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氣溫升高,交通事故也呈上升趨勢。據有關部門統計,疲勞駕駛、車輛自燃、超限運輸是夏季交通事故3個主要導火索。
(1)夏季高溫天氣,柏油路面經太陽曝曬容易產生“鏡面效應”,使人產生錯覺,容易煩躁,導致開車時注意力不集中,若遇到危險情況很難避讓。這要求駕駛員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對路面產生的“鏡面效應”在思想上有充分的準備。
(2)在炎熱的夏季,柏油路面變軟,容易黏在車輪上,剎車時,附著系數下降,降低制動性能,在行駛過程中駕車人尤為注意。
(3)夏季夜間行車,路面上乘涼的閑散人員增多,駕車經過城鎮時應降低行駛速度,注意觀察路面情況,并變換燈光提醒路人。
(4)駕駛室內嚴禁放置氣體打火機及碳酸型飲料,防止溫度過高產生爆炸,對駕乘人員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5)夏季行車遇到雷雨時,應降低車速,開啟雨刮器;如雨過大,應當停車避雨。停車避雨時,應當選擇地勢較高的位置,防止水淹;還應當選擇遠離樹木、高壓電線等較高物體,防止雷擊。
(1)保證車廂通風。車內涼爽的空調可有效幫助驅逐暑氣,但是長時間使用空調會導致疲倦、頭痛、手腳麻木等癥狀,這就是空調病。另外,發動機在怠速運轉時,汽油燃燒不完全產生的一氧化碳會有部分竄入車廂,人在長期吸入后就會產生頭暈、惡心、記憶力減退等中毒癥狀。
因此在使用汽車空調時應注意調節使用頻率,每隔一段時間就應打開車窗透透氣。同時應注意不要把溫度調得過低,車廂內外溫差保持在10℃以內,而且永遠不要在開著空調的停駛車內睡覺。
(2)小心中暑。中暑是夏季的常見病,高溫下處于通風不暢環境中更是容易引發。輕度的中暑者會感覺頭暈頭痛、口干舌燥,然后體溫迅速升高、心跳加速、面部發紅,嚴重者就會昏迷。
中暑者體溫過高是最明顯的發病信號,一般其腋下溫度可達到41℃。此時患者應迅速轉移到陰涼通風處,解開衣扣、平臥休息??捎美渌矸箢~頭,或用30%醫藥酒精擦身降溫。輕度中暑者可喝一些淡鹽水或清涼飲料,服用人丹、藿香正氣丸等藥物。重度昏迷者可掐人中穴急救,并最好立即送醫院治療。長期從事駕駛工作的駕駛員要注意勞逸結合,不要等發生了以上癥狀再被迫休息。
(3)嚴禁疲勞駕駛。夏日氣溫高,人體的代謝速度也高于平時,導致人的體力消耗比較大。尤其在夏日的午后,特別容易有疲勞感、犯困。駕駛員由于在駕駛狀態需集中精力,此時特別容易疲勞,如果持續行車或疲勞駕駛,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因此,駕駛員要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連續行車途中感覺困倦時,不要勉強,應及時靠邊停車,適當休息補充體力,待頭腦清醒后再繼續行車。
(4)注意飲食衛生。夏日消化系統疾病也是發病率較高的疾病,如腸炎、痢疾等,這在出租車駕駛員身上比較多見,因為他們中午一般都是在外吃飯,很多便宜的午餐衛生狀況難以達標,所以醫生建議駕駛員就餐要選擇干凈、衛生的飲食攤點,并可在隨身帶上黃連素、利氟星等常用消炎藥品,以備不時之需。
(1)穿拖鞋開車是大忌。夏天為了圖涼快,很多男性和女性駕車人都會穿涼鞋和涼拖,但是穿拖鞋駕駛是開車的大忌。因為在緊急制動時拖鞋會不跟腳,導致踩剎車不及時,甚至誤踩到其他踏板,極易造成惡性交通事故。所以為了你和他人的安全,夏季開車還是不要穿拖鞋。
(2)開車坐涼席也有隱患。吹著空調、坐著光滑的涼墊這種習慣似乎正被越來越多的駕車人所接受,但殊不知由于涼席表明光滑,人坐在上面不易固定,如果此時發生交通事故,將給人體帶來更大的傷害。
(3)墨鏡顏色不能太深。夏天有些駕車人習慣在開車時戴大墨鏡,既可以遮擋強烈的紫外線,又能在炎熱的夏季酷上一把,但業內人士建議,墨鏡顏色可別選得太深,因為研究表明,墨鏡的暗色能延遲大腦對影像的判斷時間,從而造成駕車人對速度感覺錯誤,作出錯誤的行駛判斷。過深顏色的墨鏡會讓駕車人對緊急情況的反應速度延長100毫秒,也就是說在100公里/小時的時速緊急制動時會增加2.2米的距離。
(4)戴手套開車容易打滑。每到夏天,很多女性駕駛員因為怕曬黑,常選擇駕車時戴手套。有關人士提醒:戴不專業的手套很容易在轉向時打滑,尤其是急轉彎時容易引發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