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赟星
摘 要:現代社會是科技信息高速發展的社會,知識更新速度快,科技信息成果也增多,在這種情況下,科技期刊對于科技信息的傳播起了重要作用。科技期刊中包含了大量的新成果、技術、方法及經驗等。文章主要從三個方面論述了利用前沿科技信息提高期刊質量的方法,希望給同行業工作者以啟發。
關鍵詞:科技信息;科技期刊編輯;意義
21世紀,是科技與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網絡技術不斷更新,科技信息不斷進步,知識更新加快,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才能跟上社會進步的步伐。在當今社會,信息與網絡的應用成為了各國競爭的焦點,我國也不例外,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提出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戰略思想。科技信息的傳播對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科技期刊用于刊登專業技術論文、專業研發應用、生產科研成果等信息,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新成果、新技術、新方法、新經驗等科技信息,是最重要的信息源。科技期刊對于科技信息的傳播、轉化與應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科技期刊所接收到的信息未必都是有效的、正確的,或者有些信息的表述未必全面,那么在這種情況下,要保證科技信息的準確,就需要在稿件編輯審理過程能夠及時跟蹤前沿科技信息,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加工,嚴把質量關。
1 及時跟蹤報道前沿科技信息
1.1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技信息具有很強的時效性
科技期刊作為科技實踐的先導力量,理所當然地要求信息能反映、展示最新的科研成果與水平,即及時跟蹤報道前沿科技。所謂前沿科技,是指那些在推動科學技術進步中起著超前導向和示范模式作用的、代表當前科技先進水平的內容。顯然,不同的學科門類或者同一學科門類的不同發展階段,其前沿科技的內容是不相同的。科技期刊及時跟蹤報道前沿科技,就是要把傳播高新性的前沿科技信息作為期刊的選題重點,講究時效,主動出擊,善于捕捉信息。這就要求科技期刊編輯人員在前期調研、制定選題、組織稿件、審查鑒別等編輯業務的各環節中具有良好的素質,較好地熟悉與了解各自的科技期刊所屬的學科門類的前沿科技動態。
1.2 科技期刊編輯人員應提高專業素質
編輯人員應培養自己對各門類國際前沿科技動態的洞察能力、正確的鑒別能力、較強的吸收能力,并且充分主動地運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能,在及時跟蹤前沿科技的過程中,使科技期刊的信息真正具有創新性。我國科技期刊所屬類別不同,其追蹤前沿科技的角度、方式自然有異。概括而言,各期刊應從自身的性質和特點出發,向不同層次的讀者進行前沿科技信息的跟蹤傳播與定向傳遞。如化工期刊,就可以根據當下大家關心的環境污染、不安全食品添加劑以及空氣質量監測等問題,向專業的科研院校約稿,以專業的技術角度去分析熱點問題,讓大家通過期刊的傳播以科技的眼光去認識某一事物。同時也可以增加該領域的技術參考文獻,為日后更多的研究者提供參考。
2 精雕細琢進行深加工
科技期刊編輯人員不僅要收集科技信息,還要對其進行適當的加工,以傳播準確的信息,給讀者以準確的、有針對性的信息資源。這種“加工”不是被動消極的,而是對來稿從命題到結構再到內容上的精雕細琢。信息的加工貴在“精”,做好科技信息“精”的要求,需要文稿的加工有自己的特點。
2.1 短小精悍
科技信息文稿要開門見山,即開頭即說明文章的寫作目的,避免拐彎抹角,長篇大論后仍找不到文章的主題信息,使讀者難以獲得有價值的信息,給信息的接收與傳播帶來困難。這樣就要求編輯人員能夠準確識別文章的寫作目的,利用短小精悍的語言進行深加工,同時需注意加工過程不能扭曲了作者的寫作意圖,要尊重原作者的寫作目的,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遇到一些有實驗數據的化工類文章,最好不要隨意精簡,以免扭曲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如果必須要求精的話,需要與作者溝通,讓作者結合我們的意見對稿件進行重新整理。
2.2 善于使用科技語言
科技語言是研究者與生產者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更易表述科技特征的語言。編輯工作者在進行文章編輯修改時,要善于運用科技語言,使文稿具有更多的科技信息含量。
2.3 突出價值信息
科技文稿能夠被發布刊登,很重要的一點是其文章中包括了一定的科技價值信息,這種價值可以體現在一張圖、一幅圖或一段描述中。為了使讀者快速獲得有價值的信息,就需要編輯工作者利用自己的經驗,識別文章中的科技價值信息,并在加工過程中予以突出,使文章更清晰,更具有利用價值。文稿的編輯加工不單純是表面上的文字刪減、潤色,重要的是對深層內容的精雕細琢,是一種再創新。
3 嚴把質量關
科技期刊所報道的科技信息對于很多讀者與企事業單位等都具有參考與指導的價值,但是若是錯誤的信息,就可能給讀者帶來錯誤的指導,嚴重時可能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就必須對于科技信息的質量做好把關,避免抄襲、剽竊事件的發生。在進行文稿編輯時,編輯在修改過程中要結合上下文的內容、對于數據嚴格把關,確保數據前后對應,有些作者抄襲文章,又沒有實際實驗數據,便自己編制了相關數據,以論證自己的觀點。有的時候說話前后矛盾,邏輯性極差,這些問題,在編輯審核過程中都要注意,發現類似的問題,要及時與作者溝通,如果作者不能明確概述出文章的寫作目的、思路及關鍵數據的由來,那么基本可以肯定文章非作者所寫。
通常,還存在一種情況,就是某些編輯出于個人關系或其他人情關系的考慮,對于熟悉的朋友或其他關系的稿件審核過程中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能嚴格把關,將一些不夠發表資格的文章刊登入期刊中,嚴重影響期刊的質量。這就需要對編輯加強職業道德教育,避免“人情稿”的事情發生。科技信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即為“準”,這個“準”表現在文稿的各個方面,包括作者姓名、數據內容、參考文獻等。就作者姓名為例,做一簡單分析,有些時候,文章的主要作者,出于對師長或領導的尊重,將給予幫助的師長、領導等列入了文章的第一作者,在對文章作者人數進行限定時,不知道如何操作,將主要的作者抹去,留下了次要作者,這樣的作者姓名都是不“準”的信息,因此文章作者要能區分成果與人情之間的關系,尊重自己的科研成果,作好溝通,維護自己的權益。這種情況下,編輯工作者也要幫助作者指導其提供準確的信息,嚴格把關,必要時可要求其提供每位作者的資格證明或是其同意成為文章作者的簽名,防止不準的科技信息混入期刊市場,降低期刊質量。在文稿發布前,編輯要做好質量把關,專家要做好內容鑒定,將準確的前沿科技信息提供給讀者。
科技期刊在傳播科技信息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科技信息的質量直接影響著信息傳播的質量,避免錯誤的信息傳播到讀者中,給讀者以錯誤的指導。作為科技期刊信息的編輯者,我們要嚴把質量關,對于科技信息內容的準確性做好審核,對于信息內容做好加工,以利于科技信息的傳播,使期刊發揮信息正確傳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常林朝.郭潔瑩我國政府科技管理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1,18(1).