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中鋒
中秋前夕,我隨張鄉長去特困戶王有禮家慰問。當王有禮接過張鄉長遞過去的兩桶花生油、兩袋精粉面和二百元現金的時候,不但激動地熱淚盈眶,連聲說“謝謝、謝謝”,而且“樸通”一聲給張鄉長跪了下來。這場面讓我也非常激動。
過了一個多月,我的一位老同學的企業要招工,我就和張鄉長商議:“張鄉長,不如讓王有禮到我同學的廠子里干吧。讓他一個月掙上個四五千塊錢,這樣,不久他就可以發家致富了!”張鄉長一聽,搖搖頭說:“不行,不能讓他去打工掙錢!”我很不解:“這是為什么呢?”張鄉長笑了笑說:“時候到了,你就知道了。”
又過了兩個月,鄉里接到一家食品加工廠飼養速成鴨的訂單,于是我又找到了張鄉長:“張鄉長,這個食品加工廠提供大棚、鴨苗、飼料和技術,自己不用投入一分錢,只要肯出力就行。不如我們讓張有禮也搞兩個大棚吧,這樣,弄得好的話,一年他就可以掙七、八萬呢!”張鄉長一聽,又搖了搖頭說:“這樣更不行。讓誰干也不能讓他干!”我更加不解:“這究竟是為了什么呢?”張鄉長仍是笑了笑說:“時候到了,你就知道了。”
轉眼間到了春節前夕。李縣長來我們鄉慰問特困戶,張鄉長就將他領到了王有禮家。當王有禮接過李縣長遞過去的兩桶花生油、兩袋精粉面和二百元現金的時候,不但激動地熱淚盈眶,連聲說“謝謝、謝謝”,而且“樸通”一聲也給李縣長跪了下來。我看到,李縣長頓時激動地雙手發抖……
這時,張鄉長悄悄地將我拉到一邊說:“如果王有禮發家致富了,我們還能上哪兒找這樣激動人心的場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