型,也是目前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最重要的施工技術之一。文章主要探討和分析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技術要點。
關鍵詞:鋼筋混凝土;施工技術;技術要點
混凝土是用有膠凝材料、骨料、水以及外加劑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調配并攪拌均勻、密實成型最后養護硬化所形成的石材。它的優點是成本低廉、適用性強(不僅適用于建筑行業,還適應于造船業、機械工業、地熱工程行業等)、操作方法簡單等。混凝土施工技術也有一定的施工標準,以便能夠保證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本文將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施工要點進行逐項分析和研究。
1 對混凝土材料的選擇
構成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就是水泥、砂石和水(有時根據建筑需要也會添加外加劑)。其中水泥和砂石的選擇直接關系到混凝土質量的好壞。
1.1 如何選擇合適的水泥。首先備選水泥的生產廠家、產品合格證、產品使用說明及保質期等各項條款必須齊全。其次在對上述資料進行登記備案后,還必須對水泥的質量進行再一次的檢查,杜絕假冒偽劣產品的混入。最后才能根據現場的施工環境以及施工項目的需要選擇正確型號的水泥。為了保證混凝土的堅實度,水泥的用量也需要進行適當的控制,從而降低水灰之間的混合比例。
1.2 如何選擇合適的砂石。建筑建成后的用途直接關系到混凝土砂石的選擇。對于對施工質量和施工標準均有較高要求的建筑,則需要選用韌性和質量均符合標準要求的砂石。有時因為建筑所在地的特殊環境和用途還需要考慮到砂石的雜質含量和無鹽成分。
1.3 水和骨料的選擇。用來制作混凝土的水必須是可以飲用的水。純潔度不夠高的污水和廢水禁止被使用。以免應水中含有雜質造成原材料配比不當。骨料的專業名詞叫做顆粒狀集料,其又分為粗骨料和細骨料,兩者在混凝土中的配合比例并不相同,所有在骨料進入攪拌現場之后需要分別堆放以免弄混。骨料對含水率的要求也比較嚴格。骨料含水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混凝土中其他材料的配置比例和混凝土的質量,因此技術人員在攪拌混凝土的時候需要對骨料進行定期的檢查。
1.4 其他添加材料。為了防止混凝土的變形和開裂,混凝土的制作材料中有時還需要增加一項原料——外加劑。外加劑的選擇一般以粉煤灰為主。合理的粉煤灰比例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延展度和堅韌性。從而達到延長建筑物使用年限的目的。
2 混凝土的攪拌工藝與澆注工藝
2.1 混凝土的攪拌工藝。在對混凝土進行攪拌之前,需要對混凝土的原材料進行配比實驗,以保證混凝土的質量符合設計要求。對于符合標準的材料配比,技術人員需要制作成書面材料,以便在建筑工程實施過程中,施工人員能夠嚴格按照合理的配比標準攪拌混凝土。
混凝土的攪拌又分為干拌和濕拌兩種。攪拌混凝土的機器應該選則強制攪拌機,以保證用來制作混凝土的原材料在攪拌過程中能夠充分攪拌均勻,符合相關的標準要求。在保證混凝土配置比例的同時,還應該嚴格原材料放進攪拌機的先后順序及攪拌時間。
混凝土的拌料順序一般視具體情況而定。沒有混合料和外加劑時,原材料的添加順序是先石子后水泥再砂子;外加劑為干粉狀態時,原材料的添加順序是先石子后外加劑再水泥最后砂子;當有混合料時,原材料的添加順序是先石子再水泥后混合料最后砂子。混凝土的攪拌時間應該大于規定的最短時間。在攪拌過程中要對攪拌物隨時進行抽樣檢驗,保證質量能夠達標。
除了確定攪拌時間之外,把混凝土運到施工現場的時間也需要提前預測好。通常情況下,為了避免運輸時間太長導致混凝土長時間靜止致使卸料困難。在混凝土運輸過程中要保持混凝土的桶內攪拌,確保混凝土的均勻。有時,運到施工現場后視混凝土的實際情況還要進行二次攪拌。
2.2 混凝土的澆注工藝。混凝土在澆注之前,首先應該對模板進行清理,去除里面的雜物和油污,封堵縫隙和洞孔,并提前對模板進行潤濕處理,但不要留下積水。其次是明確模板的高度、剛度和強度。最后是弄清模板中鋼筋以及預埋件的件數、地點和模板保護層的高度。期間混凝土的輸送泵要放置在場地的中間,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混凝土的澆筑項目主要包括墻體澆筑、樓體澆筑、基礎底板澆筑、頂板澆筑等。在澆筑時首先要控制混凝土落入基坑的高度在2米以內,防止發生離析現象。對于高低不平的施工點,澆筑需要確保一次性成功。其次對于墻板和梁柱這些澆筑面積比較大的建筑體,澆筑無法一次性完成。為了保證澆筑質量,需要對其進行分層澆筑。避免混凝土在澆注過程中由于厚度問題產生小孔造成澆筑不密實。在分層澆筑時需要注意的是,兩個相鄰層面的建筑體澆筑間隔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兩個小時。通常情況下混凝土的澆筑是需要連續進行的,但由于現實原因很多時候需要進行間歇澆筑,這就需要工作人員及時做好現場記錄,在間歇澆筑時嚴格按照規定的操作流程來澆注。
良好的振搗技術是保證混凝土澆筑成功的前提。振搗通常要采用機器振搗,因為人工振搗容易發生漏振和過振的現象。對于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冷縫現象,要準確把握好振搗的時間和振搗的深度。同時要嚴格控制插入式振搗方式的使用次數。
3 混凝土的拆模工藝
混凝土的拆模時間對氣溫(混凝土的自身溫度與外界環境溫度的差額)和強度有很高的要求。過早拆模容易使混凝土產生裂縫。在拆除混凝土模板的時候,一般是不承載重力的部分先拆除,承載重力的部分后拆除。同時混凝土模板的拆除不能對建筑樓層造成沖擊和產生負荷。為了保持混凝土表層和邊角的完整,對于不承載重力部分模板的拆除應該在混凝土強度達到2.5MPA時進行。對于承載重力部分模板的拆除需要等到混凝土的強度達到設計規定的標準時方可進行。拆除的模板和支架要及時的運出施工現場。
4 混凝土的養護工藝
混凝土的養護時間如果不足最容易造成混凝土的強度達不到設計標準,從而影響整個工程的質量。
實際操作證明,混凝土的養護工作應該在混凝土澆筑完成之后的十二小時內進行。首先是進行保濕養護,可在混凝土的表面覆蓋一層塑料布,并保持塑料布內壁有水珠,以幫助混凝土完成終凝。在終凝之后,需要對混凝土進行澆水養護,養護的時間不得少于七天,澆水的次數可根據混凝土的濕潤程度來決定。對于有防滲要求的混凝土則至少需要14天的澆水養護。如果當日氣溫低于5攝氏度,則禁止澆水養護,改成刷養護劑。在混凝土強度值小于1.2MPA時,禁止在混凝土上踩踏。
5 結語
綜上所述。混凝土施工技術是建筑行業迅速、穩定發展的基礎。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保障。隨著我國建筑行業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重視程度,混凝土施工技術在現在基礎上的改革與創新也勢在必行。只有不斷提高混凝土施工技術水平,加快混凝土施工科學化現代化的發展步伐。才能鉤使混凝土施工技術在實際施工過程中越來越適應施工現場的科學化管理。
參考文獻
[1]藺寧.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探析[J].河南科技,2013,(02):103-103.
[2]李金寶.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20):237-237.
[3]許靖 葛研.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211-2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