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筱本

漓江晨(水彩畫) 梁偉杰 作
梧州,潯、桂兩道美麗的江水從城中流過,最后匯成一個延綿千里的“人”字。長洲區便是那大寫“人”字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林間傾情(工筆國畫) 何欣寧 作
長洲區有著燦爛的歷史文化,在當下,益發顯得生機勃勃。尤其是在美術、書法的這塊沃土上,開出的不僅僅是一片欲燃的花,更是生命的一種怒放姿態。

書法 張文輝 作
在長洲區的書畫家辛勤澆灌下,這花濃烈、飽滿、絢爛,集聚著力量,蓄滿了感情,用一種含蓄而細看又張揚的方式向外伸展——他們的作品在市、廣西乃至全國展覽中都獲得了喜人的成績。
長洲區,集聚著一批優秀的梧州畫家。畫種遍及中國畫、油畫、水彩畫、水粉畫、色粉畫……其中,西畫類的畫家人數眾多。
生活或工作在長洲轄區的畫家們,在創作中秉承著真誠、執著和自信,一直很少出現怪誕、不可捉摸的畫風——盡管也有人在繪畫的具象和抽象之間游走,但依然有著東方的思維方式和表現方法。

書法 孫偉義 作
在經濟大潮迭起的今天,人心浮躁,不少人熱衷于畫照片、走捷徑。而坐落于長洲區的梧州市西畫研究會卻有這么一批畫家,他們選擇了傳統的艱苦創作方式——走進自然,走進生活,去采風,去寫生。新鮮的空氣撲面而來,新鮮的血液灌注筆端,使他們受益無窮。

書法 周長海 作
梁偉杰的畫路廣,功底扎實,很早就有作品入選全國美展。早些時候他剛從教學講臺退下來,但寶刀依然未老,在今年7月舉辦的“廣西水彩三十年大展”仍有其作品入選其中;勞康平這位畫壇“快槍手”,聰慧、勤快,成績不俗。在去年,連續兩次入選全國美展,創造了梧州畫壇的奇跡;李煜榮、馮桂強的作品皆以寫實見長,人物造型準確自然,色調真切和淳樸,有頗強的表現力。他們的作品也在去年入選了全國美展,為梧州畫壇增添了可喜的一筆;吳軍、張鳴都是科班出身的畫家,他們以異乎尋常的敏銳與細膩,去感受自然、感受生活,以灑脫明朗的調子組織成富有樂感的畫面,使人像是在聆聽一首令人陶醉的奏鳴曲。

侗鄉之夏(油畫) 吳軍 作
在中國畫中,工筆畫一直是我市美術創作的強項。廖慶基、何欣寧夫婦和黃艷霞等畫家,參加重大的展覽均以工筆畫出彩。廖、何夫婦的畫風沉寂凝重,厚拙的線條、流動的墨韻和沉著的色調,構筑出質樸含蓄的畫面氣息;黃艷霞的作品風格迥異,她筆下的物像略帶變形、夸張,富于裝飾性,含蓄微妙的色彩變化和筆墨氣韻中,透露出幾許女性的詩情。

書法 劉 暢 作
我們高興地看到,生活或工作在長洲轄區的一大批中老年書家的作品日漸豐富深刻,一批新人脫穎而出。他們的作品,文化、技術含量在增高,審美意識在增強。追求變化,增加藝術感染力成為重要特征之一。
長洲區的書家們深深地知道,書法不僅是一種藝術追求,同時也存在藝術觀念與精神之下的技巧學習。他們在書體風格、技巧上有了各自的追求和考量,他們對書法線質、線形、線律、力量感、立體感、節奏感、厚重感、墨色、空間形態的理性認識,促進了書法創作水平的提高。

書法 葉江華 作
取法石刻書法的,更強調線條的力量、立體感與通篇章法的空間構架,充分展現“金石味”。書家鄭偉標是這一路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注重視覺表現力,在繼承的基礎上,加入個性和變化,屢有汲古出新的作品入選各種重大展覽。此外,許國雄、李海波、董開勝亦屬這一路,其中,許國雄以篆刻見長,作品古樸厚重,章法協調;李海波的楷書脫胎北碑,有魏晉之逸風,筆力遒健;董開勝的隸書出自漢碑,用筆渾厚,意態恣意。

金秋田園(工筆國畫) 廖慶基

書法 陸群紅 作
取法墨跡書法的則是另一種藝術追求,從他們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更多體味線條的節奏感及通篇的墨色變化,尤其是對線條的起止、承接等細節的精確玩味。這類書家在長洲區人數眾多,如葉江華、葉來雄、孫偉義、莫金華、謝翠云、張文輝、梁孔政、陳彥明等。葉江華的楷書作品以唐代褚(遂良)體為基礎,上追晉人韻致,用筆輕重跌宕,端莊明麗;葉來雄擅行草,他的作品在“二王”的基調上,揉進了章草意味,作品氣息澄明,從容安靜,多次入選全國展;孫偉義、莫金華、謝翠云、梁孔政、陳彥明、張文輝等書家均屬行草一路,有的脫胎于“二王”、有的出自顏真卿、米芾,他們的作品或穩健溫和,或熱情奔放,形式豐富,各有特點。值得一提的是,孫偉義不但沉醉于書法,而且還自撰詩詞、楹聯,所寫作品透出一派書卷氣息。

書法 夏翠云 作
誠然,石刻和墨跡二法并非是不相容的,實際上,不少書家都在互取互補,兼收并蓄,走出了一條條獨具個性的路。
“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綿綿的青山腳下花正開”——讓我們飽蘸對生活的愛、對時代的愛、對腳下那片熱土的愛,描繪出更多更美的翰墨丹青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