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爽
欄目編輯:韋國良
那些壞了大事的小人物
☉劉 爽

在歷史上,不可一世的帝王將相們固然能夠深刻地影響歷史的走向,但是小人物在某些時刻也能起到關鍵作用。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經常互相攻伐。有一年,宋國大夫華元率軍攻打鄭國,夜宿某地。由于第二天就要和鄭軍交戰了,為了振奮士氣,華元吩咐炊事員給大伙加餐,每人分一大塊羊排骨。當晚,士兵們興高采烈地捧著骨頭大啃特啃,只有華元的馬車夫羊斟在一邊喝涼水。原來華元軍務繁忙,忘了交代人分給羊斟一份。羊斟見其他人吃得滿面紅光,不禁氣不打一處來。第二天,宋鄭兩軍相遇,雙方擺開陣勢,互相廝殺起來。就在兩軍激戰正酣的時候,羊斟忽然一甩鞭子,駕著馬車風馳電掣般向鄭軍的營地駛去。車上的華元大驚,羊斟回過臉答道:“昨晚你有權不給我羊肉吃,今天我有權讓你當俘虜。”就這樣,羊斟駕著指揮車徑直到了鄭軍大本營。可憐華元研究了一晚上的兵法計謀還未施展,就稀里糊涂地成了戰俘。
民以食為天,所以不給人吃飽飯帶來的后果還是非常嚴重的。
小人物不僅能夠毀家滅國,他們的厲害之處還在于能夠左右歷史的走向。
公元199年,袁紹和曹操之間爆發了爭奪北方老大地位的官渡之戰。在戰爭過程中,曹操處于不利的地位,眼看就要彈盡糧絕了,但不久后曹軍等來了戰爭的轉機。原來袁紹手下有個叫許攸的謀士,他經常喋喋不休地給袁紹出謀劃策,但卻始終得不到重用,傷了自尊,便投降了曹操,向曹操提供了袁軍烏巢糧倉的詳細情況。曹操聽了后喜出望外,急忙派軍夜襲烏巢,把袁紹辛辛苦苦積攢的糧食連燒帶拿,折騰了個精光,從而一舉扭轉了戰略上的被動局面。
歷史總是喜歡重演,一百余年后,前秦皇帝苻堅也嘗到了小人物給他帶來的苦果。
公元383年,已經一統北方的苻堅率九十萬大軍攻打偏安江南的東晉。苻堅率領前秦軍的先鋒部隊到達了壽陽,和晉軍隔淝水相望。他派出東晉的降將朱序去現身說法,勸說晉軍統帥謝石和謝玄放棄無謂的抵抗。沒想到朱序一到晉營,不但沒有勸降,反而向二謝建議,應該趁前秦軍還沒集結完畢,速戰速決,殲滅其先頭部隊。晉軍采納了朱序的建議,強大的前秦帝國由是被擊潰,北方又重新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中國統一的時間,被朱序大大地推遲了。
也許羊斟、許攸、朱序等人在各自的主子眼里都是無關痛癢之輩。然而他們卻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給了大人物們以當頭棒喝。老子說過:“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在歷史上,不可一世的帝王將相們固然能夠深刻地影響歷史的走向,但是小人物在某些時刻也能起到關鍵作用。
(摘自《經典閱讀》)
·文化廣角·
欄目編輯:韋國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