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詩俊,包陸君,李清水,袁國奇
(廣東醫學院附屬陳星海醫院放射科1、腦外科2,廣東 中山 528415)
64排螺旋CT及工作站重建功能在顱骨骨折中的診斷價值
熊詩俊1,包陸君2,李清水1,袁國奇1
(廣東醫學院附屬陳星海醫院放射科1、腦外科2,廣東 中山 528415)
目的探討64排螺旋CT及工作站重建功能在顱骨骨折中的診斷價值。方法收集我院顱腦外傷住院患者77例,全部患者行常規64排螺旋CT掃描,根據外傷的部位選用相應軟件進行三維重建,檢查結果進行分析、統計。結果顱骨骨折頻發部位依次為:鼻骨19例,顴骨16例,上、下頜骨15例,眼眶骨和顳骨鱗部各13例,額骨11例,顳骨乳突部8例,頂骨7例,枕骨6例,顱底骨折6例。其中28例患者合并多發顱骨骨折。VR重建像對顯示骨折整體形態較好,可清楚顯示骨折線與硬腦膜中動脈和靜脈竇的關系;Surface MIP重建像對顯示骨折線的延伸范圍和對分離性骨縫骨折效果較好,尤其對微細骨折顯示良好;約20%骨折患者引發了顱內延時出血;合理聯合應用多種重建軟件可提高對顱骨骨折診斷準確率。結論顱骨骨折有頻發部位,合理利用64排螺旋CT及工作站后處理功能,可提高對顱骨骨折診斷正確率,通過顯示骨折線的走行及與顱內重要結構的解剖關系,可為臨床醫師設計皮瓣、骨瓣,選擇手術時機,選擇手術部位及評估手術風險和預后提供重要參考信息。
體層攝影術;X線計算機;顱骨骨折;三維重建;手術
現代腦外科對診斷顱骨骨折的診斷,不但要求顯示清楚骨折部位,并且還要求顯示清楚骨折線累及的范圍和可能傷及的重要結構,這對臨床醫師設計手術皮瓣、骨瓣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對評估手術風險和評估患者預后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通過實踐,筆者認為運用好64排螺旋CT及工作站的重建功能夠達到此目的。鑒于目前利用64排螺旋及工作站重建功能來診斷顱骨骨折的文獻不多[1],本文重點對工作站重建功能在診斷顱骨骨折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
1.1 一般材料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間顱腦外傷住院患者77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12例,年齡1~93歲,中位年齡43歲。致傷原因為交通事故傷50例,打擊傷11例,摔傷16例。經CT掃描診斷為顱骨骨折住院治療,其中33例進行了手術治療。
1.2 檢查方法77例患者均進行了CT平掃。采用PHILIPS Brillince 64排掃描儀,EBW4.5工作站。掃描范圍,參照受傷部位,行下頜骨下緣至顱底或顱底至顱頂部的螺旋容積掃描,掃描參數:120 kV,300 mAs,FOV250,采集層厚2 mm。掃描結束后所有圖像自動傳至EBW4.5工作站行后處理。根據需要,重建方法采用了容積再現(Volume rendering,VR)、表面最大密度投影(Surface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Surface MIP)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g,MPR)。觀察中根據需要,合理運用窗技術,必要時進行切割和旋轉以顯示清楚病灶,觀察結果進行了分析、統計。
結果表明,77例顱骨骨折患者中,顱骨骨折頻發部位依次為:鼻骨19例,顴骨16例,上、下頜骨15例,眼眶骨和顳骨鱗部各13例,額骨11例,顳骨乳突部8例,頂骨7例,枕骨6例,顱底骨折6例。其中28例患者為多發顱骨骨折。VR重建像對顯示骨折整體形態較好(圖1),可清楚顯示骨折線與硬腦膜中動脈和靜脈竇的關系(圖2);Surface MIP對顯示骨折線的延伸范圍和對年輕患者骨縫分離性骨折效果較好(圖3),尤其是對微細骨折顯示較好(圖4);約20%骨折患者引發了顱內延時出血(圖5);聯合應用多種重建軟件可提高對顱骨骨折診斷準確率。

圖1 頭顱三維重建VR像

圖2 頭顱三維重建VR像內面觀

圖3 Surface MIP重建像

圖4 Surface MIP重建像

圖5 平掃軸位像
3.1 聯合應用多種重建軟件顯示顱骨骨折的必要性以往的影像報告中我們僅僅報告何處骨折就夠了,沒有去描述骨折的形態,沒有過多的去描述骨折線的走向和可能累及的結構,此外,顱骨屬于不規則骨,也不好進行描述。隨著顱腦創傷外科的發展,臨床醫生的要求提高了,他們更加重視顱腦重建影像對臨床的指導意義。首先,臨床醫師依據顱骨三維重建像確切了解骨折線走向、范圍,合理設計皮瓣,設計皮瓣時,要盡可能把骨折線包含在皮瓣范圍內,這樣可通過充分暴露骨折范圍,便于對骨折所致出血徹底止血,預防減少再出血,進而減少手術“二進宮”;其次,依據顱骨三維重建像顯示骨折線可能累及的顱內結構來評估手術風險,例如骨折線累及了大的靜脈竇,可能會造成大出血,手術風險較大,需要術前充分備血;再次,判斷預后,如骨折累及了枕骨大孔,由于骨折引起的迅速出血可壓迫腦干,危及患者生命,可能迅速引起患者死亡,及時與患者家屬交代清楚,可減少不必要的醫療糾紛[2]。近日,由于我們對顱骨骨折的重視,我院神經外科成功防止了1例“開錯邊”的典型病例:1例患者最初影像顯示右側顳、頂部廣泛硬膜下出血,但骨折的部位是在左側,3 h后,右側的硬膜下血腫明顯消散,但左側的骨折部位卻出現了較大范圍的硬膜外出血,真正的骨瓣開窗是在左側,這里骨折位置、骨折線的顯示就顯得非常重要,這對臨床醫師正確地選擇手術時機、手術部位和骨瓣的開啟形態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3]。因此,為了滿足臨床手術要求,以往簡單依賴軸掃圖像簡單的報告骨折是遠遠不夠的。為了適應臨床外科的要求,我們認為,通過聯合應用工作站多種重建軟件功能,在不同斷面、不同方向,并利用切割和旋轉等功能,可以提高對顱骨骨折診斷正確率,充分顯示骨折的形態和真實的累及范圍,及與顱內重要結構的關系,以滿足臨床要求。
3.2 64排螺旋CT、工作站后處理重建功能的優勢64排螺旋CT掃描速度快,掃描范圍大。在患者掃描中,患者無需特殊體位,患者僅仰臥在掃描床上,一次擺位,利用冠狀位和矢狀位兩個定位像,利用鼠標簡單的拖拉,即可完成所需部位的快速掃描。尤其這對于那些危重患者,可一次完成頭、頸、胸多部位的掃描[4]。由于掃描范圍大,在發現顱腦病變的同時,其他部位的病變亦可同時被發現,為臨床提供了更多的診斷信息[5]。因此,64排螺旋CT螺旋容積大范圍掃描是一種方便、簡捷、實用的方法。64排螺旋CT工作站功能強大,智能化高。區別一般的螺旋CT,其原始圖像可直接自動送往工作站,醫生通過簡單的Window界面操作,即可完成傳統螺旋CT多種二維和三維重建功能,如VR、Surface MIP、MPR等重建工作。但是,任何一種重建+圖像都不是萬能的,各有其優缺點,只有綜合合理地運用不同的軟件功能,才能提高診斷正確率,服務好臨床。例如,VR重建像立體感強,尤其是重疊區域的三維關系,可立體完整地顯示骨折后骨結構空間關系的改變情況[6],可清楚顯示骨折線與顱內動脈、靜脈竇的關系,臨床醫師一目了然,但它對微細骨折、分離性骨縫骨折和板障內的骨折就不及Surface MIP顯示的清楚。Surface MIP的缺點是圖像不及VR像直觀,并容易將骨表面正常的血管壓跡誤認為骨折線。診斷中,我們只有通過合理地運用不同的重建軟件功能,合理的窗條件,通過重建熒屏上不同斷面的MPR圖像,通過切割、旋轉等手段,從不同方向進行觀察,才能顯示清楚骨折線的走行及累及范圍,顯示骨折線與顱內重要結構的關系,從而提高診斷正確率,并按照臨床醫師的習慣,進行測量,拍攝記錄、送入醫院網絡系統(PAS)。臨床醫師可通過網絡方便的獲取他們所需要的文字和影像資料,提高醫院的整體醫療水平。
總之,通過本組資料研究我們認為,合理應用64排螺旋CT及工作站的后處理功能可提高對顱骨骨折診斷正確率,通過清楚顯示骨折線的走行及與顱內重要結構的解剖關系,可為臨床醫師設計皮瓣、骨瓣,選擇手術時機,選擇手術部位及評估手術風險和預后提供重要的參考信息。
[1]劉路,陳明其,盧瑞東.螺旋CT三維重建在20例顱骨骨折診治中的應用[J].貴州醫藥,2009,33(4):355.
[2]許乃謠.顱腦外傷診斷中多排螺旋CT的應用價值探討[J].實用醫技雜志,2008,15(30):4170-4171.
[3]劉金有,趙順廷.顱底骨折的影像學診斷進展[J].當代醫學,2009, 15(19):31-32.
[4]唐學東,孫峰.16層螺旋CT在顱骨骨折病人中的應用[J].醫療裝備,2010,23(2):33-34.
[5]曹在民,趙國權,羅長青,等.多層螺旋CT容積掃描及三維重建在顱骨骨折診斷中的應用[J].臨床軍醫雜志,2012,40(5): 1246-1247.
[6]余景武,沈國鑫.多層螺旋CT與磁共振成像在細微及隱匿性骨折診斷中的應用[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1,12(1):33-35.
Value of 64-slice spiral CT and workstation reconstruction functions in the diagnosis of skull fracture.
XIONG
Shi-jun1,BAO Lu-jun2,LI Qing-shui1,YUAN Guo-qi1.
Department of Radiology1,Department of Cerebral Surgery2, CHEN Xinghai Hospit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Zhongshan 528415,Guangdong,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64-slice spiral CT and workstation reconstruction functions in the diagnosis of skull fracture.MethodsSeventy-seven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injury were enrolled and underwent 64-slice spiral CT.According to the injury site,the corresponding software of 3D reconstruction was used.The examination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Skull fracture was prone to occur in:nasal bone(19 cases),cheekbones (16 cases),the upper and lower jaw(15 cases),orbital bone(13 cases)and squamous bone(13 cases),frontal bone(11 cases),temporal bone mastoid(8 cases),parietal bone(7 cases),occipital bone(6 cases),and basion(6 cases).28 cases were found with multiple skull fractures.The VR reconstruction of fractures showed better overall shape,which can clearly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acture line and venous sinus,middle arterial of the dura mater.Surface MIP reconstruction showed good performance in displaying the extended scope of fracture line and dissociative bone fracture.About 20%of the patients were found with delayed intracranial hemorrhage.Combined application of various reconstruction softwares can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skull fracture.ConclusionThe rational utilization of 64-slice spiral CT and workstation function can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skull fracture,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flap,the selection of the timing of surgery,surgical site,as well as the assessment of risks and prognosis.
Tomography;X-ray computed;Skull fracture;3D reconstruction;Surgery
R683.5
A
1003—6350(2014)08—1141—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4.08.0442
2013-10-22)
李清水。E-mail:1300552406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