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珺
摘 要:建筑是人類生活的基本場所,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口不斷增長,城市的建筑規模也在不斷增大,大型的建筑群也雨后春筍般增長,建筑產業在社會總能耗量中的比重增加。因此,為了緩解大型建筑的建設對我國造成的經濟壓力,我國開始建設智能化體系的建筑,通常簡稱為“職能建筑”。智能建筑在節能環保方面有著功不可沒的作用。文章將對智能建筑的節能進行系統的分析,對以后建筑建設中的節能提供有效的措施。
關鍵詞:智能建筑;創新能源;節能
建筑是人類生存的基本場所,但是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目前,智能建筑的建設已經被人們所認可,得到了相關建筑部門的重視。我國高度重視能源的節約問題,中國近年來能源消耗嚴重,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減少能源的消耗。現在,我國的建筑中,只有極少數的建筑可以達到國家規定的節能標準,其中大多數的建筑都是高耗能的,能源的消耗和浪費給我國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負擔。一系列事實表明,建筑的能耗問題制約著我國的經濟發展。
1 我國智能建筑的先進觀念
所謂智能建筑,指的是當地環境的需要、全球化環境的需要、社團的需要和使用者個人的需要的總和。智能建筑遵循的是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減輕建筑在建設過程中的能耗高的問題,并降低建筑建設過程中污染物的產生。智能建筑體現出一種智能的配備,指在建筑的建設過程中采取一種對能源的高效利用,體現出以人為本的宗旨。中國在發展智能建筑時,廣泛借鑒美國在節約資源能源和環境保護方面所采取的嚴厲措施,節能和環保已經成為我國建設智能建筑的一項重要宗旨。如果違背了節能環保的原則,智能建筑也就不能稱之為智能建筑了。建設智能建筑是我國貫徹可持續發展方針的一項重大的舉措,注重生態平衡,注重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但是,我國現在的職能建筑還是有一定缺陷的,并沒有從根本上做到低能耗、低污染,由此可見,只有通過對智能建筑的不斷研究,充分實踐,才能挖掘出智能建筑的真正內涵所在,真正實現能源的節約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2 智能建筑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分析
智能建筑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發展,從目前中國的科技發展水平來看,“人工智能”還沒有達到人類的智能水平,智能建筑具有個性化的節能系統而著名,這樣的建筑物主要是滿足我國能源節約的需要而研究的。但是要想真正意義上實現智能的職能,我國在建設智能建筑的時候不僅僅要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理念,也要運用生態學的知識來分析建筑與人之間的關系,建筑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我國重要的發展理念,它要求既能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的人滿足需要構成威脅。可持續發展觀是人類經歷的工業時代,人們片面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了環境保護造成不良后果后而進行的反思。在建筑的建設過程中,大量的森林被砍伐用作建筑材料,有些建筑所用的材料還是不可再生的資源,這對人類的發展和后代的生存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因此,我國為了體現建筑在建設過程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智能建筑應運而生。智能建筑是一種綠色的建筑,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3 制約職能建筑發展的因素
3.1 社會環境與社會意識的影響
我國的建筑業在發展過程中沒有實質性的綱領,尤其是在智能建筑上,盲目的追求節能,在節能的同時就消耗了大量的財力,實際上沒有節省下能源。我國對智能建筑的認識還不夠全面,而國外對于智能建筑的認識就相對全面些,因此,引進國外對于智能建筑的相關見解,能夠促進我國智能建筑的建設,實現能源的節約與能源的充分利用。這對我國實現智能建筑的可持續性具有重要意義。
3.2 我國在智能建筑的建設方面的總體布局與設計、深化布置與具體的實施方案不協調,甚至產生了嚴重脫節的現象。
這樣,在智能建筑的建設過程中,就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狀況,使智能建筑的建設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3.3 我國智能建筑在工程的規劃、管理、施工、質量控制方面,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進行約束和規范。
我國智能建筑在建設的過程中沒有清晰和明確的思路,施工人員沒有受到法律法規的約束,對生態、節能、環保的重視程度不夠。
3.4 我國智能建筑沒有在自主創新的思路上進行建設,缺乏自主知識產權。
我國總是在一味借鑒他人的經驗,智能建筑建設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不得當。
3.5 我國智能建筑的建設沒有其他的配套措施。
我國的建筑在建設完畢后,沒有相應的標準對建筑物進行評估。
4 創新節能思路和方法
4.1 積極探索新節能改造服務道路
節能改造是維系整個建筑行業有效發展的重要途徑,從我國建筑行業真實情況中發現,智能建筑創新能源發展要想真正地實現低碳化,就要不斷地加強宣傳活動,積極鼓勵節能減排,并且要積極推廣新能源的利用,經如風能、太陽能,有效地控制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費和利用,目前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建筑行業中仍舊占據主導地位,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要嚴重超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為此,需要將宣傳活動積極轉化為實踐活動,比如開放低碳試點,遏制高耗能產業的擴大,控制能源的消費和生產,大力發展能耗低、效益高、污染少的產業與產品,從低碳交易、工業節能、建筑節能等各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建立完善的低碳排放創新制度,目前已經有多數地方實現了節能發展,據2012年建筑能耗占我國全社會終端能耗的比例約為27.5%,比以往降低了10個百分點。
4.2 結合市場規律優化節能改造
就智能建筑創新能源使用進行分析,實現建筑節能已經成為發展中的重要任務,比如從當前建筑生命周期來分析,最主要的能耗來源于建筑運行階段。因此,就我國400多億平方米的存量建筑而言,有效降低建筑運行能耗至關重要。為此,需要加強對市場規律的研究,對市場動態為導向,不斷地優化區域能源規劃。
4.3 空調等設備的節能
在智能建筑中應降低室內溫度,室內溫度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進行調制,夏季溫度應保持在24度到28度,冬季溫度應保持在18度到22度。在國家規定的幅度內,可以采用下限標準進行節能。空調的設定要控制在最小風量,在夏季和冬季,風量越大,反而產生的熱量就越多,所以把風量調到最小,可以實現能源的節約。空調在提前遇冷是要關閉新風,在新的建筑中,空調在開啟時要關閉所有的風閥,這樣可以減少風力帶來的負荷對能源的消耗。空調溫度的設計要根據不同的區域進行不同的設定,如在大酒店,博物館等較大的空間內,可將溫度調節到比在其他的室內稍微低的溫度,在較小的區域內,如在教師等地方,一定要嚴格執行國家標準進行空調溫度的調節。
5 結束語
智能建筑是我國進行建筑的建設所追求的永恒主題,智能建筑在中國的市場還是十分廣闊的,通過正確的分析和處理,采用正確的方法和思想觀念理解、開發正能建筑,對中國建筑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只有在狹隘的發展模式中走出來,真正地理解了智能建筑發展的精髓所在,才能切實地實現智能建筑的可持續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尚春靜,劉長濱.新時期我國智能建筑發展的路徑選擇[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2]文桂萍.智能建筑的節能問題及其對策[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8(1).
[3]邱焯,周榮圣.基于限電背景的智能建筑節能分析[J].智能建筑,2009(9).
[4]顧小軍.智能建筑能源管理系統[J].江蘇建筑,2010(2).
[5]丁艷.智能建筑科技節能總動員[J].智能建筑與城市信息,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