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盧佳
“換國Ⅳ是遲早的事,現在廠家在推廣期的優惠的幅度也比較大,出手還是比較合適的。”來自福建三明一家物流企業的林經理對記者說,雖然現階段當地還暫未強制實行國Ⅳ,但國家全面推進國Ⅳ的路線圖已經十分清晰。
距離工信部制定的最后強制執行期限已不到4個月,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260個重點地級市已經有170個實行了國Ⅳ,涵蓋了輕卡銷售的所有重點城市。事實上,市場已經進入“準國Ⅳ時代”。
“因為是首次購買國Ⅳ輕卡,除了產品,我也重點關注了國內主流輕卡廠商的國Ⅳ動態。近期,江淮輕卡的國Ⅳ承諾給我印象很深,畢竟,廠家對國Ⅳ的態度與重視程度也是影響用戶選擇的關鍵因素。”林經理說。
用戶對國Ⅳ產品的認知與廠家的積極有效的推廣密不可分。近期,江淮輕卡對國Ⅳ輕卡的推廣力度之大遠遠超越其他同行。不僅國Ⅳ新品上市會緊鑼密鼓在各地召開,而且與全國經銷商簽署《環保一致性承諾書》,禁止經銷商銷售排放不達標的車輛。
“直至目前,商用車行業對國Ⅳ市場化的推廣還存在短板,業內面向終端客戶的國Ⅳ知識普及工作還不系統,這不僅形成了用戶對國Ⅳ認知的混淆,而且在客觀上助長了國Ⅳ市場的亂象。由此可見,對國Ⅳ的推廣不應僅僅停留在企業層面,更應向公眾層面縱向推進,加深市場對國家政策的理解和支持。”江淮輕卡營銷負責人表示。
在業內人士看來,國Ⅳ技術已經非常成熟,各主流輕卡廠商在排放技術上都已做好相關準備,水平相差不大,未來的競爭仍然取決于產品本身。
“選擇國Ⅳ輕卡要看動力,更要關注附加值。不斷提升的技術附加值、服務附加值、品牌附加值將是國內輕卡行業伴隨物流產業同步升級的重要標志。” 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單純聚焦價格,主流輕卡在同級別車型上的價格差距已不是很大,單純的價格戰已不再是市場競爭的主流,而各輕卡企業自身技術實力、品控及成本控制能力將會直接體現在產品中,成為終端客戶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試得出的直觀體驗。”
回顧中國輕卡技術發展的路線,能夠使終端客戶更直觀地了解車型演變與市場需求的更迭。
國內輕型商用車發展大致可以劃分為5個階段,第一代是以前蘇聯嘎斯為原型,由南汽生產的老躍進卡車,這一階段國內外輕卡車型尚基本同步;第二代車型是BJ130,駕駛室參考1963年豐田DYNA輕卡技術,國內第一批自主產品,諸如江淮2.5噸載重車同時跟進,這一代車型在國內的輝煌期延續至1985年國內輕卡的第三次技術引進;三代輕卡以全面引進以20世紀80年代五十鈴N系為標志,曾經的經典技術仍然被過度消費,時至今日,依然能夠從江鈴順達上看到它的形象;第四代輕卡以福田奧鈴、江淮四代駿鈴為代表,設計上注重日常使用的功能性;新一代輕卡歸為第五代,在關注動力、承載性能的同時,產品人性化設計更加成熟,在外觀時尚度、駕乘舒適性方面均有所提升,用以滿足現代城際物流市場發展的需求。代表車型以五十鈴700P、日產凱普斯達、江淮帥鈴、躍進超越為主。
“從國Ⅱ到國Ⅳ,每逢輕卡關鍵技術升級,都將之看作是產品研發體系流程中的一環,圍繞市場需求打造重點產品,讓技術在產品中找到歸宿。從企業角度看,產品換代加速了技術向市場轉化的進程;從市場角度看,競爭促進高附加值的產品進一步充實了終端用戶的選擇,實現了企業與客戶利益的共贏。”江淮輕型商用車制造公司副總經理魏中良說。
“國Ⅳ技術的推廣和普及,不僅帶來商用車技術的升級,更是協調輕卡市場行為參與者各方利益訴求,凈化市場環境,規范市場行為的契機,而置身其中的消費者最需要堅持的一條市場準則就是‘該出手時要出手,只買對的不買貴的。’”輕卡業內分析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