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布洛寧
在世界射擊錦標賽的現場,發生了有史以來從未發生過的新鮮事:在即將頒獎的時刻,剛剛打破50米手槍慢射世界紀錄的冠軍普欽可夫失蹤了!人們到處找都找不到他,廣播喇叭聲聲急字字催:“普欽可夫,馬上去領獎臺!普欽可夫……”
此時此刻,普欽可夫正躲在一個誰也發現不了的角落里與媽媽通電話:“媽媽,您看見了嗎?您聽見了嗎?我得了冠軍!”
“看見了,看見了!電視機開著呢,廣播里正喊著你的名字,快!領獎去!”千里之外的柳莎無比激動,她雙眼一動不動,一副喜極欲哭的樣子。
“媽媽,您知道嗎?用媽媽的眼睛瞄準,子彈長了眼似的直往靶心鉆……”普欽可夫熱血沸騰、意猶未盡。這也難怪,對于一位雙眼曾患過惡性黑色毒瘤的人來說,能夠逃脫無邊黑暗的厄運,迎來鮮花如海光明燦爛的世界,這全賴媽媽柳莎的眼睛。
8年前,10歲的普欽可夫雙眼患上惡性黑色毒瘤。幾十所醫院幾百名大夫都是同樣的建議:做眼球摘除手術!不然的話,快則3月,慢則半年……
普欽可夫直愣愣地望著母親,說:“媽媽,這世界好美,我還沒看夠呢……”柳莎完全明白兒子的意思。是啊,光明與生命二者兼而有之再好不過。可是,她非常清楚,她不能忘記丈夫的前車之鑒。她一字一頓地說:“兒子,你爸爸的病與你的一模一樣,他不聽醫生的話,結果……”柳莎再也說不下去。柳莎當機立斷:兩害相權取其輕。
決定一經作出,她一股腦兒地把汽車、房子換成現金。她要讓兒子在手術前看中國的萬里長城,埃及的金字塔……母子倆一路歡笑著,怎么看也看不夠。
這樣愉快的旅程卻不得不在中國長城上戛然而止,因為柳莎得到一個消息:眼科專家巴甫琴科發明了視神經科誘導結合劑,使移植眼球的夢想變成現實。
柳莎母子日夜兼程,次日中午就來到巴甫琴科面前,要求馬上手術:把母親的一只眼球移植給兒子。
“眼球移植手術沒有在人的身上試驗過。”巴甫琴科說。
“總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大夫,把我的一只眼球移植給我兒子,我和我兒子就都有一個光明的世界。求您了!”柳莎說。盡管柳莎的眼球和普欽可夫的眼眶配合得天衣無縫,人類史上第一次的眼球移植還是失敗了。
柳莎要求進行第二次手術,把她的第二個眼球移植給普欽可夫。
“你是否知道再次失敗的后果?”巴甫琴科問。“知道。我做好了一切準備,能接受最壞的結果。”
面對這樣的母親,巴甫琴科又做了第二例眼球移植手術。
工夫不負有心人,手術成功了!
出院后,柳莎背著她的兒子,兒子閃著明亮清澈的右眼,發著走、停、左拐、右轉的口令,而母親邁著堅定有力的步伐一直向前。
睿雪摘自《老師推薦的100篇美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