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胡珍玲
苗族人上寨
文·圖/胡珍玲
與朋友相約去貴州采風,慕名去了苗族的朗德?!袄实律险笔且惶幖褡屣L情、自然風光為一體的旅游大鎮。
地理位置鎖定在距黔東南州凱里市29公里,距雷山縣城17公里,屬雷山縣丹江區報德鄉轄區。寨內苗民的服飾以長裙為特征,所以又稱為“長裙苗”。在這里除了可以欣賞到苗族獨有的木吊腳樓建筑外,還可以欣賞到寨民表演的攔路酒歌、盛裝苗舞、蘆笙舞、八抬蘆笙舞等讓人耳目一新的節目。
臨出發前,從資料得知,朗德上寨被列為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得天獨厚的民族旅游資源,是享譽海內外的“中國民間歌舞藝術之鄉”、“全國百座露天博物館”之一。我們驅車來到村前,眼前的山村群山環繞,優美靜謐,村寨前一條清澈的溪流,緩緩流入丹江。風雨木橋,石磨碾房,水車成行,群鴨嬉水,好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村寨依山傍水,茂林修竹,進村首先耳聞的是悅耳動聽的蘆笙和苗歌。目睹的是古香古色的吊腳木樓和綠林青蔓中的蜿蜒石路。
郎德上寨民居依山而筑,鱗次櫛比,錯落有致。進入寨子陣陣蘆笙,歡歌笑語聲聲入耳,循聲尋去就看到銅鼓、蘆笙場內吹吹打打,熱熱鬧鬧。原來村民們正在為一個旅行團進行苗族風情表演,攔路酒歌,蘆笙舞,盛裝苗舞等節目一個接著一個,著實讓我們大飽眼福。
值得一提的是寨中道路、院壩及各戶門庭,都用鵝卵石或青石鑲砌鋪就。寨中的銅鼓、蘆笙場十分有特色。場地模仿古代銅鼓面太陽紋的圖案,以青褐色鵝卵石和料石鋪砌成十二道光芒,朝著十二個方向伸展。銅鼓、蘆笙場的兩頭,用鵝卵石、水泥鑲嵌成兩匹飛奔的駿馬。賓客進郎德上寨得按苗家禮俗喝攔路酒。從寨腳公路開始,到寨頭的進寨門樓,設迎客攔路酒卡,且多達12道。每道酒卡,都是在路中間放一張方桌,兩邊站著幾個身著盛裝的苗族男女青年,提壺端杯,向客人敬酒,每道兩土碗,表示福壽雙全。最后一道,酒卡是進寨門樓,土碗換成了大牛角。不善飲酒的賓客也不必太擔心,只要你雙手背在身后,彎腰用口唇輕觸酒杯即離,即為過了“酒關”。歡迎儀式還有燃鐵炮、放鞭炮、奏莽筒、唱酒歌等。在這之后,婦女們身穿繡衣條裙,頭戴銀角冠,男子們則身著深藍色長袍馬褂。村民把客人引至寨中心蘆笙場。場上銅鼓高懸,青年村民在這里為客人獻上傳統的苗族歌舞。蘆笙舞、板凳舞、木鼓舞,銅鼓舞……最后,全村男女老少絡繹上場,圍成若干個同心圓,隨著銅鼓點子款款繞場起舞,客人們也被邀入場內,使狂歡活動達到高潮。歌舞之后,可信步走入普通苗家,那“吱呀”的紡車,“嚓嚓”的布機,講述著大山中寧靜的生活……
在郎德上寨,我觀察他們每一場演出大致五六個節目,表演一結束,身著盛裝的苗族姑娘和參與演出的苗族中老年婦女紛紛手提竹籃,推銷銀鐲、手鏈、針繡和自家制作的手工織品。值得一提的是,她們絕不強行推銷和糾纏游客購買,就是給她們拍照或合影時她們也非常耐心、友好的配合,這對于我們攝影采風者來說真是喜出望外。
感謝讀者朋友和攝影愛好者對 “鏡界”欄目的關注與支持,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投稿要求:字數800~1000,照片10張以上。
微信號:shc0120
郵箱:mapwowo@163.com
電話:021-61851212 沈海晨
欄目主持人: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