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開
法國薩科齊深陷貪腐丑聞
France: Exposure of The Big Tiger
文/劉開
近來,法國的反貪污機構正在努力揪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歷史上級別最高的涉腐官員。2014年7月1日,法國前總統尼古拉·薩科齊被國家司法警察總部反腐敗辦公室拘留,檢方稱其涉嫌貪腐和影響司法公正。 (圖/東方IC)
7月12日, 薩科齊涉嫌腐敗案爆出新料。法國媒體公布的手機通話記錄顯示,薩科齊試圖為一名法官在國外謀“肥差”,似乎坐實他利用影響力買通司法人員從而獲得案件審理內部消息的指控。法國《世界報》公布的兩段手機通話記錄顯示,薩科齊與律師蒂埃里·赫爾佐格商量,打算為高級法官吉爾貝·阿齊貝爾在摩納哥謀取一個高級職位,以換取對方為自己提供有關2007年總統競選違規行為調查進展的內部消息。薩科齊因涉嫌在2007年總統選舉期間接受利比亞前領導人穆阿邁爾·卡扎菲多至5000萬歐元的現金支持而受到指控。
“我會幫助他(阿齊貝爾)……會為他打點好。”薩科齊告訴赫爾佐格,“打電話給他,告訴他我會處理好。我準備去摩納哥,與王子(阿爾貝)會面。”另一段對話中,薩科齊讓赫爾佐格轉告阿齊貝爾,說自己那天與時任摩納哥國務大臣米歇爾·羅杰見了面,會隨時告訴他找工作的進展。按這家媒體說法,兩次通話均在今年2月,來自薩科齊一部用假名登記的秘密手機。不過,薩科齊似乎發現這部手機遭監聽,為阿齊貝爾謀職的事隨后不了了之。
在電視采訪中,薩科齊堅稱他是清白的,相關的調查是政治迫害。薩科齊這么說的背景是總統奧朗德支持率低迷,各黨派已經開始為2017年總統大選較勁。薩科齊從去年起,多次暗示將于2017年再次競選總統。就在這當口東窗事發。
事實上,關于薩科齊貪腐的丑聞在他2007年到2012年擔任總統期間就已經甚囂塵上。首先是他接受法國首富、歐萊雅集團繼承人貝當古夫人15萬歐元政治獻金。按照法國的相關選舉法律,如果總統候選人接受資助,必須要有明細單,并且要對外公開,防止當選后以權謀私,為捐款人謀取利益。此事擾攘許久,最終于2013年10月被法官撤銷,薩科齊逃過一劫。
貝當古政治獻金案的麻煩剛剛過去,卡扎菲政治獻金案又接踵而至。據媒體揭露,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曾經向薩科齊秘密提供了數百萬歐元以幫助他參加2007年的總統競選。薩科齊當選總統后,法國同利比亞的關系令人吃驚地得到迅速改善,薩科齊還正式訪問了的黎波里。2011年利比亞發生政治動亂,薩科齊政府又突然改變立場,率先承認和支持反政府力量,斷然與利比亞政府斷交。卡扎菲對薩科齊的反目成仇十分惱火,其子賽義德放出了狠話:“薩科齊,還錢!是我們利比亞人支持了你的競選,我們有證據。”卡扎菲向薩科齊提供資助的秘密由此公開曝光。后來,利比亞政權倒臺、卡扎菲本人被擊斃,關于薩科齊接受卡扎菲競選資助的傳聞才隨之銷聲匿跡。
但是,法國司法部門并沒有罷手,去年3月開始對此展開調查,9月份決定對薩科齊采取電話監聽措施。司法部門認定,薩科齊涉嫌以權謀私、腐敗和竊取司法情報等項罪名。今年2月26日,司法當局就此三項指控正式展開調查。7月1日,薩科齊被警方刑事拘留,接受南泰爾預審法官的詢問。拘留時間長達15小時。7月2日,司法當局宣布,對薩科齊正式立案調查,此案移交給巴黎大審法庭。隨后,薩科齊恢復自由,等待進一步司法調查。
“正式調查”則意味著,法院認為有“重大或一致的證據”顯示嫌疑人可能與罪行有牽連,事態嚴重。據有關專家分析,薩科齊受到的指控罪名一旦成立,他將遭到10年監禁和罰款15萬歐元的最高刑事處罰。
這位充滿個性的法國總統昔日曾是法國政壇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上次選舉輸給現任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后,一直蓄勢待發,期待2017年重返愛麗舍宮。雖然距離選舉還有三年時間,薩科齊卻意外在拘留所里待了15個小時,還面臨遭起訴的危險,政治生涯陷入危機。
檢方可能對薩科齊提出的指控包括非法接受政治獻金、以權謀私、利用政府機密贏取私利等罪名。調查人員透露,涉及薩科齊的相關案件至少有五起,包括非法籌集政治獻金、試圖收買法官等。如今在法國政壇刮起“雷陣雨”,把薩科齊身上的污點廣而告之。
對此,薩科齊堅稱這是政治對手的“迫害”。在被正式立案調查的當天,他就在法國電視一臺等主流媒體上發表談話,斥責這是法國司法被“政治工具化”的典型。離2017年總統大選還有三年時間,但是,當前法國各派力量已經摩拳擦掌,執政的社會黨在不久前舉行的歐洲選舉中慘遭失敗而極右翼國民陣線贏得歷史性勝利,這使得奧朗德和社會黨政府處于十分被動地位,再加上奧朗德本人的民望持續低落,社會黨三年后失去執政地位的可能性大大增強。最大的反對黨人民運動聯盟目前正準備重新確立領導核心以備戰三年后的大選,而2012年敗選后始終保持沉默的薩科齊最近大有政治復出的勢頭。薩科齊一旦東山再起,將改變人民運動聯盟群龍無首的狀況,也為2017年奪回執政大權增添勝算,這對社會黨顯然極為不利。
于是,薩科齊此刻再一次被司法起訴,立即引起了媒體評論的關注和猜測。這起案件一旦進入審理階段將會持續至少一年半以上,無論結果如何,作為犯罪嫌疑人,薩科齊失去了重返政壇的資格和參加總統競選的機會。誰能從中獲益,不言自明。
有媒體說,與其說是薩科齊在“喊冤”,還不如說是他重返政壇的公開亮相。一向行事果斷剛烈的薩科齊顯然是要利用這一事態來絕地反擊,利用自己遭遇“司法不公正”而贏得民眾的同情和支持。他的這一指責引起了社會輿論對法國司法獨立的質疑和爭論。
在法國政壇,借對手陷入司法訴訟獲得政治上的利益和先機,是薩科齊向來駕輕就熟的拿手好戲:憑借巴黎市長任上吃空額和非法挪用工程款指控,薩科齊讓自己亦導師、亦對手的前輩希拉克成為第五共和國第一位被定罪的離任總統,從而搬掉自己頭頂上的一座大山;憑借對“清流案”的不依不饒、窮追猛打,他讓自己黨內最大政敵德維爾潘最終被邊緣化(盡管在漫長司法程序后德維爾潘本人被判無罪),無法威脅自己在2012年大選中的黨內唯一候選人地位;憑借對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斯特勞斯·卡恩“花案”的不依不饒,他成功地讓這個曾被公認為在2012年總統大選中輕取薩科齊的左翼政治家身敗名裂,再無翻身機會。借刑事訴訟做政治文章一事而言,薩科齊無疑是個中頂尖高手。但正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回恐怕要輪到薩科齊自己了。
這不由叫人提出疑問:這是一起單純的反腐案件,還是一個背景復雜的政治斗爭?
但是,不管怎么樣,播什么種子,得什么果,這是最簡單的道理。在電視屏幕或國際講壇上風光無限的政治人士,接受人們的掌聲,必然要付出的代價就是遵紀守法,而不能“說一套、做一套”。薩科齊或許被不少人所擁護,但違反了法律規定,就必須老老實實承擔后果。
事實上,薩科齊不是西方政壇第一位因腐敗問題而被調查的前高層領導人。從薩科齊到貝盧斯科尼,多少一度叱咤風云的政壇大佬最終晚節不保,聲名狼藉,甚至鋃鐺入獄。雖然在臺上權傾一時,無比風光,但一旦東窗事發,他們卻難逃最后一劫。
比如,法國前總統雅克·希拉克也是曾因為違法情節遭曝光而現出“大老虎”的原形。2011年12月15日,希拉克因為在擔任巴黎市長期間挪用公款、濫用職權被指控,并被判以兩年監禁,緩期執行。法院在判決書中稱,希拉克在1977年到1995年擔任巴黎市長期間虛設公職,有40多人在市政府掛名領取報酬,卻根本不在那里工作。此外,他還挪用公款,以資助其所領導的政黨,為其競選總統鋪路。法庭最后認定,希拉克犯有“挪用公款”、“濫用職權”和“謀取非法利益”罪,判處他兩年有期徒刑、緩期執行。
又如,以色列前總理奧爾默特、前總統卡察夫。2014年5月13日,以色列特拉維夫地方法院做出裁決:前總理奧爾默特因受賄罪被判入獄六年。奧爾默特由此成為以色列1948年建國以來首位因腐敗罪名獲刑的前總理。奧爾默特于2006年5月就任總理,2008年9月因卷入腐敗丑聞而宣布辭職。在此前的2011年11月10日,以色列最高法院維持特拉維夫地方法院判決,認定素有“干凈先生”之稱的前總統摩西·卡察夫強奸罪名成立,判處他入獄七年。根據指控,卡察夫20世紀90年代出任旅游部長期間,兩次強奸旅游部一名女性雇員;2000年至2007年擔任總統期間,性侵犯和性騷擾兩名總統府女雇員。
更有名的還是意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2012年10月26日,米蘭地方法院以稅務欺詐罪一審判處意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四年監禁,同時處以他支付1000萬歐元賠償金,并禁止其在五年之內擔任公職。2013年,米蘭一家法院認定這位億萬富豪與未成年人發生性關系屬實,判處貝盧斯科尼七年監禁,但貝盧斯科尼不服,提出上訴。
其他被揪出的“大老虎”如埃及前總統穆爾西、菲律賓前總統阿羅約、韓國前總統盧武鉉、秘魯前總統藤森等等。對于這些頭頂“光環”的“大老虎”而言,他們的行為被嚴格的游戲規則限定,一旦“出界”,社會輿論就像是“緊箍咒”,會把他們的劣跡一一曬在陽光之下。那些不能依法辦事的政治精英一朝變成“大老虎”,就不可能逃過懲罰。
薩科齊事件在法國引起軒然大波是必然的。其實,薩科齊接受司法調查已有多次,并非新鮮事,公眾早已習以為常,但是警方對他實行刑事拘留卻引起強烈反應,因為薩科齊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自1958年成立以來第二位遭到刑拘的卸任共和國總統。一位卸任總統被司法監聽和羈押、起訴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憲法》第67條明確規定:共和國總統不能在任期內被傳喚作證,不能被起訴、被偵訊、被預審和被追訴。但是,該禁令在總統卸任一個月就解除,總統就和普通人一模一樣。
從薩科齊失去刑事豁免權之日算起至今已經整整兩年,兩年期間,這位卸任總統始終處于官司纏身的狀態之中,司法調查接連不斷、指控罪名不斷翻新,但最終都成了證據不足的懸案。這場曠日持久的官司,雖然短時間內還是難以水落石出,但是卻揭示了法國政壇和司法運作中不少鮮為人知的內幕,這對于全面了解法國的民主和司法體制不無益處。
薩科齊案件的起源是兩起政治獻金丑聞,這就涉及政黨資金籌集問題。法國對政黨資金籌集有明確的規定,對于那些在國民議會內擁有席位的黨派,根據其席位多少等條件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但是,這筆錢來自納稅人,數額十分有限,一般難以維持一個政黨的正常運轉。因此,各黨派必須以募捐等形式尋求社會力量的幫助。對于募集社會捐款,也有明確和嚴格的規定:在非選舉年份,每個捐款者一年的捐款數額不得超過4600歐元,在選舉年則不得超過7500歐元。顯然,如果像揭露的那樣,貝當古夫人2007年一次向薩科齊提供15萬歐元的資助,那是大大超過了規定限額。接受超過規定限額的資金構成違法,必須受到司法追究。
在法國,這類違規或違法的籌集資金現象并不鮮見,特別是在歷屆總統大選期間,各黨派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搞競選活動,于是采取各種合法或者非法手段來籌集資金成為普遍現象。今年2月,媒體揭露出人民運動聯盟的“假發票案”就是最新的例子。這類非法籌集政黨資金的事件也曾發生在前總統希拉克、德斯坦、前總理巴拉迪爾等人身上,司法部門雖然介入調查,但最終也都是不了了之。
這類案件大都很難一查到底,究其原因,除了證據難以查找之外,更重要的還是政治原因。1995年總統大選進入決賽的兩名候選人是希拉克和若斯潘,據說這兩個人的競選活動賬目上都出現了不規范的資金往來。當時負責審批選舉結果的法國憲法委員會主席迪馬對此了如指掌,但是還是掩蓋了這一事實而批準了選舉結果。迪馬在事后曾吐露心聲說,各黨派的大選資金都存在一些“灰色地帶”,如果一旦認定選舉結果違法,那將會在法國引發強烈政治地震。于是,迪馬采取了息事寧人的做法,目的就是維持法國現行政體的穩定和延續。由此可見,這種體制上的弊端,大家心知肚明,但沒有人愿意觸動它,更不可能去改變它。
薩科齊一案透露出來的制度性問題是,法國政府官員的透明度,在歐盟各國內部比較起來相對較低。目前,法國還沒有正式全面的針對所有官員的財產公開制度,這在歐盟內部是比較滯后的,也讓近年來開展的反腐運動備受期待。去年初,奧朗德政府的預算部長卡于扎克因“稅務欺詐和洗錢”而遭受司法調查。經過一番審訊之后,卡于扎克被迫承認其在瑞士擁有總額為60萬歐元的秘密銀行賬戶,后來又將該賬戶轉移到新加坡,他也因此被迫辭職。這成為奧朗德政府的一場政治災難。但卡于扎克丑聞后,奧朗德要求所有政府部長公布個人財產,以挽救政府聲譽,但人們還不知道這會不會發展為全面的制度重建。
另外,在號稱三權分立的法國,實際上司法獨立迄今為止仍然存在著種種事實上的障礙。政府司法部長和總統擁有的對法官的任命權和批準權明顯地對司法界從職人員的前途存在著巨大影響。反過來,法官的政治傾向又明顯地影響著他們的司法判決。薩科齊就指責起訴他的法官參加了“左翼法官工會”,是在左翼政府司法部長多比拉指使下在背后下絆、試圖阻止他在2017年東山再起……法國司法仍然涂著濃重的政治色彩,仍然是政治斗爭的工具。
英國《衛報》在社論中寫道:“從某種意義上說,薩科齊在巴黎被拘,是最近歐洲各國發起的打擊政府高官金融腐敗犯罪運動的一部分。”近年來,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希臘、愛爾蘭、英國等國高官都遭受過反腐審訊,很多人為此付出了政治代價。或許,薩科齊的煩惱,也是西方政客的煩惱。
總之,在現代社會,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社會,對于官員的約束和要求同樣是基于法律的基本規定,同時提出更高的道德標準。那些無法達到這些標準的高級官員,無論什么地方、什么體制、什么文化背景,只要違背了法律和道德,是不可能逃過司法制裁的。
編輯:程新友 jcfycx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