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崇競
欄目編輯:韋國良
·薦書悅讀·
一面用戰史說話的鏡子
——品讀徐焰《淘盡百戰評說古今》
☉蔣崇競

唐代名臣魏征曾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品讀國防大學徐焰教授著作《淘盡百戰評說古今》,深刻感受大家大作體現出大思想大境界,戰史解讀力透紙背、鞭辟入里,人物點評一針見血、恰如其分。徐焰教授史海拾貝,串珠成鏈,評史明鏡,引人深思。
好書總讓人熱血沸騰、回味無窮,它猶如一面鏡子,折射出作者的才氣、底氣和銳氣。開篇自序《改革開放強軍賦》洋溢著大浪淘沙般的豪情氣魄,令人蕩氣回腸!“稽之往史,吾國紹漢唐之遺烈,作百世之先進”,捧出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掃陰霾以除沉珂,振軍旅再整兵革”,展現勇往直前的氣魄;“三尺講壇塵與土,盡攬勇驍報國學子”,抒發甘為人梯的喜悅;“保發展遍域內,壯軍威于云庭,中華慶振興,國運更蒸隆”,呈現出對強軍興國的憧憬。字里行間文采飛揚,名言佳句信手拈來,顯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史底蘊和生活積淀,折射出一位老兵對國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飽含對現代國防的憂思,體現軍人使命責任的勇于擔當,令人肅然起敬!
史海鉤沉,百家爭鳴。研究歷史只有把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等結合起來用,才會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徐焰教授懂得嫻熟運用各類“鏡子”,在戰史研究中獨樹一幟。譬如,圍繞楚漢相爭,作者抨擊了古人出于君王創造歷史的唯心史觀,跳出了從領袖個性特點論成敗的俗套,針對“楚軍雖屢戰屢勝卻愈戰愈衰,漢軍屢敗卻實力日益增強”的怪象,從經濟實力角度客觀分析楚漢相爭,點明項羽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不懂經濟、不善于收攏民心,令人耳目一新。再如,對于千古贊譽的《隆中對》,作者在肯定諸葛亮才智的基礎上,點明他的戰略硬傷是違背了《隆中對》“避強擊虛”原則,引用毛澤東的點評“其始誤于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認為劉備發展方向的最優化選擇是漢中盆地而非荊州,一路抽絲剝繭、層層析理,令人信服。點評歷史最忌泛泛而談、人云亦云,作者能在常人熟知的歷史典故中提煉出十分有價值的線索,改變了我們以前對英雄人物的慣性認識,這與他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研究方法思維是分不開的。
“歷史是一面多棱鏡,歪曲它的最好辦法便是只講一面。”徐焰教授的話直擊黨史軍史研究中某些人攻其一點不及其余的偏頗。對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歪曲黨史軍史、惡搞英雄人物,徐焰教授勇于匡本正源、激濁揚清。針對當前影視界拍攝諜戰片靠“奢華+手槍+美女”吸引眼球的怪象,作者在《地下工作的真相是怎樣的》一文中,從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隱蔽工作的準確定位、工作原則要求等方面予以證實,從國共兩黨地下工作的對比分析,點明政治基礎、黨絕對領導才是地下工作的靈魂,讀來令人深受啟發教育。再如,圍繞中國抗日戰爭、抗美援朝戰爭人員傷亡問題,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論證,分析有理有據,點評恰如其分,真正體現了講戰史要注重定量分析和數字嚴謹的原則。習主席多次強調,宣傳思想陣地,我們不去占領,人家就會去占領。牢牢掌控黨史軍史宣傳的主動權,需要更多像徐焰教授這樣有水平講策略的歷史研究工作者。
鏡子的特點是能夠反射光線,研究歷史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以史為鑒、資政育人。徐焰教授的《解放軍實行軍銜制度的回顧》立足不同時代背景,客觀分析我軍實行軍銜制度的曲折歷程,啟示當前深化軍銜制度改革勢在必行;《從歷次國慶閱兵看中國武器裝備的進步》《改革開放三十年,武器發展邁三臺階》展現改革開放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啟示加快武器裝備研究、鞏固國防力量時不我待;《兩個航空紀念日催喚空軍發展》《警惕敵對勢力的網絡心理戰》警惕軍隊時刻要安不忘危,強化戰備意識,歷練打仗本領。這些對加強我國國防和軍隊建設、應對國內外嚴峻挑戰有著積極借鑒意義。
史海泛舟,開卷有益,知史明史是修身治國之基。生活中的智者會不時從歷史中汲取養分,撥開迷霧、洗凈塵垢,保持心靈如明鏡般亮堂。此書既可作為高層決策的案頭參考,也可為各級領導者提供有益借鑒,對于青年官兵豐富個人史學知識、增強理性思維能力亦頗有助益。
【作者系96211部隊宣傳科科長】
(該書系長征出版社出版的《當代中國著名軍事專家講壇經典》叢書之一,李際均、金一南、馬駿、彭光謙、徐焰等18位軍事專家聯袂打造,郵購電話:010-68522684、68510870,詳見《解放軍報》10月8日第12版)
·編讀往來·
欄目編輯:韋國良
“編讀往來”欄目期待您的參與。您可就刊物、欄目、文章以及版式、插圖等發表意見,可抒發對于政治工作、政治工作研究的見解,亦可與編輯探討或與讀友交流對于工作生活中遇到問題的見解或疑惑。
·獲獎訊息·
日前,我刊接到遼寧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發來的獲獎通報:在遼寧省第15屆期刊編輯優秀作品評選中,《政工學刊》“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榮獲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