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馬公司演示JAGM導彈雙模制導系統功能 該公司為聯合空地導彈(JAGM)研制的雙模制導系統成功命中了一個由激光指示的移動目標。
在演示中,該導引頭被安裝在支架上,在飛行了6千米后,追蹤到了半主動激光指示器發出的激光信號,并成功命中一個移動目標。該飛行試驗驗證了洛·馬公司為JAGM導彈開發的制導技術是成熟的,并且已經具備投產的能力。在此之前,該公司已經完成了雙模制導系統的多項關鍵性設計評審,評審顯示該設計可滿足用戶的所有要求。
該導引頭具備兩種模式:分別是“海爾法”導彈的半主動激光制導模式以及具備全天候“發射后不管”能力的“長弓”毫米波雷達制導模式。該制導系統可以由現有的海爾法導彈生產線制造,采用了模塊化的開放結構,方便導引頭未來升級到三模式制導。 (云)
雷聲公司演示“獅鷲” Block III導彈 該導彈是“獅鷲”導彈的最新改進型。Block III導彈采用了改進型半主動激光導引頭以及新型多效應戰斗部系統,提高了導彈打擊多種目標的威力,使得導彈可以更有效地摧毀更多的靜止及移動目標。
該導彈的新型導引頭采用了增強型電子元件,具備更強的信號處理能力,能夠應對各種復雜的作戰環境,并擴大了導彈的打擊范圍。新導彈已經投產,該公司希望它能夠很快裝備部隊,成為部隊的核心裝備。 (云)
美國海軍測試“戰斧” Block IV導彈通信系統的最新改進 測試中,由“斯特瑞特”號驅逐艦發射了一枚“戰斧” Block IV導彈。導彈在按照預先編制的路徑飛行過程中,從一個模擬的海戰中心以及其他導彈之外的先進傳感器獲取更新數據,更新導彈的目標位置信息。在整個飛行過程中,導彈與所有指揮控制設施保持通信,不斷獲取目標更新數據,直到摧毀目標。
該公司稱,為應對不斷升級的威脅,“戰斧”一直在現代化改進。目前,操作人員已經實現全程操作通信系統及導引頭,具備了更加動態的目標瞄準能力。改進后的“戰斧”導彈凸顯了戰場巡飛能力,可根據戰場上目標的變化迅速調整瞄準點,再加上該導彈所具備的遠射程能力,其打擊敵縱深目標的能力獲得巨大提升。 (云)
美國陸軍青睞卡爾·古斯塔夫便攜式武器系統 計劃將其作為美國輕型步兵部隊的制式裝備。這意味著這種著名的武器在美國特種部隊服役多年后,再次成為美國陸軍輕型步兵部隊的標準裝備。
卡爾·古斯塔夫便攜式武器系統由瑞典薩伯公司研制,美軍編號為M3 MAAWS,主要用于彌補美軍缺乏可拋棄發射武器的問題,該系統已經在美國特種部隊服役超過20年。
它是一種服役歷史較長的武器系統,已經在全球40個國家服役。目前該系統依然在改進中,以適應各種作戰需求。該系統可發射多種彈藥,最近又新增加了655 CS新型高爆反坦克彈藥,降低了發射時后部的爆轟波,使得系統首次具備了在封閉空間發射的能力,提高了士兵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 (云)
泰利斯公司贏得SCOUT Mk3新型海上雷達的首份合同 該公司已經獲得生產合同,負責交付和安裝SCOUT Mk3海上監視雷達。后者將安裝在荷蘭海軍正在建造的聯合支援艦“卡勒爾·多耳曼”號上。
SCOUT Mk3為海上監視雷達,具備截獲概率低的特點。該雷達安裝在聯合支援艦上后進行的首次海試定于2014年5月。
該雷達為成熟的2D海上監視雷達,采用先進的多普勒處理技術,具備很高的距離分辨率以及更強的抗雜波干擾能力。該雷達甚至可以在高海況下探測小型目標。 (云)
美國AH-64E“阿帕奇”直升機試驗M-DSA系統 該直升機的現代化晝用傳感器設備(M-DSA)進行了飛行測試。測試演示了該系統的成熟性及其為“阿帕奇”直升機的現代化目標捕獲與指示瞄準/駕駛夜視傳感器系統(M-TADS/PNVS)增加了哪些新功能。
新系統改進包括:增強了后者指示與測距能力,完全覆蓋了現有及未來武器的射程;改進型傳感器使駕駛員通過座艙顯示器可以看到高清晰、高分辨率近紅外和彩色圖像;新增的視場顯示功能可將圖像與M-TADS前視紅外圖像融合,使駕駛員可以通過一個顯示就更加清晰地分辨民用和軍用目標;采用新的激光光點指示器,提高了與地面部隊的協調能力,為多模式激光器提供了人眼安全能力,使得系統可以在城區執行任務以及平時訓練時使用。 (云)
美國海軍首次在“超級大黃蜂”戰機上測試紅外搜索與追蹤系統 該紅外搜索與追蹤系統(IRST)由波音公司和洛·馬公司聯合研制,它是美國海軍“超級大黃蜂”戰機重要的改進項目,使飛機可以在遠距離探測現有系統難以探測的目標。該系統根據2011年的一份1.35億美元合同研制,計劃在2017年部署。
該系統結合“超級大黃蜂”的先進雷達及“咆哮者”的電子攻擊雷達的干擾能力,將使飛行員具備在各種戰場危險環境下控制天空能力。當戰斗機的雷達關機時,飛行員可以利用該系統發現及確定目標位置,從而選擇適用的最佳武器進行攻擊。 (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