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假太『燒錢』,家長錢包『告急』

過去這個暑假,學生哥成為了消費主力軍,補習機構、餐飲場所、電子產品領域、旅游等均是他們的集中消費項目,不少家長大呼錢包“告急”。
李女士的小孩在天河區某省一級小學讀四年級。“學校給孩子布置了兩篇游記作為暑假作業。”李女士說,早在放假前一個多月,家長Q群就開始熱火朝天地討論暑假帶孩子到哪里玩了,周游列國是大多數家長的計劃。
“我家孩子從來沒有出過國,一到假期,最遠的地方便是到山東奶奶家,這一次,孩子跟我約定,不回奶奶家,一定要出國旅游,因為她的鄰桌已經去過澳新美徳四個國家了。”李女士表示,孩子們這么攀比是不對,但是整個社會環境如此,而且家里咬咬牙還是能掏出這筆出國費,何必死摳著非讓孩子不開心呢?于是,一家三口決定到日本自助游。“七天花費近萬元。孩子玩得挺開心,回來后兩天就寫好了游記,還像模像樣的。”李女士看到孩子的表現,覺得這筆花銷還是值得的。但隨即,她又陷入了苦惱中,這時還有2/3的暑假沒過完,接下來的興趣班、周末短途游加起來也是一筆不菲的花銷。“總之,這個暑假我們做父母的就是為孩子白打工了。”
除了出門旅游,更多家長還是把孩子安排在各種輔導補習、興趣班上。
梁女士的孩子讀小學三年級,這個暑期梁女士算了一筆賬:孩子上小提琴興趣班一節課100元,每周兩節課,一個月花費800元;數學和英語輔導班一個月共900元;此外,周一到周五的托管班費用,一個月1800元。“現在已經交出去的錢就達到3500元了……我都希望他早點開學,這樣花的錢還少點。”梁女士無奈地說。
在讀小學、初中、高中生的各10位家長進行了一個小調查,在“上班”的費用中,小學生的暑期花費大多在2000元以下,初中生暑期花費3000~5000元的占40%,高中生暑期花費3000~5000元的占60%。
盡管不少家長為孩子的假期消費叫苦連天,但只要孩子開心、安全,有長進,在量入為出的前提下,八成家長愿意為孩子高消費買單。
“我們也不想把孩子的暑假變成第三學期,但是現在學生的競爭那么激烈,孩子班上有50名學生,超過2/3的學生都會選擇在假期補課,孩子為跟同學步調一致,主動要求補課。”家長賀女士對孩子的自覺倍感欣慰,金錢上也是全力支持。
家長陳女士也認為,“旅游、興趣班必定是孩子暑假的主題詞,平時我和先生都是各顧各地忙,極少有時間關注到孩子,趁著暑假,多組織點親子活動,表面上看,是為孩子在高消費,實際上大人們也從中受益。”
在采訪的30名家長中,只有兩名表示會為花費金額猶豫。冼先生表示,“我會考慮性價比的問題,,有時這只是商家的一個圈套。不能從小給孩子灌輸“花錢買樂趣”這么一種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