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偉 汪海鷗
摘 要:當今,節約環保已成為我們建筑師在建筑設計中的發展要求,特別是綠色建筑的發展,符合這兩個方面的要求,因為綠色建筑不但有助于節能減排,而且有助于提高我們的生活環境。而綜合性建筑在表現上對綠色建筑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通過對我國建筑現狀進行綠色要點分析,列舉了一些綠色綜合性建筑節能技術的具體應用,并列舉了綠色綜合體實例和綠色綜合性建筑對我國城市發展的建議和啟示。
關鍵詞:綠色建筑;節能技術;綜合性建筑
社會的的不斷發展對社會各項制度的完善具有重大意義,由于人們保護環境的意識不斷增強,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對節約能源,倡導環境保護,推動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完善,綠色建筑已成為當今世界普遍的認識。由于綠色建筑符合當前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我們要堅持和發展綠色建筑,以適應當代發展的基本要求。
1 綠色建筑的要點分析
1.1 節地與城市生態建設
城市生態建設應關注綠色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原則。根據《2008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中國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僅為8.98m2/人。而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出的人均60m2綠地的世界水平相比,我們還有很大的困難要克服。為了盡可能增加綠地面積,除了地面綠化外,還應提倡立體綠化,即搞好墻面和屋頂綠化。而且人們要深化節約用地的理念,加強對城市廢棄地的充分合理的利用,注意對地下空間的開發和使用,提倡新型功能的探索,主張加強對綜合性建筑設計方案的實施以滿足緊湊、節約等要求。
1.2 節能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節能即是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在規劃設計方面對節能的影響來看,提高建筑設計的要求,通過加強設計和施工管理,來達到節約建筑能耗,來增強各項指標的效果最終達到節能再生可持續發展。還有一種是從規劃角度方面來看,將城市建設規劃與能源區域規劃兩者共通過協調可持續發展,鼓勵開發和發展系統集成利用技術已提高各種能源節約的使用性能。為了更好的滿足建筑設計節能的要求,同時尊重地域和其他的相關要求,建議優先采用自然通風、天然采光、建筑遮陽等被動式節能技術和機械送風等低能耗技術以滿足節能的要求。
1.3 節材與溫室氣體減排
為了節約資源,實現建筑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應該加強建筑物的耐久性設計,保證建筑的使用年限,以充分實現建筑物的使用價值。而我們的國內,許多建筑在好沒有達到使用年限,就已被其他的建筑物所更替,沒有達到建筑應有的價值這無疑是一種資源的浪費,而不是資源的節約。我們建議并鼓勵各種設備管道作“明管設計”的施工方法,既有助于建筑構件的維護,也有助于建筑構件的檢查。以適應建筑標準化的工業生產要求,鼓勵再生建筑材料的創造和應用,以達到建筑節能可持續發展。
2 綜合性建筑節能技術具體應用
2.1 外墻
在建筑設計中,應集中布局,同時對控制體型系數加以限制。綜合性建筑外墻多采用輕質、隔音、環保、隔熱性優良的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外側貼滿聚苯板,以降低墻體的平均傳熱系數,從而可以大大的降低采暖的能耗。
2.2 外窗
建筑開窗通過最低限度滿足主要功能房間窗地比的要求下,以達到節能環保的建筑標準。外窗多使用中空隔熱玻璃,以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
對電動智能鋁合金遮陽卷簾的應用,很大程度的節約了建筑的消耗。
2.3 裝修一體化設計
綜合性建筑各專業設計與室內裝修設計緊密結合,實現了土建和裝修一體化設計及施工,不破壞和拆除已有構件,保證了結構安全,避免了材料的浪費和垃圾的產生。
2.4 綠化設計
為了使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舒適,生活更加健康,我們應對綠化進行合理的布置。我們采用可以多種的綠化方式,如屋頂綠化、室內綠化從而達到改善氣候環境、降低能耗的的效果。鼓勵使用喬木、灌木混合復層綠化方式,減少建筑維護的耗能,還可以使用高效節水灌溉方式如滲灌等,從而達到有效地調節氣候、降低污染、減少能耗的要求。
3 美國綠色建筑綜合體
維亞沃德綜合體,該建筑位于紐約市布朗克斯區南部,占地約25920m2。其屋頂花園的設計構思成為該建筑的一大亮點,無論在建筑使用功能上還是建筑構思都成為了綠色建筑的借鑒的具體實例。建筑師為了使自己的創作構思發揮的淋漓盡致,使用了一系列婦幼表現和創作的手法通過將花園、退臺相結合,使空間高低錯落并與南方的曼哈頓的天際線遙相呼應。花園起步于基地中央的庭院,通過一個斜坡連接起2層的屋頂花園,并逐漸遞升至4層、6層、8層乃至18層的屋頂花園。不同標高的花園既有公共庭院,又有私家花園;而公共平臺中又布置了室外場地、露天劇場與運動場以及種植園等豐富的功能。那樣可以含蓄水源,為居民提供休息娛樂的場所。按照項目主管弗雷泰克的說法“我們并不想建造傳統的住宅再加上綠色的技術包裝。我們想要讓綠色建筑由內而生。賦予建筑新的靈魂和氣息,以促進建筑設計的可持續發展”。
除了具備雨水回收功能的屋頂花園,這個項目還有很多綠色特征:所有的單元均滿足對流通風,充分的外遮陽設計、無毒涂料、速生木制品、高效機械系統、能源節約型設備、可再生能源策略包括光伏電板雨棚等。可持續設計在這個綠色建筑項目中有著豐富的含義和手段。以實現更好的社區為目標,有著豐富綠色建筑開發經驗的開發商在項目開始前就引入了廣泛的社區參與。同時開發商與紐約市衛生部建立了合作關系。他們不僅在建筑綜合體內安排了社區保健設施,更準備開展針對綠色室內環境對居民影響的科研工作。
4 綠色綜合性建筑對我國城市發展的啟示
綜上所述,綠色綜合性建筑是以生態節能技術為基礎,以資源循環利用為核心,充分利用科學技術,促進能源的節約和充分利用,使得綜合性建筑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發展綠色綜合性建筑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以技術層面的可實施性為基礎,加強綠色綜合性生態建筑建設。我國已積累了綠色生態建筑設計的許多經驗。因此,從技術層面上,與其他概念性設計相比是實際可行,同時也需要建筑師在建筑設計中進行不斷的交流、總結和發展。
(2)突破傳統的設計手法和理念,以適應21世紀國家發展要求,把綠色綜合性生態建筑做為一種發展的設計理念,使綠色建筑逐漸更多的走入人們的視線。
(3)充分利用城市廢棄閑置空間,開發城市綠色生態建筑,不僅可以彌補因城市建設侵占的土地,還能修復城市原有的生態環境,提供安全的健康的生活環境,從而有助于未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First Community Housing .Eco Pass Program for all Residents[N/OL]First Community Housing Official Website,http://www.firsthousing.com/ecopass/.
[2]Scott J.Working-class Housing Complex Will Rise as Part of the Greenery[N].New York Times,2007.
[3]張玉坤,孫藝冰.國外的“都市農業”與中國城市生態節地策略[J].建筑學報,2010(4):95-98.
作者簡介:李建偉(1986,11-),男,滿族,遼寧錦州市人,學歷,本科學生,建筑學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