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謹勤
奧尼爾:繼父伴他成長
■潘謹勤

沙奎爾·奧尼爾 (Shaquille O’Neal)
生日:1972年3月6日 出生地:新澤西紐瓦克
身高:2.16米 體重:147公斤
位置:中鋒 球衣號碼:32、34、33、36
大學: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 NBA選秀:1992年狀元秀 (奧蘭多魔術)
NBA球隊:奧蘭多魔術、洛杉磯湖人、邁阿密熱火、菲尼克斯太陽、克利夫蘭騎士、波士頓凱爾特人
榮譽:4次NBA總冠軍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6年);3次NBA總決賽MVP(2000年、2001年、2002年);1次NBA常規賽MVP(2000年);3次全明星MVP(2000年、2004年、2009年);2次NBA得分王 (1995年、2000年);15次入選全明星;1次世錦賽冠軍 (1994年)
姚明在他的自傳的第七章中寫道:“第一次我不知道沙奎爾·奧尼爾有多強。有時候,你不知道反倒更好。第二次我們交鋒,我知道了。我這樣想,對抗奧尼爾使其他場次的比賽顯得簡單。這就好像吃甜品,先吃點你不喜歡的食物,那么甜品會感覺更好吃。”
沙奎爾·奧尼爾,籃球史上最偉大的中鋒之一,有一個響亮的綽號“沙克”,而在中國,他被稱為“大鯊魚”。
但在1972年3月6日,奧尼爾降臨人世時,沒有人知道他會有多偉大。很多年以后,露西爾·奧尼爾仍然記得兒子在她懷抱中哇哇大哭的場景,“他只有7斤,很愛哭”。當時她的身邊,沒有奧尼爾的生父約瑟夫·托尼,后者放棄撫養孩子的責任,露西爾變成了單親媽媽。年僅18歲的露西爾沒有怨天尤人,決定自己撫養兒子長大。
露西爾給還在哭泣的兒子起名為沙奎爾·拉桑·奧尼爾,沙奎爾和拉桑連起來,在阿拉伯語中就是“小勇士”的意思。露西爾說:“我只想他勇敢一點,好好長大。”
露西爾有一個夢想:“我的兒子應該過上更好的生活,他要讀大學。”
她決定不依賴社會福利,而是尋找一份靠譜的工作,能讓奧尼爾好好讀書。她成功了,她也失敗了,她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卻發現教育孩子沒那么簡單。從懂事開始,奧尼爾就非常淘氣,精力充沛,而且會問一些極為古怪的問題。露西爾和奶奶卡拉住在一起,兩個人都管不住奧尼爾。
要想更好地成長,奧尼爾需要一個父親。
他2歲時,露西爾在工作中認識了一位很陽光的年輕人,菲利普·哈里森。兩人迅速墜入愛河,原因之一是哈里森也很愛奧尼爾。露西爾說:“我想找一個丈夫,而沙奎爾也需要一個父親,菲利普和我一樣疼愛沙奎爾,所以我選擇了他。”
剛懂事的奧尼爾為此大哭大鬧,他覺得自己的媽媽被搶走了,但很快,哈里森就贏得了他的心,而且未來很多年都是如此。哈里森說:“我的辦法很簡單,我不寵溺他,就像對待親生孩子一樣。我管束他,教育他,他是我的兒子,就是這樣。”
1974年,哈里森與露西爾結婚,為了能讓家人后顧無憂,哈里森決定參軍。他知道這意味著四處漂泊,他也知道這可以讓他更好地管教奧尼爾。卡拉與哈里森的母親兩位老人,已經要把奧尼爾寵壞了。3歲時,奧尼爾還要叼著奶瓶睡覺,哈里森試圖將奶瓶拿走,卻遭到卡拉的怒斥:“你離我的孩子遠一點。”
哈里森搬了家,瞞著兩位老人開始教育兒子。奧尼爾說:“菲利普讓我不管去哪兒都要向他匯報,整天和我談遵守紀律的必要性,久而久之,我習慣了。”
哈里森不管多忙,都會抽出時間來陪奧尼爾參加體育運動,“沙奎爾應該像個真正的男人”。
最開始他教兒子打橄欖球。他將球扔過去,提醒奧尼爾注意,但年少的奧尼爾心不在焉,砸到了臉,痛得號啕大哭。哈里森站在他的面前說:“孩子,這種事兒不應該發生在你的身上。”他又勸導兒子,不是每一次接球都會受傷,讓奧尼爾多了點信心,很快,奧尼爾左右手都能接住球了。
奧尼爾長得太快,9歲時他去參加11歲以下青少年的橄欖球比賽,組織方質疑他的年齡有問題,直到露西爾拿出他的出生證明才算作罷。露西爾說:“那時候人們都用驚訝的眼神看著我們,沙奎爾又高又強壯,和高中生沒什么區別。”
這也讓哈里森改變了想法,他說:“我想如果他繼續這樣長下去,打籃球會更合適。”
但此時的奧尼爾正面臨人生的一大危機,他和周圍的同齡人格格不入,因為他高且動作不協調,總是被人嘲笑。奧尼爾學會了偷東西,欺負比他個頭小的孩子。“我想告訴他們,我比他們棒多了,”奧尼爾說,“我把他們推倒在地,感覺很酷。”
每一次他闖禍回家,都會挨揍。有一天,哈里森忍不住了,他和奧尼爾進行了一次長談。“菲利普告訴我,傷害別人并不能讓自己變得更好,”奧尼爾說,“我當時很恨他,因為他經常揍
我,但我明白,這是我罪有應得。”
一件小事改變了奧尼爾對哈里森的看法。他在訓練中因為動作不規范,被教練訓斥了一番。回到家后,他向父親抱怨,沒有提及自己犯了錯。哈里森飛也似的沖到學校,質問教練為什么平白無故斥責奧尼爾。等到教練說明情況,哈里森立刻向教練行軍禮,表示道歉。回家后,他又揍了奧尼爾。
奧尼爾說:“我知道,他這是愛我。”
1984年,哈里森被調到德國維爾德夫萊肯軍事基地,他將家人也帶了過去。
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奧尼爾完全不能適應,他整天期盼哈里森能將他送回美國,不惜搞些惡作劇,卻總是被識破。“我那時候脾氣壞透了,”奧尼爾說,“但我的父親告訴我,‘這個世界追隨者很多,但領袖很少,你是想做領袖還是追隨別人?如果你想做領袖,你就要改掉你的壞脾氣’。”
奧尼爾決定做一位領袖,他開始安安靜靜地待在軍事基地中,唯一陪伴他的,就是籃球。德國是足球圣地,奧尼爾卻始終學不來足球,只能打籃球。最開始他只是一個人玩,隨后,一個名叫米切爾的白人孩子和他一塊兒打球。“米切爾喜歡穿綠白相間的隊服,就像凱爾特人隊的拉里·伯德,”奧尼爾說,“而我總是穿金黃色的球鞋,就像是湖人隊的‘魔術師’約翰遜。”
那個時候的NBA,正是拉里·伯德和“魔術師”約翰遜“黑白對抗”的巔峰時代。奧尼爾說:“這樣的對抗讓我更愛籃球了。”他和米切爾的友誼越來越深,也變得更加自信,甚至,他還參加軍事基地的籃球比賽。當時13歲的他,已經2.03米了,和成年人對抗也不落下風。
戴爾·布朗,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教練,在1985年夏天前往維爾德夫萊肯軍事基地舉辦了一個訓練營,奧尼爾也參加了。訓練營結束后,布朗和每一個成員談話,回答他們的問題,奧尼爾就在其中。
“教練,我應該怎樣鍛煉力量?我總是擠不開對手。”
“士兵,你什么時候加入軍隊的?”

“我只有13歲。”
“哇噢,你爸爸在哪兒?”
布朗迅速拜訪了哈里森。布朗說:“沙奎爾·奧尼爾應該能擁有一份大學籃球獎學金。”
哈里森拒絕了布朗將奧尼爾帶回美國的提議,他說:“我的孩子需要好好讀書,現在考慮大學獎學金還太早。”但他同時答應布朗,“我會好好看住他,讓他專心打球”。
兩年后,哈里森回到美國的圣安東尼奧軍事基地,放下行李,他就帶著奧尼爾去了當地的科爾高中,隨身攜帶的,全是奧尼爾在德國的打球錄像。
科爾高中的教練驚呆了,“奧尼爾有天賦,而且非常努力,他能做出很多比他矮的人才能做出來的動作。而且,他是一個真正的團隊球員,他愿意為他的隊友做出犧牲”。很快,奧尼爾就變成圣安東尼奧最出名的高中球員,他經常吸引三四名球員的防守,然后將球傳到外線,隊友就能輕松投籃。

他又碰到了戴爾·布朗,這一次他和哈里森沒有拒絕布朗的邀請,奧尼爾決定,高中畢業后,他會去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讀書。但在這之前,奧尼爾給自己設了一個目標,“我要和我的隊友拿到州冠軍”。他做到了,決賽他拼盡全力,讓他的球隊贏得冠軍。奧尼爾說:“我必須為我的學校留下點什么。”
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奧尼爾同樣是明星,哪怕在全美大學生中,他也是最好的。他的大學隊友非常驚訝地看到,這位超級明星就像一個士兵那樣生活。“奧尼爾和父親說話,總是站直了:‘是!先生!’”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前鋒維尼·辛格爾頓說,“看起來就好像他當過好幾年兵。”
大一剛結束,奧尼爾就聽到來自NBA的召喚聲。經常會有人和他說,他應該立刻去NBA,這樣馬上就可以賺數百萬美金。對一個生活算不上富裕的家庭而言,這是巨大的誘惑。哈里森沒有同意,他告訴奧尼爾:“你應該享受你的校園生活。你要好好讀書,只有這樣你才能變成一個更好的球員。”
但在大三賽季,哈里森看了很多場奧尼爾的比賽后,終于忍不住了,他找布朗談話。
“為什么我的兒子被犯規,裁判都不管?”
“因為沙奎爾太強大了。裁判認為這對其他球員不公平。”
哈里森不再猶豫,他對奧尼爾說:“你現在就去NBA,去一個能公平對待你的地方。”
1992年,奧尼爾參加NBA選秀,成為狀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